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间,他竞争了珠三角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主管职位。大专毕业生黄道静一进公司就被提拔。如今,经过四年的历练,他担任项目质量技术部经理,年薪约16万元。
黄道静毕业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是一所位于广东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数据显示,这里的毕业生大多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今年,大湾区3所高校的毕业生中,有3所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省职教城有10所学校输出毕业生,7000多人中约70%在珠三角就业,未来三年预计将输出近11万名毕业生。尽管“重学历、轻技能”的求学观念仍影响着大多数学生的求学选择,但像黄道菁这样的优秀“蓝领”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前景光明,潜力巨大。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抓住重点,推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工匠,高质量推进省职教城、广州科教城、深圳职教高地等重大平台项目建设。
技能型人才是广东建设制造强省、经济强省的重要人才支撑,省级职教城建设是广东扩大优质职教资源供给、提升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的突破口。职业教育。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也将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和传统观念,让职业教育成为更多人选择的新赛道,让更多年轻人用一技之长绽放光芒。
十年规划建设“基地”成新城
“没想到建得这么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清知学院”)校企合作与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宗成感慨道。他望着省职教城里拔地而起的校舍。
2011年6月,省政府同意在清远规划建设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与珠三角9个市职教基地共同形成“1+9”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布局。是全省职业教育的领军企业,可以说,这就是省级职教城的前身。
当时,青州职业技术学院已在此办学,师生们亲眼见证着基地变身为一座新城:2014年,省教育厅安排5所公办高职院校入驻; 2016年,一期项目启动,省政府一次性为五所学校拨付征地拆迁资金和一期项目建设资金。
他们清楚地记得,2019年以后省级职教城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期项目、二期试点项目相继建成交付,迎来新生。
学校师生也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建设——短短两年多时间,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省级职教城已初具规模网校哪个好,已有10所高校入驻。目前目前,二期项目已全面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按照规划,三期将分三步建设,首批组团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能扩张和质量提升
省级职教城的快速推进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广东金融学院教务处,高标准、大规模建设省级职教城的背后,是广东职业教育补短板的深思熟虑。补齐短板,着力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广东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89所,其中80%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但由于珠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缺,每所学校都面临着土地紧张、办学条件不优等问题。场地刚性约束,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职教城成为广东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平台和增长点。学校将搬离原址,在广东设立新校区。省职教城也将为入驻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广东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关善勇告诉记者,学校迁入前仅占地200亩,最多可容纳1000名学生。 8000名学生。如今,学校位于省级职教城,占地面积近1000亩,最多可容纳2.3万名学生。
办学空间不断拓展,注重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学院”)入驻后,办学空间增加4倍多,产教融合也得到充分体现——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迅达清远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落户,相比广州校区实训基地广东金融学院教务处,规模扩大了整整 40%。
“省级职教城建设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副校长吴志敏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做强产学研合作,延伸合作深度和广度,奠定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产教融合打造湾区人才库
十年耕耘只为“广东制造”——今年8月,广东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广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起点高,但如果只靠高学历的“白领”,没有高技能的“蓝领”,广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德国经验呈现在眼前: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巨额投入、成熟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造就了举世瞩目的“德国制造”。
广东需要像德国一样的能工巧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8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显示,制造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急需人才最多的行业,超过总需求量的一半;未来3-5年,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占到总需求量的近一半。总需求。广东将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蓝领”也是一股生力军。
省职教城就是这样一个人才“蓄水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落户高校借势布局建设专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双元”育人。
围绕一辆新能源汽车,公司培训师给学生讲解了车辆结构、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等知识,随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训。广州小鹏汽车迎来工学院一批实习生每年。
目前,学校正与企业合作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计划联合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组成校企合作联盟,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为企业提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人才。
深度与大湾区企业合作是各校提升服务能力的“必做之事”,广东长隆集团全国首家工业学院落户工程学院,校企联合培养为湾区培养休闲、旅游、酒店等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青知学院合作企业超过620家,其中超过60%在湾区,为学生就业开辟了道路——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五六个,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材料工程技术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05%。
“把企业带进教育”是校企合作的另一种方式,科贸学院实现了“校政企协”一体化,各专业组成立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规划、课程改革、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等。
不仅有校企联合建设,也有校际联合建设。工学院的电子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华立大学通过高中本三级两段协同育人,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服务好湾区,必须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许从金表示,学校建立新型智能化建设今年新增建筑工程系,涵盖建筑施工与机器人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与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人才培养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青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企业LG (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陆贵金表示,职业教育毕业生有一技之长,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今年新招收的员工中,近一半来自职业院校,“我们计划招收更多职业教育的学生。”
让广东职业教育更具吸引力
将多所职业院校聚集到同一物理空间,不仅会形成“大校群”,还能引发更多的“化学反应”。
今年秋天,广东财经大学清远校区投入使用,这意味着省职教城实现了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的全覆盖。公开报道显示,“十四五”期间“十二五”期间,还将落户若干所研究生院,借助资源聚合优势,探索省级职教城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通道,加快建设省级职教城。构建纵向贯通、横向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东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省级职教城建设具有战略眼光。”许从金说,希望鼓励入驻院校打破围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师资资源,把各校打造成一个大学校。“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建设省级职教名城,扩大职业教育容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服务,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回忆起在青州职业学院的求学时光,已经毕业五年的庄浩信满怀感激。他曾因高考落榜而对高职院校感到失望,但就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让他有机会让他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他进入珠三角一家公司,同年升任助理主管。去年,他又在另一家新能源公司担任车间主管。“我不后悔选择职业教育让我站得更直、更自信。”
省级职教城也为更多“黄道静”、“庄浩鑫”走进湾区搭建了桥梁。科贸学院嵌入式专业学生刘景南说,他的专业在湾区很有竞争力。 5G时代,“我的就业目标在粤港澳大湾区”。
策划:张俊华、孙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