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秉田
陈艾森
谢思雨
陈巧竹
宋以岭
沉双梅
奥运会即将来临。
7月23日,期待已久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拉开帷幕。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信念驱散了疫情的阴霾。
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名参赛运动员,不分肤色、不分种族,都将走上赛场,开始自己的格斗之旅。
其中,不乏来自广东高校师生的面孔。
他们是中国女足的“铿锵玫瑰”、中国队唯一的女攀岩运动员、“亚洲飞人”、深受球迷喜爱的“游泳陈伟霆”、跳水双料冠军。里约奥运会...
他们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展现了粤南高校运动员的风采。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优秀;因为坚持,所以优秀;因为坚持,所以优秀。 在东经140度的赛场上,他们用拼搏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
暨南大学
苏秉田
“亚洲飞人”转身,苏副教授奥运结束后回校任教。
赛事: 短跑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东京奥运会比赛时间:
男子100m预赛7月31日18:00
8月1日 18:15 男子100m半决赛和男子100m决赛
8月5日 8:00 男子4×100米接力第一轮
8月6日 21:30 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
“亚洲飞人”苏炳添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他是第一个进入世界田径锦标赛100米决赛的亚洲人,也是第一个亚洲本土选手运动员打破10秒大关。
初中时,苏炳添就迷上了短跑,并屡次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2006年12月,苏炳添入选广东省田径队,开始了他的运动生涯。
在暨南大学读书期间,苏炳添承受着学业和培训的双重压力,但他仍然坚持上课、自律、踏实、认真学习。 2018年4月网校哪个好,苏炳添被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聘为副教授。 他为数百名济南学生上了一堂专业、有趣的体育课,分享了他的短跑技巧。 据了解,东京奥运会结束后,苏炳添将重返校园,为暨南大学学生提供更系统的课程。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16年迎新大会上,从里约奥运会满载归来的苏炳添来到大会现场,并向学院赠送签名照留作纪念,并勉励学弟学妹们“找到目标,坚持努力,相信自己,勇于突破,团队合作,共同前进。”
从“亚洲飞星”到暨南大学学生,再到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苏炳添的身份转变并没有让苏炳添忘记自己的“初心”——不断突破自己并尽力而为。
陈艾森
“双料冠军”在学校虚心请教,鼓励学弟学妹们坚持不懈、努力拼搏。
项目: 潜水
所学专业:国际商务
东京奥运会比赛时间:
7月26日 14:00 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
中国男子跳水运动员陈艾森是暨南大学2018级国际商务硕士生,他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男子单人10米跳台和双人10米跳台金牌的运动员。 他在昨天结束的东京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获得银牌。
陈艾森3岁开始练习体操,7岁因手臂意外脱臼改跳水。 2018年,陈艾森饱受伤病困扰。 持续的疼痛导致训练暂停。 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和支持下,他重新以追球手的身份开始,并最终康复,在2019年世锦赛上获得男子第十名。 米台连续三枚金牌。
陈艾森非常珍惜在暨大的学习时光。 在校期间,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建议。 在他看来,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他的视野,也帮助他更加严谨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2015年和2017年,陈艾森两次回到暨南大学与国家跳水队队友交流。 2016年,陈艾森、苏炳添为母校110周年校庆送上祝福,并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参与校庆宣传片的拍摄。
在新生训练营开营仪式上,陈艾森鼓励学弟们“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胜利不是永远的,只有努力、完善自己,一切才有意义。”
谢思雨
顶住训练和比赛的“大山”,文化学习永不懈怠
7月28日 14:00 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
8月2日 14:00 男子3m跳板预赛
8月3日 9:00 男子3米板半决赛
8月3日14:00男子3米板决赛
谢思毅,中国男子跳水队运动员,2019年国际泳联最佳男跳水运动员。2014年,他考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主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除了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期间,他在学习上也没有懈怠。 每天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之后,他都尽量抽出时间向同学和老师询问学习进度,然后自己学习。 他还经常随身携带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
“我不会因为忙而放松学习,在训练间隙我的学习也做得很好。”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退休学术教师张丽静谈及经济学院的四位运动员时笑了。 “陈艾森和谢思怡同年级,但性格却截然不同。陈艾森是个聪明的小孩子,谢思怡却很踏实。”
谢思臻上学时发生的一件事给张丽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年他在比赛中受伤,接受了两次骨科手术。 第一次手术做得不好,但后来他又做了一次,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张丽静回忆道,“当时我因为比赛错过了考试,当我回来补考时,他问我,“张老师,我会死吗……”,尽管他这么说。 但我觉得他的内心是坚定的,他坚信自己能够重返赛场。 “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但幸运的是暨南大学迎新系统,谢思义靠着信念治愈了伤病,”当时我非常佩服这个孩子。 坚强、勇敢,无论如何都不要轻易放弃。”
