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略
二、组织领导
略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原则。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作为政府行为给予保障。
(二)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推行“网上报考登记,公立中学按户口地划片入学,公民办义务教育学院同步招生”,竭力保障适龄婴儿(少年)公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三)坚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入学“两为主”原则。按照云岩区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严苛根据《居住证暂行细则》规定,建立随迁孙辈入学条例,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安排到相对就近且有空余学位的公立中学就读。
(四)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统筹做好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两校应当严苛根据统一规定的时间举行招生工作,不得提早或延迟招生。
四、招生对象
(五)具备云岩区户口的适龄婴儿(少年)。
(六)符合《居住证暂行细则》规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
(七)符合相关新政的五保对象孙辈。严苛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新政规定,落实五保对象孙辈入学新政。对英烈孙辈、符合条件的现(退)役军官孙辈、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工伤警员孙辈、国家综合性消防搜救队伍人员孙辈、省级优才卡孙辈、“贵阳市人才服务永居”(不包括F类)持有人孙辈、归国华侨孙辈及其他各种五保对象,由云岩区教育局依据申请人实际居住地址以及区域学位状况根据“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协调解决。
五、入学方法
(八)公立小学推行“三对口”入学方法。对云岩区户口适龄婴儿(少年)申请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学校推行“三对口”入学方法,即适龄婴儿(少年)及法定监护人的家庭户口地址与法定监护人(或本人)的房产证明(房子产权证或买房即将协议)地址和家庭实际居住地址一致。
(九)九年制公立中学“小升初”采取“直升机制”。我区“九年制公立中学”的中学部在招收新生时,应首先通过“直升方法”招收自愿报读本校中学部的中学五年级结业生。
(十)统筹安排随迁孙辈入学。云岩区教育局对已申办云岩区有效居住证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孙辈申请就读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小学推行“积分入学,统筹安排”的招生新政,将“居住证期限、社保期限(或营业执照期限)”作为统筹安排公立学位的依照。
(十一)公民办小学推行同步招生。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学招生”纳入全区招生工作统一管理,与公立中学同步招生。
六、入学条件
1.中学一年级新生务必年满6周岁,即2016年8月31近日(含8月31日)出生。
2.中学一初三新生应为2022年十年制中学应届结业生。
3.对于因身体健康等诱因确实还要中止入学的适龄婴儿(少年),其法定监护人应向云岩区教育局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中止入学,不得私自以在家学习取代国家统一施行的义务教育。
4.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承担新村配套入学服务的公办中学”招收“配建生”要进行“学位核验”。中天未来方舟G区及F1/F4/F9区的配建生,参照中天公园的配建生初审标准。
5.失信被执行人的孙辈不得报考就读每学期费用标准低于6000元的高计费公办中学。
七、工作安排
(十二)入学信息采集。
通过“贵阳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信息采集,推行公民办中学同步招生。
(十三)网上登记要求。
通过“网上登记”的形式申请云岩区公民办学位,详细登记步骤和要求参看“附件6”,请父母结合自身状况根据相关登记要求和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册登记。(十四)增强招生宣传。各公民办中学校成立“入学咨询点”,接受师生和父母的咨询,宣传解释招生新政。
(十五)工作有序加强。
“贵阳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有“网上审查”、“通知现场初审点”、“打印现场初审通告单”等阶段,将通过父母登记信息时注册的相机号及时发送邮件通告父母相关事宜。请父母保持相机通信畅通,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八、工作要求
(十六)严苛工作纪律。
各地各中学要在严苛落实教育部“十项禁止”纪律要求的基础上,逐步严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纪律,禁止设置遵守法律法规的限制条件;禁止要求父母提供计划生育、超过正常入学年纪、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禁止将防治接种证明作为入学报考后置条件贵阳兴农中学招生标准,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师生提供;禁止学院成立“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招收美国国籍师生或面向美国国籍师生开办海外课程和使用海外用书;禁止小学以任何名义成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禁止公办中学在师资配置和推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育教学时差别对待政府通过合同、约定、委托、购买服务等方法投档的中学生;两校一律取消各种特长生招生;禁止社会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方式取代义务教育的违法办学行为。
(十七)加强招生宣传。
云岩区2022年招生新政及划片范围在“贵阳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及“贵阳教育”等陌陌公众号公布;两校要加强宣传,在中学招生范围区域内的显眼位置张贴《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新生入学登记通告》。
