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焕姣(山西大学)
近日,西北大学硕士毕业生赵静因非名校出身,工作半年后被学校劝离,引发舆论关注。据悉,赵静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正规程序,以“人才引进”形式入职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担任历史老师。但不到半年,学校就以不符合人才引进“名校毕业生”要求为由,要辞退赵静和另一名同事。(中国新闻网1月23日讯)
此事引起网友们的不少争议:名校的遴选标准到底是什么?经过这么多轮严格筛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失误?浪费资源的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对于责任认定,安丰中学办公室主任称,“审查时我们没发现”,但“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不应该报名”。不过,赵静本人认为,自己刚工作时填写的东台市精英学校引进人才登记表,盖有东台市安丰中学、教育局、组织部、人社局的公章,为何现在却说不符合规定?
四部门层层选拔候选人,却没有发现候选人的资质不符合相关标准,暴露了其审计工作形式主义的本质。解决问题时,以一句“审计时没注意”轻描淡写地把责任推到候选人身上,将其推到“桌子上”东台市安丰中学,让候选人承担四部门审计人员失职的后果。这种“甩锅”行为,看似甩掉了失职的责任东台市安丰中学,实则丧失了公信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层工作是否流于表面,缺乏规范性和严肃性?因此,决不能让形式主义野蛮生长,增强群众信任,一直是基层工作不变的命题。宁可丢掉胳膊,也不要喊破喉咙,不要只顾“迹”,而要留“迹”,不要留“心”。 用“钉子底子精神”破除不良作风,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同时要进一步改进监督检查、考核的方法手段,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着力提高工作实效,规定细节,落实到实际中。
同时,人才评价又该坚持什么标准?一方面引进人才,一方面拒绝人才,这才是教育行业发展活力的现实制约。但更要警惕唯名校论英雄的歪风邪气。“名校生”就等于“名师”吗?用“名校生”作为人才选拔的“指挥棒”合适吗?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选拔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更需要高质量的工作能力。
因此网校头条,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以此为鉴,痛定思痛,警惕“精致形式主义”,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只注重“名校”的问题,不要让人才陷入荆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