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生源方面不占优势,但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城郊中学(以下简称“城郊中学”)通过“新机制、新课堂、新德育、新课题、新关系”等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高中教育方式“五维”转型路径。
新机制激活教师 以奋斗者为本“三驾马车”
在城郊中学,激活教师内在激励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绩效工资改革;二是岗位工资改革;三是全员聘任制改革。
为构建合理、竞争、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城郊中学将绩效工资分为70%基本绩效和30%激励绩效,并重点对30%激励绩效如何分配做出了详细规定。
据城郊中学工会主席高哲介绍,城郊中学绩效工资考核的原则是多劳多得、优质多付、优先考虑一线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师绩效工资由五部分组成:一是教学日常工作积分,二是各类先进奖励积分,三是领导干部考核积分,四是教学责任事故积分,五是请假等特殊事项说明。
城郊中学在绩效工资改革基础上,推进人事岗位设置与管理改革,实行岗位工资改革,实现岗位与合同相结合、员工可上可下、可进可出、可进可出的灵活用工机制。学校每月拿出5万元,按岗位进行收入再分配。学校岗位一般分为一线重点岗位、一线普通岗位、行政岗位。
“虽然都是高级教师,但关键一线岗位和普通一线岗位的工资待遇是不一样的。”高哲说,“关键一线岗位的专业技术工资提高了两个档次,普通一线岗位的专业技术工资提高了一个档次。只要是一线教师,工资就涨。不同岗位工资不同;岗位变,工资也变。”这种以岗位定工资、由身份管理走向岗位管理的分配机制,有效激活了教师的内在动力。
在城郊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的聘任从来都不是走形式,2017年学校聘任了24名教师,2019年聘任了36名教师。数十人的聘任之所以还算顺利,是因为聘任的依据是个人量化考核分数。根据《教职员工量化考核方案》,教师个人分数涉及日常工作合格环节,能体现工作质量和数量。另外,教师量化考核分数“日查、周结算、月签”大荔城郊中学,由教师本人审核通过,反复检查。
2017年是城郊中学全面开学的第一年。一位老教师向校长孙铁龙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你觉得不要人就可以开除吗?”但后来,这位老教师主动申请了宿舍管理岗位。
每年的全员聘任网校哪个好,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教育和震撼。当然,全员聘任有“残酷”的一面,也有温暖的一面。比如,50岁以上的女教师、55岁以上的男教师,可以享受优先聘任的原则,一般不会被拒绝。年纪较大的教师,被鼓励继续工作在教学一线,其工作量减半算作全员工作量。
“三匹马”为城郊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和机制基础。
新课堂唤醒学生,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双重革命
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大荔城郊中学,用课程标准全面指导课堂教学,这是城郊中学课堂改革的核心特征。
2017年课改伊始,城教中学就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模式,其流程为:案例指导-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提问探究-现场测试。2019年,城教中学将“五步探究”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融合,打造智慧新课堂。
与很多实行课改学校的教学指南不同,城郊中学的教学指南上往往贴有二维码,学生在自习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指南已经成为“会说话”的资源书。
副校长闫建斌告诉记者:“以前老师只能通过查阅教学指南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支持,我们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基于大数据的支持,对于准确率80%的知识点,我不用反复复述,通过演示、提问、跟进练习等方式就能解决。对于准确率较低的常见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必要时给予适当指导。”高一数学老师张鹏娜说。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当这些理念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时,如何让课堂研究更细、更精、更深入……城郊中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机制。
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9个评课小组,各小组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评课5节,每个教室评课不少于3次。
评测组会根据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评分标准,每周进行修订,评测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并根据评分标准对老师进行打分,并将每天的评分情况进行公开。
据杨伟民副校长介绍,每周一、三晚,各评估组以教研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通常会选出三位优秀教师分享经验,讲解具体方法;要求三位存在问题的教师表达困惑,提出改进方法;最后由两位教师和一位领导进行点评,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4分钟。
每周二、四晚,由一位老师做示范课或公开课,由另一位老师讲解。示范课讲解老师所讲的重点,并用课堂现象来说明。公开课讲解所改进的方面,并用课堂现象来说明。最后由两位老师和一位领导点评。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不超过4分钟。
活动结束时,不仅将对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奖励,还将对表现优秀的教研团体进行奖励。
在孙铁龙看来,“这个机制让每一位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既是实践者又是反思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创新者。备课、教学、反思、教研、成果推广,通过活动串联起来,形成自我审视问题、实践反思、集体研发创新的自动循环系统。”
不仅如此,郊区中学在改变课堂结构和流程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教学实际,对各项科目进行了深入研究。
汉语教学团队针对现代汉语阅读1+X、单元整体设计、大作文指导与审阅修改、小作文临场修改、名著介绍、口语交流、整理探究、全书阅读等8种课型,研究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八类语文课程只是城郊中学教学方式与内容重构的一个缩影。数学章节学习、英语自主学习、政治框架教学、历史课程拓展、行走地理等等,各自有各自的操作系统和研究成果。但这些都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突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
新德育照亮心灵,由重教导向重教学
点滴努力之外,城郊中学构建了“一五七八”德育模式。“一”即“卓越之歌”一个主题。“五”即主题班会、成长宣言、成长手册、导师帮扶、活动体验五大教育重点。“七”即阅读、思考、讨论、写作、讲讲、做做、表扬七个教育环节。“八”即主题教育化、全员教育化、班会课程化、朗诵仪式化、书面反思化、活动体验化、行为规范化、形式多元化八个显著特点。
“宇宙永恒存在,而这个身体却不会再存在……”10月15日凌晨5点50分,城郊中学一年级教学楼教室里,全体同学以庄严的姿态、洪亮的声音,开启了本月“尊重生命、学会独立”的成长宣言。
在成教中学,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份学校制定的学生成长手册。学生成长手册的主要栏目包括成长宣言、我的收获、我的感想、明天的目标、导师寄语等。学生每天都要填写,导师每周都要审阅。这里的导师不仅仅指班主任,成教中学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的成长导师。每个导师一般负责八九名学生,每周至少审阅两次学生成长手册,每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
高一14班余文欣在今年3月1日的《我的收获》中写道:“行走地理”活动需要外出,全班7人中选出5人,比赛形式是演讲。我怯生生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不足,虽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但还是没能入选。最后地理课代表放弃了机会,把位置让给了我。谢谢她,也谢谢投票给我的同学们,我会努力的!
