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森林·村上春树
说实话,对于台湾的东西,不仅一些动漫之外,我几乎都没有哪些非常的兴趣。倒不一定是恨屋及乌,只是觉得台湾人的小说虽然很凄美,但又总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气味,有几分焦躁,几分沉重,也有几分未能飘忽。所以,出于一种难以理解的本意,我甚少会主动去读英国的小说,虽然无论是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还是三岛由纪夫、渡边淳一,我都多多少少地读过。
直至有三天,我遭到了《挪威的森林》。
记得有人曾把这本小说称为最小资也最精典的书,常和《麦田守望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专著放到一起。那些书我都有,但是却惟独村上春树这本书,让我在当时读完以后就不能自已。那是两千年的新年,我带着它从上海回到了故乡。受同学之托,我必须看完这本小说,由于它“很好看,挺好看”。同学坚定的声音与执著的眼神,洗去了我心里的苦恼,于是我在漫长旅途的一开始就打开了这本装帧很奇特也很精致的书。
果然,我根本读不下去。我没法与渡边(小说男主人公)的心绪一起随岁月流转,他繁杂的记忆让我不知所云。我无奈地放下了书。我在心里开导自己,其实是旅途太过疲累了,没有读书的心境作祟。
不料这一放便是“两个”春秋,忙碌热闹的节日让人无瑕顾及。
年后的三天,我在拾掇书包的时侯此情可待英文歌词,忽然发觉了它,这才意识到还有一本书须要看的,便一口气读了下去,却没想到竟花了我近一个礼拜。
我从来都没有那么慢地读完一本书,足见其过程之不易;我从来也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由于在这五天之中,竟然有四天是在读书的前半部份,而后半部份则只用了三天!
小时候听郑渊洁说过,一本书假如前几页还不能吸引住你的话,那就不要在它前面浪费时间了。
这本书恰恰与之相反。
开始时我的确是耐着脾气往下读的。南方的冬天很冷,屋内又没有供暖,躲在被窝中的我,将身子缩成一团,手也不愿伸开来,便懒得翻页;且小说的情节不怎样吸引自己,于是便读得很慢,只是随着渡边点点嘀嘀地回忆似水年华,温习着旧日的恋情。倒似一段无声的曲调和一种淡淡的忧伤,总在心头飘荡;加上作者笔调的凄美和直子(女主人公)注定的去世,给人心中映照着一层阴霾。反正,整个前半部份色调比较暗淡,而我自己的心境又经常游离于小说的气氛,很难与之相融合,所以读得很艰辛。
但是一旦步入角色,便难以自拔,这便是小说的独特之处。完治(另一女主人公)的出现让我耳朵一亮,这个青春、热情、奔放、独特并且帅气的男生,为小说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无异于死水中闪过了微澜,绝望时听到了曙光。
此时的我,虽然早已步入了小说的叙述之中,紧张的心情与小说中的人物系在了一起,为之悸动,为之扼腕,为之辗转反侧。余下的大半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因而结束以后,眼神与心情停驻在小说的结尾,不忍释卷,怅惘的心绪,久久不能消散。作者自言,这是一部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所以情节本身是没有也不太可能有多少新意的。
渡边在同学自尽殉职以后与同事的妻子直子相爱,但是直子却在二人的初吻以后就离他而去,到了一家精神休养诊所里入院诊治,并自此天各一方。身在东京的渡边,一方面思念着远方的直子,同时也深陷了与另一男孩完治的爱情畸恋之中。
后来,直子在伤势过度中自缢,留给渡边的是无穷无尽的怨恨和遗憾。这时,直子入院时的同事玲子来到了东京,鼓励在痛苦和无助中迷惘的渡边振作上去,重新生活。渡边也准备再去找完治。小说便在渡边与完治的电话中结束了。
完治和渡边通电话
我仍然觉得,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小说结尾之一:
许久,完治用深沉的声音开口道:“你如今那里?”我如今那里?
