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份《办法》是否如河南省国资委所说的“诚意十足、含金量高”。
河南省人才现状
《办法》人才引进措施要点及分析
人才引进的价值有多大?
一、河南省人才现状 1、河南省人才缺口有多大?
作为人口大省,官方统计,河南省人口为9883万,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 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国家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人,国家级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0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6人,享受特殊待遇的专家282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8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0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3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30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438人,省特聘研究员23人。 全年表彰高层次人才2267人。
全国有1600多名院士,但在河南工作的只有26人。 中科院在河南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独立的研究所了。 河南没有985大学,只有一所211大学。 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502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河南省人才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河南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大学,没有985大学。 受教育改革影响,不少二级甚至三级学校升级,导致高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只有一所211大学,但郑州大学的毕业生流失率仍然很高。 据郑州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流向外省的比例高达51.33%。
即使是留在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发展机会也不是很乐观。
由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学历较差,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和就业形势都非常严峻。 除华北水利水电、河南财经法、河南师范大学等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专业外,其余毕业生就业岗位仍与高职毕业生基本持平。和技术机构。
与其他北方或内陆省份一样,河南省的社会结构趋于固化。 阶级和群体之间的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 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很差。 同时,加上传统人伦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土人才发展渠道受到严重限制。
以河南百强企业为例——
河南龙头企业如平煤神马、河南能源化工、洛阳钼业、鞍钢等,多为能源化工企业; 或中建七局、建业、中铁七局多为房地产、建筑企业; 或者像万州国际、牧原一样,是食品加工或者畜牧业。
虽然这类企业整体规模较大,但多年来招聘的往往是基础岗位,民企职业经理人的市场意识不强。 虽然近年来受经济宏观环境的影响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依然如此。 不理想。
三、郑州市人才引进措施和培养计划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省国资委印发的《加快建设省级企业人才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外,郑州市还密集发布了多项人才引进政策2022年。
《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提到:
A、B、C、D类认定人才分别给予税前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个人奖励,并享受居留签证、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 奖励资金按照4:6的比例分两期分配。 第一期将在认证一年后分配,第二期将在支持期评估通过后分配。
对在郑州首次购房的A、B、C、D类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 对未申请购房补贴的A、B类人才,分别给予首次购房补贴。 提供不超过2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 住房保障政策由市住房保障局组织实施。
《郑州市重点行业急需人才认定实施细则》提到:
三年内资助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2000人左右。
对郑州市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按积分分别给予5万元、8万元、10万元工资补贴。 工资补贴从认证次年起,分两年等额发放到人才所在企业。
《郑州市名师名医名医扶持特别实施细则》提到:
培训对象的选择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选拔100名左右具有较强成长潜力、引领专业学科发展的中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河南建筑人才网,支持其成长为省级和国家级专家。 第二层次是培养2000名左右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支撑本市学科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中青年骨干人才。
一级培训对象的培训期限原则上为三年,并采用“一人一案”、个性化定制的方式进行培训。 培训期间,每个培训对象将获得最高20万元的标准财政支持,按6:4的比例分两期拨付给培训对象所在单位。
二级培养对象以项目为基础进行培养。 培育项目经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确定,纳入年度计划。 培育项目分为示范、重点、常规三类。 示范项目每期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资助,重点项目每期给予不超过15万元的资助,常规项目每期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资助。
《郑州市青年人才支持专项实施细则》提到:
2017年1月1日(含)以后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专职预科技师(技师),学术人才生活费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月1500元,博士研究生每月1500元。硕士毕业生人民币。 缴费标准为1000元,本科毕业生和预科技师(技师)为500元。
二、《办法》中人才引进措施要点
《办法》提到的主要人才引进措施要点是:
一是对引进省内一流及以上人才,省控企业原则上按照省级财政奖励或补贴按1:1的比例给予奖励和补贴;
二是省属企业从事科研创新的创新领军人才退休年龄可延长至70岁;
三、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生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人才,可享受中级副以上待遇;