“每天宣读成长宣言,每天填写成长手册,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增添能量。”冷小勇副校长说。
《人生八宝盒》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尊重生命,学会独立”品德教育板块进行的体验式活动,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找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八件事,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这种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彻底告别说教。“没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就没有镌刻在心灵深处的教育。”冷小勇说。
新课题开拓思维,师生在项目创新中发现自己
《行走地理》是城郊中学杨龙老师开设的一门创新课程,在此基础上,杨龙发起成立了城郊中学地理研究会和休闲地理工作室。
“‘步行地理’即边走边学,但不是简单的游学,而是一种带着问题深入实践的学习模式。”在杨龙看来,学生在步行中,可以运用地图、现代科技(GPS、互联网等)解决问题,从地理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解释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行走地理”启动后的第一个活动主题是“这个小镇”——参观大荔县内部职能结构。本次活动以教师主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根据学习任务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对相关景观进行文字记录和拍照,并通过合作探索进行深入思考,完成相关任务。
本次活动之前,杨龙选取了城市区域内的多个功能区域作为调研对象,设计了商业之旅、湖光山色、产业骨架三个子主题。
在商业旅行主题环节,师生主要对县域不同时期的商业区进行考察,并对考察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通过商业旅行,你认为商业区有哪些特点?哪些因素影响着商业区的兴衰……
在与参加“行走地理”项目的学生交谈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行走地理”项目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和学科学习兴趣。
“‘行走地理’对我的性格影响很大,以前我很内向,但‘行走地理’活动期间,我必须和陌生人交谈,现在我的性格外向多了。”二年级15班学生邹波说。
“‘行走地理’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工业区,不仅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行走地理’也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更加融洽。”高二15班的党一航说。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多城郊中学教师的职业生活开始延伸到课本、教室、校园之外,开启了学科教学创新的大门,在收获创新果实的过程中,教师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体会到了职业的价值,发现了新的自我。
新型关系升华教育,“三级发展指导”改变学生命运
重视学生发展指导是高中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支点,对此,城郊中学建立了全体学生、部分学生、个别学生三级发展指导模式,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成长路径,真正成就每个学生。
城郊中学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外语成绩普遍较低,学习英语成为不少学生的大难题。考虑到选考日语科目的考生较少,学生的备考压力相对较小。同时,日语中汉字较多,发音简单,入门容易。城郊中学专门开设了日语教学班,动员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转日语。2019年,经过短短7个多月的学习,4名原本升入大学无望的学生参加了高考,其中2人升入二级院校,2人升入一级院校。
“今年我们学校专门招聘了5名专业日语教师,进一步加强日语教学。”副校长闫建斌说,“目前,学校高三有1个日语班,高二有2个日语班,高一有1个日语班,全校有100多名学生选择学习日语参加高考。”
周一晚七点,城郊中学各功能教室灯火通明,绘画、合唱、书法、文学、舞蹈、管弦乐、电子琴等社团的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兴趣和特长。
这些社团是城教中学对学生进行发展指导的重要载体,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还拓宽了学生的升学渠道,近三年来已有200余名学生通过体育、艺术等专业考入本科院校。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学生们自主创新编排表演,将经典诵读与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元素巧妙结合,形式独特新颖,呈现了一场新颖别致的文化艺术盛宴,受到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核心,在成教中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辅导老师,每个辅导老师负责联系和指导十来个学生,辅导老师不仅要经常和学生谈话,还要审阅学生每周的心灵日记。
高二15班的杨逸婷去年被母亲分配到北京工作一年。从小就没离开过母亲的杨逸婷心情很不好,情绪也很低落。她的辅导老师杨龙及时介入,关心她的生活,与她沟通,不仅帮助杨逸婷走出低落的情绪,还帮助她实现了人生成长的突破。“杨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我不会像今天这样阳光灿烂。”杨逸婷告诉记者。
春天,沙丘上挤满了学生,躺着的、坐着的、走着的、跑着的、打滚着的……只见一群快乐的男生高声喊着,把他们的校长从高高的沙岭上扛下来,师生们欢呼雀跃,然后把他们的班主任团团围住……
这是孙铁龙对学校徒步历程的描述,也是对一所城郊中学师生关系的体现。
徒步途中,一个跛脚的男孩走在班级最后,眼看就要落在后面了。“你怎么了?”老师问。“我的鞋子不合脚,脚上都起了水泡。”“你要坐救援车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如果我连这点小困难都克服不了,那我还算什么男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幕也可以说是城郊中学教育方式转型成效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