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医学相关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021年QS全球医学排名临床医学排名301-350
临床医学跻身ESI全球前1‰
入选2019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训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广泛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 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良好的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开展临床工作的能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始终保持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临床医师,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学制、毕业要求及学位:本专业独立招生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本科学制5年。 第一学年,进入新生学校,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和通识基础课程; 第二至第四学年,转入医学院完成医学专业课程,同时进行早期临床和早期临床研究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 第四年年底,开展“四证合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审查; 第5学年将进行一般临床实习。
完成训练计划规定的学分,通过军事训练考核,达到同济大学外语水平和体育标准,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符合《同济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及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要求,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后培养方向:本科阶段第四学年末,通过“住院医师四证合一规范化培训”资格审查者。 第5年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者,第6年可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培训。 硕士学位的学制为3年。 在此期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的,可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证书》; 符合《同济大学硕士学位管理和学位授予规定》的,可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凭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优秀硕士生第三年可按一定比例推荐到我校攻读博士学位。
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直接应聘各级医院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 可以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 或者你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第三年,将按一定比例推荐最优秀的人选到我校攻读博士学位,将来从事博士工作。 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历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鲍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这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事业的开端。 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期间,医学院整体迁往武汉。 然而,同济人却对医学有着深厚的感情。 历经百年沧桑,同济大学在新世纪初重建医学。 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基础上重建为“同济大学医学院”。 经过快速发展,成立了“转化医学高级研究院”和四大研究中心,重点关注干细胞、脑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 如今,临床医学已进入QS 2021全球医学排名301-350位,位居全国第11位; 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5个医学相关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世界领先学科)。 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生物医学工程A、基础医学A-、药学A-。
学科特色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新学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高,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改革。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行“以器官为基础”的体系,将基础知识与临床课程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发挥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积极推动医学与工科交叉融合,鼓励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前提下,通过跨学科专业的辅修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学生。 类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银奖、第一、二、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奖学生特别奖等奖项。
科研平台
为探索同济医学的创新发展道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和国家需求,将医学发展重点聚焦于符合国家重大专项的“干细胞”和“肿瘤”领域。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脑与脊髓”、“心脏”等主要领域。 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级研究院”,在各附属医院部署设立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发展四大方向。 值此建校110周年之际,依托附属医院得天独厚的医疗资源,重点建设干细胞、脑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四大研究中心。 我们采取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与应用程序密切协作。 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和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获得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成立了“国家(华东)干细胞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再生医学》、教育部细胞干细胞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 上海市四类高峰学科“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2019年获批建设“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 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多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中心。 形成了活跃、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 近五年,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达15.094亿元。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项目1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55项。 它的影响因子有、、、Cell等。 在20分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技普及一等奖近20项。
校企合作
医学院设湖北四平路、湖西三个校区。 包括基础医学院、护理系、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所、第十医院临床学院、同济临床医学院、东方呼吸内科临床学院、肺内科。 临床医学院、第一妇婴临床学院、附属杨浦医院、附属杨志康复医院、附属皮肤科医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天佑医院(筹)、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医院(筹)、附属康复医院(筹)、附属脑科医院(筹)以及20多家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基地,拥有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共有超过附属医院床位12000张。 医学院设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呼吸内科、中医、急诊医学、临床护理、血液科),以及多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专科)和临床专科。医学中心。
国际交流
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战略决策,积极与世界一流医学院合作,不断探索和构建国际化的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和研究体系。 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生交流等方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包括校际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博士双学位项目等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每年选派约30%的本科生到国际合作机构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访问和学术会议。 为学生提供本科阶段开阔视野的机会,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提供初步经验。 与我校合作的国外大学有:
北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马萨诸塞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南加州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马尔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基尔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林斯卡医学院, 瑞士巴塞尔大学, 奥地利布鲁克大学, 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 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 比利时根特大学, 芬兰图尔库大学, 芬兰坦佩雷大学, ETC。;
其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实习的医学生
医学生赴德国菲利普马尔堡大学交换学习
杰出校友
邱法祖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预科毕业后,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习。 1939年,他以一等成绩获得德国医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外科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 他开创了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1940年考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李焕英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19年“最美奋斗者”称号、入选“三个百杰出人物” ” 2021年。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焕英同志“时代模范”称号
南登坤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后进入医学院,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训练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赴苏联留学,1962年回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所长、国家卫健委首席科学家。连任三届863计划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荣获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元英语作文网,1941年1月出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生,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 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