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是今年第一场大考
对于高中生来说,2024年最大的影响就是新高考招生方案的实施。 作为全国第四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安徽省将于2024年6月迎来新高考改革后的首场考试。
与往年相比,新高考最大的变化是考试科目模式的规定。 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理、生物、化学)/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模式改为“3+1+2”模式。 具体来说,“3”指的是统一高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 数学不分为艺术和科学。 外语科目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考生可以选择 1 每种语言参加考试; “1”表示考生首先选择历史和物理两门科目中的一门作为第一志愿; “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第一志愿。 再次选择主题。 统一高考科目采用国家试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中心制定; 其余科目由各省自行设定。
考生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考生所选的三个学术水平选拔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满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各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时间将比改革前延长一天,由原来的6月7日、8日两天延长至6月7日至9日。
招生录取也发生了变化。 总招生计划按照历史学科组合和物理学科组合分别编制,不再分为文史类和理工科。 艺术、体育招生计划不分为历史学科组合和物理学科组合。 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可以同时报考普通类,但普通类考生不得同时报考艺术类和体育类。 各高校根据统一高考成绩、选修科目考试成绩以及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普通高校招生时采用“学校+专业组(专业)”(即学校专业组)的方式设置偏好。 招生院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别)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修科目要求,设立学院专业组,作为填写志愿申请的基本单位。 其中,涉及考生人数最多的一般类别中,本科批次不再像往年那样分为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而是直接设置为本科早期批次、高职早期批次(专科)、本科批次。 共设第二批、高职(专科)批等4个批次。 除第一批文科外,其余批次均针对未完成的平行志愿计划和新计划设立了征集志愿者,以增加考生被录取的机会。
多地长跑回归体育作为中考必考项目
2024年,安徽部分地区将迎来体育中考变化,长跑将再次回归为必考项目。 目前,淮南、阜阳、苏州、合肥等地已公布2024年体育中考计划,明确将长跑作为必修考试纳入中考总成绩。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多地将长跑作为体育中考的选考科目,未将其设为必考科目。 2023年,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今后各城市开展基于2020年之前中考体育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自主研究。 决定确定中考体育考试办法。 除特殊情况外,省教育厅每年不再发布初中学历体育、健康学科考试指导文件。 这意味着体检方式将由各城市自主决定。
从已公布细则的地区方案来看,部分地区率先将长跑重新纳入强制考试范围。 虽然测试细节不完全相同,但都采用“1+2”模式,即需要长跑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另外两项测试是可选的,满分为60分。 从考试时间来看,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
其中,淮南于1月24日公布了体育中考计划,成为安徽首个公布该计划的城市。 计划很明确。 所需项目为男子1000m/女子800m跑,满分20分。 两门选修考试的满分均为 20 分。 随后,阜阳市、苏州市、合肥市也公布了2024年体育中考计划。 强制测试项目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满分30分,两个选修项目各15分。
对于长跑回归体育中考必修项目,合肥市经济发展实验学校政教处主任、九年级体育老师郑军表示,其实,中学生而长跑多年来一直是体育中考的必修项目。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中考调整为九选二模式。 现在把中长跑定为必考,并不是新的中考模式,而是回归2020年之前的模式。郑军认为,中长跑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增强体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通过相关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显着增强。 如果中长跑项目取消,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必然减少,训练强度也会减弱。
“没有体育,就没有教育。” 体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受到充分重视。 合肥市经济发展实验学校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课间、体育课、体能训练的体育锻炼时间总计不少于1小时。 它每月进行一次体育测试2024年阜阳各校中考分数线,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 提高学生体质、增强意志品质的训练方法。
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有实施细则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于去年8月印发了《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 新学期,安徽省将在伙食供应、陪餐、监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按照规定,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地区和学校必须大力推广学校食堂供餐。 学校食堂由学校独立经营管理,不承包或委托经营(包括寄宿学校食堂的早餐和晚餐)。 尚未建设食堂或暂时不具备食堂就餐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学校食堂建设和改造。 过渡期间,可以由企业(单位)提供餐食。 要明确实施食堂供餐的时间节点,尽快过渡到食堂供餐。 。 偏远地区小型学校(教学点)不具备食堂提供餐食和餐饮条件的,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由学校厨房或家庭(个人)供餐。
学校不得在校园内设立食堂、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确需设立的,必须依法取得许可,不得销售高盐、高脂肪、高糖食品。 提供的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标准,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 餐食应提供营养价值高的畜禽、肉蛋奶食品、新鲜蔬菜水果、谷类薯类食品等,保证食物新鲜、卫生、多样、营养均衡。 提倡学校食堂按需用餐,采用小份、半份、套餐、自助餐等形式,防止食物浪费。
学校食堂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向学生提供餐食。 必须严格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项目进行经营。 严禁学校食堂超出其范围向其他学校提供膳食。 餐饮企业(单位)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集体送餐资质。 同时,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餐应与学生一起就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集中就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毕业生“在家门口”找到优质就业
春节过后,高校毕业生也将迎来就业季。 安徽省《实施稳定就业、提高质量、拓展服务“上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将惠及全体毕业生。 推动稳增长和稳就业良性互动,让高校毕业生就近就近“在家门口”获得高质量就业。 提供优质充分就业,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措施。 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为重点群体,在继续巩固和改善第一产业就业空间的同时,注重发挥第二、三产业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工业“三产联动”、创业就业2024年阜阳各校中考分数线,全面启动创业安徽建设,开辟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劳动力留在安徽就业,创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家” ”,促进稳增长和稳就业联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优化协调推进。
为此,安徽省将继续实施到2025年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和数量行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科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每年培养毕业生40万人,技工学院每年培养新技术人才7万人。 实施提高第二产业就业质量和数量行动,实施企业梯度引进行动增加优质就业岗位,全省工业企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45万个,其中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就业岗位约15万个指定尺寸。 实施第三产业提质扩就业行动,支持数字经济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每年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新增就业30万人左右。年,引导数字经济创造约7万个优质就业岗位。
对于高校毕业生,安徽省将进一步实施“百万大学生振兴安徽行动”,每年安置不少于15万名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就业,通过市场化就业吸纳就业岗位35万左右。 实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扩大就业服务行动。 加强省内区域劳务合作,举办“2+N”等招聘活动万余场,引导约10万人回皖就业创业。 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招商引资,到2025年培育100家以上竞争力强、诚信服务的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根据《方案》,通过实施稳定就业、提高质量、扩大服务“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到2025年,全省人力资源强国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进展。 到2025年,全省新增专业技术人才超过60万人,总数超过540万人。 全省新增技能人才超过90万人,总数超过700万人。 留皖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到2025年,安徽省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50万人,留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