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自开播以来,便引发众多关注,#所有器官重量均为15#的倍数#等相关话题成为热搜。《职场新人我们》第二季为何选择法医这个相对冷门的职业作为拍摄题材?节目中如何发现各具特色的实习生?法医职业的特殊性给节目拍摄带来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该节目制片人赵文海。
节目海报
为什么选择拍摄法医这个职业?
正义和爱能让观看该剧的年轻人感同身受
相比于《职场新人》第一季重点关注的“营销”岗位,第二季所呈现的“法医”职业则显得相对冷门和神秘。虽然不少以法医为主角的电视剧、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碍于剧情和人物设定的需要,普通观众对于真正的法医职业还是知之甚少,既好奇又陌生。
赵文海认为,好的职场综艺应该探索积极的职场状态。所以在筹备第二季的时候,节目组以此为切入点,对多个行业进行调研,最终决定拍摄法医。“法医是外界不太了解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始终追求公平正义,专业性很强。就像周轶武教授在节目中说的,它是一个需要用情感和热血支撑的行业。不管看节目的年轻人是不是从事法医行业,正义和热血都是能让他们感同身受的点。”
实习生在模拟案件评估期间寻找证据。
中国人传统上对死亡避而不谈,法医工作又经常需要“处理”尸体,因此有些人对法医这个职业敬而远之。赵文海坦言,在真正接触法医行业之前,节目组也曾有过一些顾虑,但扎扎实实拍了一段时间法医工作后,顾虑就完全消除了。
法医是一个非常科学、非常有意义的职业,“捍卫活人的权利,为死者说话”。赵文海说:“法医用科学手段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自然就会消除。”
节目组和普通观众一样,一度以为法医比较严肃,在和他们相处后发现,法医行业的一个特点是,他们普遍开朗乐观,私下相处得像家人一样。“那种愉快的团队氛围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务系统,在其他职场上是很少见的,像‘刘头’(刘良)、周老师(周懿武)、秦明老师、左志锦老师、丛斌院士等人,性格都很开朗。”赵文海认为,正是因为看惯了生死,才能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人生,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认识。“从事法医题材工作后,我自己的人生观也有了些许转变,受益匪浅。”
拍摄这个节目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身体不适需克服,第二天拍摄内容难以预测
在《法医季》播出至今,实习生们开始跟随导师勘察案发现场、进行尸检,不少镜头在后期被打上马赛克,观众纷纷评论:“法医们不容易,摄像师们也不容易。”
实习生进行尸体解剖。
赵文海说,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大家身体上的刺激,特别是视觉和嗅觉的刺激绝对是巨大的,尤其是面对高度腐烂的尸体时。但当我们看到法医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一丝不苟,用生命的最后一丝痕迹试图还原案件的真相时,大家理解了这份工作,不再感到害怕。
“在现场,就算我们戴了防毒面具网校头条,那味道还是会进鼻子,我们受不了。但像‘刘头’(法医刘良)已经六十多岁了,基本上每个案子他都亲临现场。因为嗅觉也是法医判断的重要依据,所以有时他甚至不戴口罩,为了判断得更准确。真的很厉害。”
赵文海坦言,现场拍摄法医验尸工作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真正理解法医这个职业的意义,虽然身体上还得克服不适,但心理上已经能够坦然面对。
实习生现场提取人体组织液。
节目的另一大挑战是内容的不可预测性。“明天会发生什么样案件,不仅我们节目组无法预测,司法鉴定中心也同样无法预测。因为案件涉及到公安部门、法院、家属等,比如家属原本打算做司法鉴定,突然不做了,这一切都非常不可控。”
周轶武教授曾在社交平台上提到过一个案例,原定于某日进行尸检,但家属在最后关头发来微信称,死者母亲在殡仪馆签署解冻文件前晕倒心脏病发作,所以不得不暂时放弃尸检。
由于拍摄内容难以预测,节目组必须时刻做好准备,并想方设法记录下整个过程。
节目组定下的基调是不能破坏法医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当事件发生时,节目组需要客观理性,不管现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尽力用专业技能记录细节,最终通过镜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这也是这档节目和其他节目的很大不同。”
实习生正在解剖尸体。
模拟场景是不是像一档悬疑综艺节目?
