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17.09.2411:25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3日电(黄书波 张跃 王小飞)题:“工”弹越厉害,我们越高兴——中国“鹰六”靶场保障战士记——巴基斯坦空军联合训练
“快点……快点!如果不能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我们将无法引导即将进行的另一次精准打击。” 茫茫戈壁滩上,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辆重型卡车在中国西部的盐碱地上飞驰。 车后升起浓烟和灰尘……
战斗机转瞬即逝。 “鹰六”中巴空军联训目标区浓烟尚未散去。 负责目标设定和毁伤效果评估的中国空军靶场保障分队官兵已驱车前往。
几乎每次中巴空军联训实弹打击结束后,保障分队20余名官兵都要与时间赛跑。 队长徐嘉鹏的焦急催促,让每一位官兵都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中巴空军多型战机联合攻击多个目标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评估,为下一步攻击提供情报支持。
“真实的战场环境最能检验中巴空军联训的实战效果。” 参加训练的新疆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王晓军表示,“鹰六”全程进行实弹攻击,批次多、距离短,而且首次引入近距离支援等作战方式,充分体现实战要求。 作为战场环境评估和传输的关键环节,靶场保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飞豹战斗机击中敌方指挥所,伤害效果100%。” 做出判断后,徐嘉鹏等人并没有停留太久。 相反,他们巧妙地避开空中侦察,在另一批战斗机抵达空域之前隐藏在沙漠中。 深处深处,等待着下一个动静。
生活是一个禁区,人们无法进入。 但这支不知名的安保队伍已经在沙漠深处驻扎了一个多月了。 虽然心爱的“作品”一次次被炸得粉碎,但黝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却无比灿烂。
没有真实的靶场设置,实战训练就无法体现。 自接受“鹰六”靶场保障任务以来,保障分队官兵吃尽苦头、知难而进,取得了成功。
寻址、运输、建筑、伪装……他们用钢管、彩钢板、铁丝、伪装网,模拟“敌”指挥所,搭建目标。 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天气炎热,他们喝盐水来预防中暑。 经过戈壁烈日的烘烤,他们的身上留下了一圈圈白色的汗渍。
然而,也有很多困难。 以往的目标布局战场环境单一,不利于高空捕获和战损评估。 为了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官兵广泛收集飞行员和训练人员的建议,不断完善目标布设方法。 目标布局实现了从平面到三维、固定到移动、模拟到实物的多次升级,并在短时间内仿制成功。 桥梁、指挥所、地导阵地等16组目标受到中巴双方好评。
指着手上被铁丝划伤的伤疤,90后军人刘永好开玩笑说:“这是我的功绩勋章,飞行员的战斗力提高了,我们的汗水都包含在军功勋章里了。”优点。”
夕阳西下,最后一架战机离开台战机清晨紧急起飞模拟制敌空袭,忙碌了一整天的射击场终于安静下来。 然而,支援队官兵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 他们来不及吃一口热食,又回到了目标区域。 他们需要利用无人机航拍、人工验证、精密测量等方法,对目标进行综合探测和巡查。 他们需要收集详细的数据、影视、图片资料,供飞行员评估参考……
刘永好说:“别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好,我们却希望我们的‘作品’被炸得越惨越好,或许这就是我们射击场保护官兵的价值。”
中巴空军联训“红”“蓝”体系对抗训练拉开帷幕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3日电(黄树波、杨松松)代号“鹰-VI”的中巴空军联合训练在空军驻地进入“红”“蓝”体系对抗演练专题23日,新疆。 指挥组带领配属部队分别组成“红”、“蓝”军,互换角色、混编组进行空中对抗演练,将中巴空军联训推向高潮。
23日上午,巴基斯坦一架预警机率先起飞台战机清晨紧急起飞模拟制敌空袭,与5架突击机和6架掩护机组成“蓝”军。 队形完成后,直奔“红”军目标而去。 “红”军四架歼11B和两架歼8战机紧急起飞,迅速构筑起附有电子对抗和地面防空导弹部队的三维防御网。 从中程到近程,从高空到低空,从制空权争夺战到电磁控制战,“红”“蓝”两军在不间断的信息保障和指挥指导下各自的预警机,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斗智斗勇。
记者在中巴空军联训指挥部看到,联训指挥部为“红”、“蓝”军设立了指挥所、机场、油库、交通枢纽等目标。 攻击者需要完成至少两个目标。 的攻击。 “红”、“蓝”两军反复较量的焦点就是这些目标的攻防。
“‘背靠背’的对抗最能考验双方系统的作战能力,也是‘鹰六’的最大亮点之一。” 中巴空军联训中方支队司令员王彦琪表示,“红”与“蓝”对于两军来说,如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用好所附的各种保障力量对他们来说,形成合力进行系统化作战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中巴空军联训办公室主任李文刚表示,与以往中巴空军联训相比,“鹰六”提升了系统化作战要素。 目的是通过近似实战的对抗训练,强化参训官兵系统化作战的意识和意识。 增强中巴空军战斗力的能力。 “鹰六”系统对抗是中巴空军实战化训练的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