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与乡贤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民间捐款办学实地调查
√
澄海凤翔章
澄海航校改造
澄海华侨中学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因侨而兴、因侨而兴的学校。 当时,为满足澄海教育产业发展需要和侨胞及其亲属的教育需求,在澄海县党政、侨务部门的支持下,知名侨胞及其亲属易梅侯、徐存寿、陈永强、谢一初等14 牵头捐赠启动资金95217元,启动澄海华侨中学建设。 1979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停办数年的澄海华侨中学重新开学。 政府出资17.5万元,旅泰华侨谢子昂捐款10万港币。 后迁重建于后坑花园。 为了加快学校的启动速度,建设项目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 短短三个月时间,18间灰墙竹棚的教室建成,近千名学生入学。 由于在潮汕话中,竹棚的“波普”与航天的“航”读音相同澄海华侨中学,人们把以竹棚为屋顶的澄海华侨中学称为“航”校。 虽然其中有一些幽默,但也表现出了一种乐观的精神。
然而,无论是幽默还是乐观,“杭”学校竹棚教室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都在那里:光线昏暗、通风不足、灰尘、虫子、破旧的课桌、摇摇欲坠的木凳,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给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带来不便。 看到这种情况澄海华侨中学,泰国澄海同乡会会长许朝振带头捐资30万港元,为学校修建第一座教学楼。 此外,他还动员泰国澄海会馆捐款30万港元,为学校再建一座教学楼。 1985年9月1日,两栋教学楼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 全校1200多名学生终于拥有了一栋崭新的教学楼,让澄海华侨中学“飞行学校”的美誉彻底走进了历史。
华侨资本持续提供教育
令人欣喜的是,侨胞和本土先贤对澄海华侨中学的支持是多方位、持续不断的。 截至1986年底,澄海华侨中学共收到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捐款289.75万元。 此后,海外人士仍一直关注和关心学校的发展。 泰国华侨谢一初及其家族正大集团是澄海华侨中学建设的主要发起人。 谢亦初去世时,特意嘱咐儿子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而努力。 其子泰国正大集团谢仲民、谢国民向澄海华侨中学捐赠港币300万,为学校修建一初科学馆和学生事务中心。 宿舍楼和教师宿舍。 随后,谢一初家族于1988年、1995年两次捐款共计120万元,用于装修一初科学馆和购置各种科研设备。 2007年,他们还捐资81万元购买了学校图书馆。 书籍和设备。 此外,还有许多海外华人和民间人士支持澄海华侨中学的建设。 香港同胞杨文波1987年视察学校时,捐款1万港元支持学校田径场建设。他还积极斡旋,促成印尼华侨李泽公捐款修建学校石城礼堂和李泽公艺术馆,并在项目竣工时为石城讲堂、李泽公美术馆题牌。
在侨胞和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下,澄海华侨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已与过去不同,不再是澄海“航海”的样子。学校曾经是。 2006年,澄海华侨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流学校”。
原刊:2022年7月11日《汕头日报》
文/图:郑红旗、陈文澜、陈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