华南师范大学
陈巧竹
“铿锵玫瑰”期待第一场比赛打好每一场比赛
项目: 女子足球
所学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
7月24日16:00、7月27日19:00
陈巧珠是中国女足的生力军。 7月10日,陈巧竹成功入选中国女足东京奥运会大名单,代表中国出战。
从她12岁起,足球就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路走来,她稳步进步,在球场上表现出色:2014年南京青奥会,陈巧竹担任主力后卫,帮助中国U15女足夺得金牌; 2018年随队参加世界女子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并获得金牌。 赛季女子联赛冠军; 2020年中国足协女超联赛第五轮,她被评为“女足超级明星”; 今年6月,陈巧珠入选中国女足备战东京奥运会的集训名单。
辉煌履历的背后,是身体痛苦和精神失衡的双重挑战。 2019年,陈巧竹在女足世界杯前的一场国内比赛中不幸受伤。 虽然手术后她积极进行康复计划,并于2020年重返赛场,但复出之路并不顺利。 为此,陈巧竹伤愈后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最终,她对足球的热爱和内心的坚韧将她从低谷中拉了出来。
现在,陈巧竹对“铿锵玫瑰”这个称号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女足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汲取了前进的力量。 东京奥运会将是陈巧柱的第一届奥运会。 她高兴的同时,也更加认真地准备着。
“每一场比赛都是一场硬仗,每一场比赛都很关键,我心里肯定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我也会做好更多的准备。” 陈巧竹表示,在目前的备战情况下,球队的训练难度较大。 也比平时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次训练后,光是步数就达到了一万多步。
对于东京奥运会,陈巧竹希望中国女足能够小组出线,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家队站稳脚跟,有机会上场,每场比赛都打好” ”。
宋以岭
中国唯一女子攀岩选手誓言永不退缩
项目:攀岩
就读专业:体育教育(师范)专业
东京奥运会比赛时间:
8月4日 17:00
华南师范大学2019级体育(师范)学生宋伊玲是唯一有资格参加东京奥运会运动攀岩项目的中国女运动员。 她8岁开始接触攀岩,2016年下半年正式加入国家队。
近年来,宋伊玲在攀岩运动中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2017年亚洲青少年攀岩锦标赛女子A组速度赛冠军、2017年世界青少年攀岩锦标赛速度赛女子组亚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攀岩女子速度赛接力铜牌,2019年世界杯攀岩赛莫斯科、中国重庆和法国夏蒙尼三度夺得女子速度冠军。 在中国重庆的比赛中,她以7.10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从“2000后”年轻人到世界第一球员,这段旅程充满了心血和汗水。 进入国家队后,她需要减肥。 年仅15岁的宋伊岭依靠非凡的毅力和自律完成了严格的减肥计划; 2018年4月到5月,她受伤了,“脚踝扭伤了一两个月”。 没有攀岩。”2019年,宋伊岭积累了大量经验,一年内夺得三届世界杯冠军。11月的奥运会预选赛中,他克服伤病和紧张情绪,成功锁定中国队一张进军世界杯的门票。东京奥运会。
首次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宋伊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东京奥运会将速度攀岩、抱石和高难度攀岩三个项目合并为一项全能项目,这对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路线解读能力和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攻速度攀岩的她直言:“另外两项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和世界顶尖选手还有差距。” 不过暨南大学迎新系统,宋伊岭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她说:“无论怎样,我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每一个阶段,永远向上攀登。”
沉双梅
两次转型成就赛艇首届奥运会他竭尽全力
比赛项目:女子双人双桨
7月23日 10:00
华南师范大学2021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沉双梅即将代表中国参加女子双人双桨比赛。 她与皮划艇的缘分颇为巧合:她本来是训练排球的,但偶然接触皮划艇后,她发现自己对皮划艇“颇有兴趣”。 得益于宋秋荣教练的洞察力和天赋,沉双梅转而从事皮划艇运动,并随广东省队进行了7年的皮划艇训练。 直到2018年,失去优势输掉比赛的她,重新审视自己,转型,成为了一名赛艇运动员。
赛艇和皮划艇的差异给沉双梅的训练带来了很多困难。 她说,皮划艇是一项激发强烈神经的运动。 短距离赛艇需要在短时间内调动自己的情绪,而赛艇是长距离、耗时、需要耐心。 为了适应,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和教练发生了争吵。 在慢慢习惯的过程中,沉双妹总是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别心急,慢慢来,不会有事的。”
最终,她完美转型,在赛艇项目上大放异彩:2020年全国赛艇锦标赛2000米女子八人有桨项目夺得冠军,2021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同一项目再次夺得冠军。春季赛艇锦标赛。 ; 2021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她在2000米女子双人双桨比赛中与队友刘晓欣配合默契,再夺金牌。
得知自己入选奥运会后,沉双梅难掩喜悦之情,也表现出了永不退缩的决心。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我有很多精力,心里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力而为!” 她告诉自己,“过去怎么努力,现在就是怎么努力,以后还要继续努力下去”。
采访撰稿:南都记者孙晓鹏、实习生董晓燕、通讯员马新锐、雷世伟、彭美蕾、杨柳青
图片:记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