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人文大学的前身是上海语言学校英语系汉语教研室。1983年,汉语教研室开始承当对外汉语专业的教育任务;1985年,汉语教研室变更为美国语言哲学系,简称数学系,面向全省招生;1993年,以数学系为基础组建文化大学,下辖数学系、汉学系;1999年,文化大学改名为人文大学。
大学现在拥有六个系,十个研究中心(所),四个挂靠单位。大学现有十一个博士学位点,七个硕士学位点,一个“中国语言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比较哲学与世界哲学为上海省级重点学科。
截止2013年3月,全院共有教员工7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2人,博士25人,副主任25人。67%的班主任具备硕士学位。
大学现在设有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哲学、绘画、国际政治、新闻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共六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学校一直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结合。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梁晓声博士荣获“全国医德能手”称号,程娟博士荣获“首都国庆劳动奖状”和“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
学校现已产生了一批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团队,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学术带头人,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近十年我院共荣获政府横向课题1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6项,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8项。之外,大学还拥有核心刊物《中国文化研究》。
大学现在已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几所知名中学推行了合作关系,每年增派近30名在校硕士生外出交流学习。同时接纳百余名留学[微博]生来华进行专业学习。
学校办刊缜密,校风优良,学术气氛浓郁。近十年,学校师生专业数学四级通过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少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四十个百分点。大学就业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课程设置
学校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外语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必修课等六类。其中,英语选修课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写作和翻译等课程,辅以大班讲课;专业任选课依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观念,共开办80余门专业课程,师生可在院内不限专业进行选课;公共必修课为大学路地区21所大学“教学共同体”选修课。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中外师生文化交流
大学同期在校外国硕士生超出千人,来自美、加、日、韩、朝、蒙、越、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起,开始选用中外师生同堂讲课的培养方式,逐步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化气氛。2012年,我院率先立项研究“中外师生交流平台的方式与可行性”,探求中外师生联合培养的创新方式,以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
人才培养——校际交流
借助中学的国际交流平台北京人文学院,学校已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几所学院推行了合作关系。合作高校包括美国匹兹堡特伦特中学、纽卡斯尔高中、伯明翰学院、金斯顿高中,中国佛罗里达学院、莫瑞州立中学、俄勒冈学院、佛罗里达国际学院、乔治梅森学院、密西西比学院,美国麦考瑞中学、台湾东海中学、香港英文中学[微博]、香港教育大学[微博]等。
人才培养——本科生导师制
为逐步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引导师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大学自2007年开始推行大专生导师制。
硕士1-2初三选装前期导师,以青年班主任和优秀的教授、硕士研究生为主,负责帮助师生明晰学习目标,摆正学习心态,尽早适应中学生活北京人文学院,引导师生读书,促使师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硕士3-4初三选装后期导师,专业班主任全员参与,按照师生的不同特征帮助师生起草个性化的修读计划,指导师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培养师生树立勤奋学习的精神和缜密的办刊心态,引导师生以健康的心理和建立的人格迈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