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及时、最准确的交流工具,也是进行联想、想象、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国家大事、原则、情感和态度,表达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民族文化。 因此,汉语被称为“百科全书之母”。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我校语文学科建设特色,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校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 平衡和个性化的发展。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元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基础及现状
由于高考的压力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我校语文教学也存在重基础、轻能力、以题代意见、以考试代读写的现象。 师生汉语素养亟待提高。 当然,我校在语文学科建设上也有很大的优势:是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基地(课程名称为“人生奠基经典经验”),有语文“赣榆中学培养出了李真、何一龙、宋恒、张勇、王锦旗、徐立刚、莫立刚、王敬军等8名特教教师。 拥有莫立刚名师工作室、“荠菜花”文学社、两个与汉语省级“十二五”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项目等。
三、定位与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将在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制定发展目标。
1.语文学科特色定位:营造校园语文特色文化氛围,整合适合学校师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阅读作文”(三年高学校)教学序列,打造不同类型、风格的精品语文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了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语文名师和一大批读写成绩丰硕的高素质学生。
2、语文课程建设目标:整合优化江苏教育版必修课和选修课,编写以“经典培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微课程。
3、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构建“生态化”、“生活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打造高质量的阅读、写作系列化精品课程或微课。
4、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能够独立主持市级以上语文科研项目,撰写具有独特见解的教学论文赣榆高级中学,努力成长为本市有一定影响力的语文名师。
5.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鼓励学生三年内完成不少于500万字的经典阅读,鼓励学生三年内写不少于30万字的读书笔记或练习自由写作,培养一群具有较高文学水平的学生。 具有语言能力等的合格学生
四、实施途径和措施
(一)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核心,优化整合校本语文课程资源。
(徐谦负责)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吸收了语言学知识、文献学知识、文章知识、文学艺术知识等作为语文课程知识。为了丰富校本语文课程资源,特别是落实《关于《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促进普通高中高质量特色发展的通知》,明确确立了“以经典奠定人生基础”的宗旨。 我们努力打造具有经典文化氛围和我校特色的高中语文课程基地,“经典体验,奠定人生基础”
1. 汉语课程建设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了“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徐光靖为组长,聘请李震教授、莫立刚教授等语文学科专家为顾问。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以白茂东副校长为组长,下设多个子项目组,实行总项目组长负责制。
(一)华文课程开发基地管理委员会
(二)成立语文课程开发总体项目组
2. 语文课程开发的定位与概述
我们以“生命教育”作为课程开发的哲学基础,贯彻语文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精神滋养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用生活去体验,用思想去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语文课程的发展就是打造有尊严的生活课堂,构建注重学生体验的审美、开放、活力的课堂,用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中文。 识字。
本课程旨在“努力构建开放、动态的语文课程”,开发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经典课程资源。 即通过经典选材和构建语文校本课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加开放、更具时代性。 自然与创新,用经典的深度解读来提升人生的高度,让学生在书香中实现自己人生的成长,让学生的主要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让教育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更加沉重,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旅行中享受文化之旅,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三、课程建设