模拟源自法医实践,职场纪录片不同于推理综艺
在《法医季》首期《入职》环节,导师采用模拟犯罪现场对实习生进行考核,用模型道具模拟受害人各种状况:出血、淤青、肿块、手术疤痕等,并让“考核支援团”成员周雨彤、翟晓文、齐思俊等人扮演案件当事人,向实习生提供相关案件信息。在近年来播出的不少推理综艺节目中,也都用到道具模型来模拟受害人状况。
实习生在模拟案件考核中接触到的模型道具与“法医大赛”中使用的道具相同。
赵文海透露,《法证季节》利用模型模拟受害人状态的做法,来自于法医工作实践。
公安系统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法医大赛”,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法医相互较量。这次要用到模型道具,节目组特意咨询了公安部门,所以节目里用的模型和“法医大赛”用的是一样的。
“他们叫‘教具’,所以我们也用这个名字。其实,无论是采访阶段安排的简单模拟场景,还是节目后期为了更贴近案发现场而搭建的环境,都是法医行业里真实的手段。我们把真实的东西带入节目,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随便创造一个道具、一种方法。”
对于有观众觉得《法证先锋》部分片段与推理剧相似,他认为,这是理解角度不同造成的,其实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之前做过一些悬疑类节目,比较注重推理,还原案件过程。《法医季》从法医实践出发,用医学知识寻找真相,最后要形成科学完整的证据链,才能确定死因。另外,法医工作采用排除法,先把可能的死因列出来,然后逐一排查,所以每个案件都会用到大量的医学报告来支撑。我们的节目是一部职场纪实节目,聚焦真正的法医。这是《法医季》和悬疑类节目的根本区别。”
如何找到实习生?
学院老师推荐,凭个人实力留任
《法医季》播出后,#所有器官都是15的倍数#等相关话题成为热搜,项琴琴的大学学历和在《入职记》中对梦想的表述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观众好奇《法医季》最初的8名实习生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入职考核后,学历相对较低的项琴琴为何能留下来?
赵文海透露,导演组主要到相关高校寻找实习生,比如中国刑警学院、苏州大学等。大家都会先和学校的教务长沟通,让老师推荐合适的人选。节目一开始出现的8位实习生,基本都是各大高校老师推荐的,其中就包括项勤勤。
项琴琴
“法医圈子其实很小,我们找老师征求推荐的时候,有位老师就给我们推荐了她(项琴琴),说有个女生特别优秀,你们可以认识一下。因为法医这个职业对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导演组对实习生只能进行初步筛选,更多的时候是把实习生送到法医老师那里去评估。”
在最初的8名实习生中,项琴琴学历相对较低,采访中她谈到对法医职业的热爱和坚持,很有感染力。她成功留任实习生后,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她是靠讲故事而非实际能力晋升的。
在赵文海看来,项琴琴晋级争议与淘汰制有关,网友们更多看到的是她对梦想的追求,其实她能留下来,也是靠实力,“她的实战能力很强,等节目播出,大家就看到了。”
记者注意到,在首期节目中,项琴琴在资深法医的指导下进行尸检,表现十分出色。刘良教授认为,她已经做好了实操的准备,成为大师。赵文海说:“作为全球众多学生的导师,‘刘头’对人有自己的眼光,他选择项琴琴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梦想和热爱。”
节目中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务系统,周一武教授用“15”自我介绍,并阐述了一个法医知识点:人体所有器官的重量都是15的倍数。播出后,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而两位法医“大师”周一武、秦明在微博上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科普,让网友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
刘良(左)与周一武的“法医学课堂”。
赵文海说,科普法医知识也是《法医季》的重要内容,每周四播出、由刘良、周轶武老师主讲的《法医课堂》(《法医一千零一夜》)巧妙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些硬核的法医知识传授给观众。“相当于把老师们的大学课程变成了更有视觉、互动性的‘翻译’。”
新京报记者 杨连杰
编辑:佟娜 王欣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