我拿着扬声器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如今那里?我不晓得这是那里,浑然摸不着脑子。这儿到底是那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儿的无数男男女女。我是在那里也不是的处所连连呼唤完治。
尽管小说一开始就暗示了十八年后的渡边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仍然会由于那熟悉的曲调而无法自已;还是有好多人觉得或则希望他才能回到完治的身边(我也希望)。
但是这个结尾以渡边的丧失自我再度告诉人们:旧事如烟,随风飘荡;此情可待,当时已惘。既呼应了前文,又升华了主题,也为小说整个的旋律完成了最后一个音符,使之全然一体,且能余韵无穷。老套的故事情节,是难以触动人的,出新的只能是人物了。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其中,直子和完治两个无疑是最出彩的。二人性格特点的巨大反差此情可待英文歌词,和作者刻意为之营造的强烈对比,使后者愈发若隐若现,前者尤其棱角分明。
以完治为例。
完治
就连作者也不得不承认,假如没有完治这个人物,很难想象小说能够进行下去。完治的成功起到了琴弦的作用,她的存在,使吹奏得以进行。
如前所述,完治的出现曾让我耳朵一亮,此后便与渡边一样,不自觉地爱上了她。严格的说,完治不是那个让人一见倾心的男孩,一时间你也说不上她究竟好在那里,即不是那个“我晓得我喜欢你,于是我爱上了你”的类型,而恰恰相反,是让人不知不觉爱上她以后,才晓得自己早已爱上了她。这便是完治的魅力。
你可以说她有时言语不雅甚至未免生硬,你也可以说她有时行事任性甚至有些顽劣(虽然这都是她率真的性格作祟),但你没法不为她脸上连阴云遮挡罩不住的阳光所俘获,不能不被她从头到脚所充溢着的青春气息所吸引。其实我的评价难免先入为主,那便举两个小说中的事例吧。
一次,渡边与完治多日不见。完治好容易把眉毛留了上去,希望才能造成渡边的注意,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但是渡边因为满脑袋都在为直子的事情苦恼,居然视而不见。于是完治便在渡边去买可乐的时侯写了一封信,分手时交给了渡边。在信中,我们看见了这样鲜活的文字:
……我自以为非常甜美,加之久未碰面,本想吓你一跳,但是你根本无动于衷,这岂不太跟人过不去?……我也是个男孩!你就是再有心事要想,也该多少正眼看我一下才是。只消说上一句“好甜美的短发”,往下无论你做哪些,哪怕再心事重重,我就会宽恕你。
渡边
……本来我准备明天搬去你哪里,短裤都带在脸上。是的,背包里装有内衣和牙具。哈哈哈,傻蛋似的。但你偏偏不肯邀我去你处住。不过也好,既然你不把我置于心上而虽然乐得一人孤单,这么就让你孤单去,去绞尽脑汁想各类事情,想个彻底!
……买可乐回去时,我还期盼你注意到我的短发,说上一句“嗬,短发变了嘛”,结果还是落空了。如果你注意到,我会把这封信撕的粉碎,说:“喂,去你哪里好了,给你做一顿香喷喷的午饭,之后和和气气地一起午睡。”但你活脱脱一块铁板似的肿胀不仁。再会。
附记:上次在课室碰面不要打招呼。
倘若不是篇幅有限,我真想把全部内容都引用出来,由于这封信的语言,真堪称字字矶珠。(虽然,我忍不住早已引了一大半)
两个月的冷战过后,二人又碰面了。完治向他报告了自己与丈夫分手的消息,并坦白了对渡边的爱情。渡边却问她为何。完治是这样回答的:
“为什么?”绿子吼道,“你耳朵是不是不正常?又懂英文假设形,又能解数例,又会读马克思,这一点为何就不明白?为何还要问?为何非得叫女宝宝吐口?还不是由于我喜欢你超过喜欢他么?我原本也很想爱上一个更俊俏的女孩儿,但没办法,就是相中了你。”
我想说句哪些,但下颚仿佛有哪些东西堵着,一时无法出口。
完治
完治把烟掉进水塘:“喂喂,别阴沉着脸,叫我看着难过。你放心,晓得你另有心上人,我哪些都不指望。不过抱一抱我总可以吧?这两个月我也真熬得一团糟!”其文其语,皆如其人。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灿烂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一下子躲进了读者的脑海之中,无法忘怀。
与完治的热情如火相比,直子就有些静默如水了。小说似乎也正面写了一些,但给人的觉得总像是一直在看着她的背影,迷蒙,犹疑。无论是与渡边的相恋,来信,还是休养院的生活,玲子的表述,都是在一种冰凉的色彩下进行的;更即便直子的命运与太多的死亡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单纯的形象并不是很鲜明,像是水底月,雾里花。直子形象的突出是通过与完治的互相辉映完成的,对此,渡边有一句话恰如其分地彰显了下来:
直子
我爱过直子,现在仍同样爱她。但我同完治之间存在的东西带有某种决定性,在其面前我倍感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而且恍惚认为自己势必随波逐流,被迅速冲往遥远的前方。在直子头上,我倍感的是贤淑优雅而沉静莹洁的爱,而完治方面则迥然相反——它是立体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惊艳我的身心。
去除人物之外,小说的语言也有独特之处,冷静中透着诙谐,文笔之上也不乏生活化。另外,小说以歌曲为题,且如一根红线,贯串一直,自有它深刻的涵义。所以最好还能静静地听一下这首Wood,在音乐中感受一下作者的心境。可惜的是,这首歌虽然不是最精典的乐曲,我的两张唱片里(包括那张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One》)都没有收,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不过,我似乎没有听过这首歌,但我应当才能想像它的曲调,正如小说的旋律一样。毕竟这歌的副标题称作“Thisbirdhasflown”(小鸟跑掉了),小说的蕴意,不言而喻了。
所以,我说它是一首青春的歌,在永远重复地唱着:青春易逝,莫待白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