语文课程模式的构建主要体现传统(古典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文学(经典)与艺术(雕塑、服装、碑刻、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的经典欣赏、背诵、学习、表演、探究与语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面向生活学习、实践体验、验证探究、潜在发现的教学“新课堂””结合我校教学特色和取得的成绩,拟重点打造六大“学习平台”(经典文学培训平台、经典文学创作平台、经典文学阅读平台、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书法艺术学习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打造四个“经典主题培训室”(先秦两汉经典培训室、唐宋经典培训室、明清经典培训室、现当代经典培训室)室)和五个“语文课程功能室”(文学音像观摩室、音像制作室、书法学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多功能语文教学实验教室),建设经典教育剧场、经典文化园和省级赣中语文教师风采园,以此为载体打造语文课程基地。
从课程设置来看,不同的“学习平台”在学习方法上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协同作用。 它们不仅包含了应用、美学和探究三大核心能力,而且突出了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经典文学培训平台”和“文学创作平台”侧重于经典文本和文化的探索和学习方法,“经典文学阅读平台”和“经典文学表演平台”侧重于体验经典作品的学习方法活动中,“书法艺术展示平台”、“活动视频制作平台”凸显实用性和动手能力。
六个“学习平台”的基本任务是:
①开设相应的校本选修课程;
②组织相关社区成员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
③ 为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
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科资源和学术支持。
四个“经典主题培训室”和五个“汉语课程功能室”将承担三大功能:一是经典学习,二是活动体验,三是信息查阅。 这样,语文课程基地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学科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六个“学习平台”将使语文基础课程建设变得充实化、系统化、制度化。
4. 中文课程开发内容
项目1(探究学习)
①经典文学培训平台(杨德成负责)
成立经学研究活动项目组,成立“怀仁”国学中心。 以十大经典主题学习室为基础,推出校本经典学习课程。
②经典文学创作平台(臧文树负责)
成立文学创作活动项目组,依托“荠菜花”文学社,组织会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作文大赛、朗诵比赛,举办文学创作讲座,编着《荠菜花文学社》社研园》和《荠菜花文摘》。
项目二(活动体验)
①经典文献阅读平台(寇文勇负责)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项目组,成立“黄海潮”读书社,编写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定期举办“传统节庆经典”等诵读节,开展经典诵读举行了比赛。
②经典文学表演平台(孙玉红负责)
成立演出活动项目组,成立“海州湾”演出俱乐部,与学校艺术团合作,将经典文学搬上校园舞台。
项目三(实用)
①书法艺术学习平台(唐国田负责)
成立汉字文化学习活动项目组,成立“夹谷山”书法社,通过书法艺术呈现经典诗词散文。
②活动视频制作平台(乔庆雷负责)
在“荠菜花文学社”通讯社的基础上,成立“荠菜花”小记者团,以音视频文字形式及时记录语文课程基地的各项活动,并快速报道。 与赣榆电视台合作打造《经典鉴赏》等电视专题节目。
5. 课程基地建设
(一)硬件建设
打造一流的基地硬件设施——遍布校园的经典载体、十间经典主题实训室、五间中文课程功能室、一场一园一园。
校园古典文化氛围浓厚,道路、桥梁、山石、亭台楼阁命名、楹联顺利完成; 班级文化建设体现经典主题,多维度、立体化展示经典文化特色; 多功能语文实验教室的作用日益明显。
对学校礼堂进行改造,使其承担经典教育剧场的功能,为课程基地的大型活动提供设施。
图书馆一楼的四个经典主题实训室进一步丰富资源,提供现代化的电子资源库,为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文献视听室(大型报告厅)更新了设备,为课程基地中小型活动提供设施。
科技楼一层将建设影视音像制作室。
完善书法学习室和文学创作成果陈列室(荠花文学社)。
行政楼三楼东侧办公室改建为课程基地办公室。
在科技大楼北侧建设经典文化公园(规划已完成)。
建设省赣中语文教师魅力园,展示语文名师成果。
(二)课程实施
江苏省高中语文课程基地“走进经典”系列图书60余册,包括《诗经选读》、《唐宋万岳诗选读》、《读物选读》等。已编撰《明清小说选》、《现当代散文选读》、《现当代诗歌选读》万字。 下一步是将教材纳入课程。
建议《现当代诗词选读》、《明清小说选读》、《唐宋雍容诗词选读》、《诗经选读》高中和高中两个学年分四个学期进行,每周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培训和学习。 老师有教学计划。 《现当代散文选读》是一本自读教材。
拟开展“荠菜花”杯作文大赛、“黄海潮”杯经典诵读大赛、“海州湾”杯教材戏剧表演大赛、“夹谷山”杯经典作文大赛、“怀仁”杯杯汉语阅读写作知识竞赛等。 (以上竞赛须统一策划、形成体系。)
聘请大学教授,特别是研究中国学的著名教授作为导师团队成员。 他定期来学校做国学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让学生与大师面对面。
邀请省内外著名作家或赣榆本地作家来校作创作报告。
邀请知名校友来校讲学,如邀请著名演员侯勇做“表演艺术”讲座,邀请美国艺术家穆家善在我校“书法艺术”系列讲座继续进行。穆家山美术馆”。
深入开展校际交流,批量选派教师在西山中学、南京十三中、苏州十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特色学校,借鉴经验、借鉴使用外部力量推动自身发展。
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不断学习经验,站在教育前沿。