(十八)严苛招生计划。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推行计划管理,两校严苛根据区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严苛根据规定控制班额,一年级班额原则控制在45人以内,十年级班额原则控制在50人以内,所有班额不得突破55人(含55人)。各中学校不得随便提高班委、扩大班额。
(十九)严苛资料初审。
各中学在招生过程中要严苛初审适龄婴儿(少年)的报考资料,适龄婴儿(少年)的家庭户口地址与监护人房子产权有效护照地址应当相符。对查实属于寄搭户籍(指女孩与房主间不具备法定抚养、抚养关系,也不在一起共同生活,只存在户口寄搭的人或户,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空挂户籍(指男孩只有户籍落入地址,实际不居住在此)的适龄婴儿(少年),由学院告知其应当按规定回到监护人实际居住地按户口管理规定再次进行户口登记,持新登记的户籍簿到所属区(市、县)的教育局招生科初审,初审通过后再到再次登记的户口所在地城区中学报考注册。
(二十)坚持免试入学。
禁止以各种大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照,禁止非法招收借读生;禁止小学中学到高中进行任何方式的生源摸底,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或虚假宣传、下发书面承诺书、预录通告书等不正当方式笼络生源;禁止学校向小学分校提供师生的学习状况、名单及其家庭电话等;禁止学校招收不足龄婴儿、初中招收未完成中学阶段学业的中学生;禁止公立中学与公办小学混和招生、混合编班;禁止任何学院索要或变相缴纳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二十一)严控招生模式。
任何学院均不得与社会中介组织、社会教育机构等合作,提早选拔、特殊培养师生;中学分校不得对师生进行高考成绩排行、宣传高考探花和升学率;任何中学不得以各种大赛、考试证书、学习等级或荣誉证书等作为招生入学依照或参考。公办小学可结合本校办学观念与办学特征,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采取面谈等方法选择符合学院办学特色的适龄婴儿(少年)。禁止举行重点班、实(试)验班、特长班、快慢班等。中学、初中招收的新生须选用笔记本随机分班,均衡配置班主任,并将分班结果进行公示。
(二十二)关注困难群体。
各学院要着力保障残障婴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妥善安排残障婴儿入学。对视力、听力和重度智力残障婴儿(少年),符合入学条件的,要安排随班就读,不得抵制其入学。各学院要非常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师生的入学问题,要构建和加强对贫苦师生的计费免除或补贴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婴儿(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九、保障举措
(二十三)增强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要强化对各学院招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各学院要强化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新政宣传,并设立以教授为主任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贵阳兴农中学招生标准,根据本方案的详细要求,认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任务。
(二十四)增强招生管理。
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中,各学院凡违犯招生新政,一律视为无效投档,教育局不予注册;一经发觉并查实中学存在违法招生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中学约谈、通报批评、取消曾经评奖评比资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处分。对于违法招生的公办中学,予以增加验车等次、减少招生计划等处理,情节严重者,勒令停止招生直到注销办学许可证。
(二十五)增强学籍管理。
两校要在8月31近日,中学通过平台导入新生入学初审清册,经市长签字并加盖私章后报区教育局审定,借以作为代办新生学籍根据。区教育局将对学院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检测,强化对师生学籍的规范管理。
(二十六)加强风险防范。
逐步加强规范我区招生工作的公示机制、告知机制、诚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确保各学院的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二十七)推进专项调研。
“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招生工作全程调控、全程巡查。公民办小学严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招生主体责任,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兼职督学在招生其间履行督学工作职责,对其负责的公民办中学招生工作进行监督。
附件下载:
附件1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工作时间安排表
附件3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新生入学登记通告
附件4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随迁孙辈入学施行条例
附件4-1云岩区2022年随迁孙辈积分初审计分表(中学)
附件4-2云岩区2022年随迁孙辈积分初审计分表(中学)
附件5-1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院招生计划及咨询电话(中学)
附件5-2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院招生计划及咨询电话(中学)
附件6云岩区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网上登记步骤和要求
云岩区2022年公立学校招生服务范围
云岩区2022年公立中学招生服务范围
2022年杭州市各区/县/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推行方案
广州省级新政
南明区
云岩区
花溪区
白云区
乌当区
观山湖
余庆县
息烽县
修文县
恩平市
贵安新城
(上文内容由2022年6月14日发布于广州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