四是每年推荐一批省属企业优秀年轻领导到中央企业挂职培训,培训期限不少于一年。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涛表示,优化“引进、育人、用人、留人”全链条,打造人才“富矿”资源不仅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人才支撑,也有利于打造全省“人才储备库”。 池”和原始技术的来源。
同时,随着国企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人才问题,特别是资本运营、投资等方面高端人才的缺乏。以及企业急需的融资、金融、现代企业管理等。
3、人才引进的价值有多大? 1、人才引流方向:省属企业紧缺人才
省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叫省级企业,也就是说股东是省国资委。 河南省管企业主要有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集团、省投资集团、交通投资、铁路投资、水务投资、文旅投资等。2021年河南省管企业实现利润263.4亿元净利润18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4%和349.4%。
附:河南省管理企业名单
在统一全省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下,河南省今年密集推出多项国有资产重组兼并。
2022年3月,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豫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豫新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豫信用促进有限公司首批重组企业中的6家企业一同挂牌。
截至2022年6月,中铁建投、宇信电信等12家公司战略重组已完成,3家公司退出。
确定“2+N+X”省级企业架构,即重组两家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打造农业、交通、水利、铁路、航空、投资平台服务全省重大战略,推动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领域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形成“X”级一流产业群。
作为河南省国企改革三年的收官之年,省属企业的密集重组也导致了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才短缺。 此时出台人才引进措施是恰当的。
2.政策福利:人才奖励和发展机会
真金白银来说,省属企业的人才奖励或补贴政策基本符合当前市场情况。
引进岗位待遇方面,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的,给予中级副以上待遇。 省属企业中层副职主要是集团总部部门正、副职,二级公司或事业部正、副职,重点三级公司正、副职。
根据《河南省省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实施办法》及2022年7月出台的细则,商业二类、公益性省属企业可实行结构化工资总额管理,将工资总额划分为保障工资总额和福利两部分,实行差别化的工资确定机制。 商业二类省属企业工资保障总额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年度工资总额的50%; 公益性省属企业工资保障总额比例原则上不超过60%; 对扶持任务较重的企业,工资保障总额的比例由省政府批准。 国资委同意,工资保障总额比例不超过80%。
也就是说,省控企业的薪酬结构包括通常所说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商业企业基本工资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50%。 也就是说,一个年薪100万的人才,最低可以拿到50万,剩下的50万就够了,根据公司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发放。
根据河南省国资委2022年5月公布的省级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水平,一般在50万至80万左右。
省控企业中层薪资暂无公示,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层员工的薪资一般在30元至50元之间。
此外,对于引进人才,每年都有中央企业临时就业机会进行培训网校头条,临时就业期限不少于1年。 这也是一些外来人才可以关注的条件,甚至可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三、总体评价及建议
虽然按照河南省国资委的说法,这一人才引进举措充满诚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可能达不到政策制定者的预期。
首先,省属企业位于省会郑州。 郑州作为新一线城市,物价水平与其整体收入水平不匹配。 与此同时,郑州主城区的房价和楼市也不容乐观。 目前,郑州市已超过南阳市,成为全省烂尾楼最大的城市。 这是一个无论怎样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其次,郑州市工业基础薄弱,部分省属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僵化、家长式作风严重; 业务范围重叠,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发展效率低,缺乏发展后劲; 技术、区域风险管理等重点领域存在严重不足。
2020年至今,河南能化、正煤集团、国控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动性问题,一度对河南省债券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投资”的说法。不会进入河南省”。 当时,社会所呈现的风险化解能力几乎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此外,目前提出的奖励和补贴政策不足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人才仍将目光投向沿海等发展机会较好的地区。 虽然中层副职以上的薪酬足够有吸引力河南建筑人才网,但目前就业的博士生发展状况却不太好。 部分进入中层的员工仍处于非关键岗位,难以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省国资委的这份解读提到,“特别是企业急需的资本运营、投融资、金融、现代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比较紧缺。 ” 给外界的印象仍然是重资本轻工业。 资本运作确实可能在短期内带来重大改变,变腐朽为奇迹。 但一方面,资本运作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物质需求和价值需求的双重标准。 另一方面,目前确实急需产业运营和高科技技术人才。 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国有资本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人才引进不仅仅是出台政策或文件。 首先要内功和外功结合起来。 对内,严格完善国企改革末位淘汰、奖惩结合、能上能下的制度建设; 实行差异化管理、结构化管理机制;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控体系建设和管理建设,避免家长式作风; 再加上战略管理,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乱传,统一资源,集中部署,专门打造一批专业化功能型企业。 对外,人才引进政策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重点培养专门化高新技术人才和功能型人才; 在满足人才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激发人才价值感。
我相信政策制定者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