6、课程基地重点建设项目
1.2014.7~2014.9:经典教育剧场(餐厅三楼礼堂)改造。
2.2014.7~2014.8:科技楼北侧经典文化公园建设。
3.2014.7~2014.8:更新文献视听室(大报告厅)设备。
4、其他施工。
(2)以名师工作室活动为引领,积极打造精品语文“读写”课程。
(赵忠春负责)
莫立刚名师工作室是连云港市首批语文名师工作室之一。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定期举办语言示范课、专家讲座、项目研究交流、全市郊游学习等一系列活动。
名师工作室近期活动的中心议题是利用多功能语文录播教室,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录制高质量的“读写”课,具体包括:
1、古诗词鉴赏精品课程。 (钟玉梅负责)
2、优秀文言文阅读课程。 (徐伟刚负责)
3、优秀现代散文阅读课程。 (赵忠春负责)
4、优秀现代小说阅读课程。 (徐艳莲负责)
5.优秀的写作指导课程。 (王春迪负责)
6.优秀的写作和评价课程。 (杨德成负责)
7.优秀的说明性阅读课程。 (臧文树 负责)
8.优秀的实践阅读课程。 (王野负责)
9、考点复习指导精品课程。 (唐国田负责)
10、精品试卷批注课程。 (蒋长权负责)
这些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应呈现“生态”、“生活化”、“生活化”三大特征。
(三)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徐艳莲负责)
课题“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专项’研究”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项目,项目编号:Bb /2013/02/134。 本课题近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研究目标
①开发利用赣榆中学有利于“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成长的优势环境资源赣榆高级中学,为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新语文特级人才提供“正能量”级教师队伍。
②整合传承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团”语文教学中的“特”智慧成果,纵向横向分析研究课例,书写特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风格记录,形成区域汉语教学的“特殊”合力。
③对比总结赣榆中学“语文特教团”的语文教学特色,撰写特级教师访谈、教育故事、成长启示等,力求让中青年教师直观、快速熟悉并学习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④鼓励和鞭策作为研究主体的“语文特级教师群体”进行自我反思,促使他们在“后特级教师时期”毫不松懈,坚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更高的教学追求。
2.课题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①“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成长学校的“特殊”环境研究
比如,研究赣榆中学语文组“薪火相传”的传统、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校园语文学习环境等。
②“汉语特师群体”汉语专业为何能“专”发展研究
例如,学习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深厚的学术功底、旺盛的斗志、宽容合作的态度、善于反思课堂问题、善于科学研究和设计等。
③“语文特级班主任小组”“特”语文教学理念研究
例如,可以从他们的“思维创新论”、“学生中心论”、“生命本源论”、“实践本体论”、“习惯本质论”等方面进行研究。
④“特级语文教师”“特”课研究
比如,研究他们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或者精品课、家庭课等方面的课程特点。
⑤“汉语特级教师群体”对学生的“特殊”影响研究
例如,研究它们对学生语文学习、文学阅读、文学创作、人格发展等的影响。
⑥“中国特级教师团”对青年教师的“特殊”指导研究
例如,可以从“阅读”、“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进行研究。
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前特级教师时期”与“后特级教师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题”比较研究
比如比较不同时期他们的教学方法、研究方向、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变化等。
⑧“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成长路径的“特”启示研究
本研究因研究小组成员的研究感受不同而有所不同。 两位主持人和参与者必须写出不同的研究启示。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
赣榆中学“语文特师团”语文专业为何能走“特”路的研究
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小组”“特”语文教学理念研究
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团”“特”课研究
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群体”对学生的“特殊”影响研究
三、项目研究计划及步骤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03-2013.10)
①收集整理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组”教师语文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文字和视频材料。
②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研究相关材料,讨论项目的研究方向、目标和具体内容,撰写项目申请评审函。
