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坐落于中原名城新乡市,占地总面积1365亩,校园面积38万平方米。 建有各类实验室5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00万元。 拥有现代化的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和齐全的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设施; 校园网络连接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 图书馆共有各类文献资源122万余册、期刊3600余种。 拥有省内一流的数字图书馆。
学院现有7个二级学院、8个直属院系和4个教学部,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人。 有一所国有和私立独立学院“新科学院”。 建有“国家职业教师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国家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人,专任教师655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175人; 博士28人,硕士200余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杰出贡献专家11人,省级优秀专家5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1人,优秀中青年23人河南省老年骨干教师。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启国等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多方位、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方法、教学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严格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大批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受到广大毕业生的欢迎。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03、2004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在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无论是录取率还是录取率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名。 他们遍布省内外,大部分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知名专家学者。 、企业家等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设有11个研究所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7项,省部级成果奖150余项。 这些成果大部分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和管理专家黄光正教授研究完成的高产小麦品种“百农3217”荣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创造超50亿为社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万元。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和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领衔的《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庆莲教授领衔攻关的“白棉1号”已在黄淮棉区大范围推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茹振刚教授领衔研制的“豫麦54”河南省抗病虫小麦育种,是河南省第八代小麦品种的首选品种,已在全国6个省区广泛推广,五年来,200多部教材和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小麦育种、棉花育种、基础兽医、食品科学等领域研究成果处于国内较高水平。国内外公开出版,包括自然科学版和职业教育版。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河南科技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所国外大学和国内20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机构。 保持友好的国际关系,学校还常年聘请美国、英国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强、自立、求实、创新”的优秀校风,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河南科技学院,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院校”、“河南省教师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河南省教育管理年度先进单位”、“河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30余个“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新世纪的征程中,学院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更多河南科技大学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国大学网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