亮点和关键指标
2020年3月11日,东莞市政府发布2020年第1号文件《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1 号文件”)。
教育方面,提到: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大学更名,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此外,2020年3月9日,东莞理工学院召开会议,统筹推进COVID-19疫情防控和部署年度重点工作,还提到:
狠抓阶段性工作落实,落实学校更名、“攻读博士学位”、“扩大硕士学位”等各项准备工作; 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制定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 加强上级汇报和对外联络,争取各方面支持。
2021年广东省招生分数线:
01 新工程建设受到广泛认可
学校物理201、203专业组(教育部卓越计划班)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认可,最低合格分数线分别超过广东省本科控制线122分和113分。
201专业组是学校教育部精品计划班招生专业。 最低分554分,最低排名65090,在全校最低分的10个物理专业组中排名第一。
203专业组为应用化学(含教育部卓越计划班),最低分545分,最低排名753332023年东莞市理工学校录取分数线,比非东莞学生应用化学专业最低录取排名高811位2020年广东省城市。
教育部优计划班招生专业是学校“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 “新工科”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整体重构的逻辑起点,形成“理念转型——需求聚焦——目标重塑”的总体设计——结构调整——标准重构——规范细化——流程优化——多重评价。
02 文科实力稳步增强
今年,该校历史专业组最低排名206和207,较往年都有所提高。 这是学校“六强化、六引导”新文科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的体现。
206专业组面向广东省非东莞市学生,最低分数线为526分,最低排名为31,886,比广东省非东莞市文科学生最低录取排名高1,509位2020年省内。
207专业组面向东莞市学生,最低分504分,最低排名46899,比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文科生最低录取排名高7823个名次。
近年来,学校坚持加强“新文科”建设,专门成立了新文科建设领导小组和新文科建设专家组,设立了15个竞争性“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依托科技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 、技术优势,努力探索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背景下理工科大学“新文科”建设的新路径。
03 粤台中法学生质量大幅提升
根据广东新高考改革,学校粤台联合培养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一招生代码11819,并分别设立单独招生专业组。 粤台联合培养项目设立217个(物理)、218个(历史)专业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219个(物理)专业组。 三个专业组的录取排名较往年都有明显上升。 这是学校国际化的办学平台和特色办学模式不断得到社会认可的充分体现。
217专业组最低分534分,最低排名88105分,比2020年粤台联合培养理科项目最低录取排名高13222个名额。
218个专业组最低分520分,最低排名35800分,比2020年粤台文科联合培养项目最低录取排名高出1301名。
219大组的最低分是510,是排名最低的。 比2020年中外合作办学最低录取排名高出12951个名额。
04 体育、艺术类专业生源供给形势良好
学校体育艺术招生专业有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广播电视编排、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他们一直受到考生的青睐,生源质量相对较好且稳定。 其中,209个专业组音乐学(师范学院)(市)增幅最大,最低分489分,最低排名为1964年,比2020年最低录取排名高出348位。
05 文理专业最高分持续上升
学校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校以来,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21年,学校在爱立信中国校友网发布的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149位。 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应用大学排行榜第一名。 ,越来越多的优质学子选择报考东莞理工学院。
202专业组最高录取分数线为582分,最高排名为37561,比2020年广东省非东莞市理科生最高录取排名高1784位。 206专业组最高录取分数线专业组554名,最高排名16715名,比2020年广东省非东莞市文科生最高录取排名高1356位。
理科相关专业成绩高的考生集中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 文科相关专业得分高的考生集中在英语、汉语言文学(师范)等专业。
06 主要招生专业深受考生青睐
2021年学校招生专业共8个专业类别,分别为:计算机、材料、自动化、机械、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经济贸易、汉语言文学。 学生素质良好,考生申请积极性高。
进入普通类并在校培训一段时间后2023年东莞市理工学校录取分数线,根据各二级学院的培养计划,将具体专业划分为不同的学段,这将有助于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专业课程并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专业领域。
广东多所大学即将升格为“大学”
近年来,广东部分学校“学院”升级为“大学”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少高校都在官方场合表示要更名为大学。 一些地方政府已在官方文件中表示支持。 这些学院立志“升级为大学”。 “为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