(二)实施阶段(2013.11-2015.06)
①从学校环境和语文学科角度,研究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群体”能够迅速成长、与其他学校、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特殊”原因。 研究应侧重于学校间和学科间的比较。 (2013.11—2014.03)
②从共性归纳和个性比较的角度,研究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群体”的集体教学智慧和个体教学风格。 研究应采用访谈和实际考察的方式,力求多方面、立体、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这一特殊群体。 (2014.04—2014.12)
③从传承与反思的角度,研究赣榆中学“语文特色班主任团”对学生培养和青年教师示范引领的可持续影响。 研究要注重对学生个体和青年教师的反馈调查,真正获得有利于研究者自身发展和语文专业未来发展的“特殊”成长启发。 (2015.01—2015.06)
(三)总结阶段(2015.07-2015.12)
整合整理各分课题的研究成果,撰写项目结论报告。
六、近期项目研究工作分工
(1)收集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并编成书(2014.08)
具体包括特级教师的个人简介、教学理念、发表论文、精彩课例、文学创作、教育博客、成长经历、语文教育教学故事等。 建立特级教师个人电子数据库并编成册。
①李真老师相关资料——尚彦联负责收集整理
②何一龙老师相关资料——钟玉梅负责收集整理
③唐国田负责收集整理张勇老师相关资料
④宋恒老师相关资料——王春迪负责收集整理
⑤莫立刚老师相关资料——赵忠春负责收集整理
⑥王静君老师相关信息——孙艳负责收集整理
⑦王进奇、徐立刚两位老师的相关信息——徐伟刚负责收集整理
(2)每个人在收集整理每位特教老师的信息后写出相关的学习经历(2014.09)
可以是人物评价、教育评价、教学智慧和学习经验等:例如《李真老师的教学智慧》、《我熟悉的何一龙老师》、《徐立刚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等。
(3) 项目阶段研究论文的撰写
①严艳莲:《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影响研究》(2014.12)
②钟玉梅:《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团”“特”课研究》(2014.06)
③赵忠春:《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成长的“特殊”环境研究》(2014.12)
④王春迪:《赣榆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团”专访》人物访谈(2014.08)
⑤孙艳:《赣榆中学“语文特级班主任小组”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指导研究》(2014.12)
⑥徐伟刚:《“语文特级班主任群体”对学校语文学科建设的“特殊”贡献研究》(2014.12)
⑦唐国田:《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团”的“特”教学智慧实例》(2014.12)
(4)撰写项目研究最终结果的论文
①尚彦联、唐国田、赵忠春:《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团”教学思想与作风记录》(论文)(2014.12)
②王春迪:《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成长道路的特殊启示》论文(2015.08)
③孙艳:《赣榆中学“语文特教团”的“特殊”教育故事》教育故事(2015.08)
④许伟刚:《赣榆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优秀教学论文汇编》(论文)(2015.08)
⑤钟玉梅:《赣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专题研究》研究报告(2015.10)
(4)以文学社活动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臧文树 负责)
作为学生的母语,汉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母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一直是“基石”。 我们要通过母语教育,培养有文化的中国公民。 学校的语文教育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因此有必要戏剧性地开展“荠菜花”文学社的相关活动。
“荠菜花”文学社活动是学生交流、展示“读书写”成果的平台。 在坚持开展日常经典阅读指导和写作研讨会活动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开展“荠菜花文学社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荠菜花香三十年,再创辉煌新篇章。
二、指导思想:
①庆祝我们学校的牧羊人钱包花卉文学俱乐部成立30周年,恢复历史,开放未来,展示文学俱乐部的成就,并扩大文学俱乐部的影响力。
②让文学俱乐部和讲师的先前成员聚集在一起,对文学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分阶段摘要,并为文学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③校园文化,建立传播平台,并增强我们俱乐部与其他文学社会之间的友谊。
④通过文学交流会议,共同讨论文学社会的发展方向。
3.庆祝准备组织:
建立了一个庆祝准备办公室,包括数据收集组,通信组,物流支持小组,活动计划小组等。
4.为活动做准备
①联系并邀请以前的总统,导师和其他客人。
②邀请来自该县各个中学文学社会的代表参加此活动,发送邀请并解释该活动的具体细节。
各种手稿(以前的总统和导师)。
④组织30周年庆祝活动“ 's Purse Frabl”的论文竞赛(过去的文学俱乐部成员)。
⑤计划展览内容(艺术表演,书法,绘画,成员的成就等)。
⑥制定庆祝活动计划。
⑦将精选的杰出学生作品列入至少2本书。
(手稿的来源是“牧羊人的钱包花”论文和学生出版的出色作品等的出色作品,等等)
5.活动时间: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