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预计6月下旬出炉
选修考试重选科目成绩为
成绩分配后的成绩
我们来看看↓↓
预计6月下旬,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省教育考试院App或河北省招生考试信息服务网查询高考成绩结果。 其中,抽查成绩和重选科目成绩均为计分后的成绩。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牢记高考报名时设置的密码并妥善保管。 后续报名信息、体检信息、高考成绩查询、志愿者申请等均须使用该密码登录。 如果考生忘记了该密码,他或她可以重置密码。 重置后默认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后8位。 可以通过手机微信重置密码。 考生使用手机关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入“找回密码”页面,通过人脸识别自助重置密码。 或者通过电脑重置密码。 考生可以使用能上网并配有摄像头的电脑,通过人脸识别自行重置密码。 但该方法需要安装人脸认证组件。 下载方法及使用说明可通过志愿者报名或考生信息查询系统考生登录页面右下角的“找回密码”链接查看。 此外,您可以在最近的注册点重置密码。 考生可携带身份证到任意报到点,通过读取身份证、人脸识别完成密码重置。
在等待检查结果时
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填写高考申请表时应避免哪些误区?
请牢记以下两点!
寻找官方标志,不要相信“谣言”
每年考试前,网上都会传播大量与考试相关的信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 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眼球,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非官方“流言蜚语”,以此牟取暴利。
【河青新闻网提醒】2022年,教育部会同网信部门和公安部门以及多家互联网企业继续开展“点亮权威院校官网标识”专项行动考生和家长应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权威机构的高考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家长在网上搜索高考相关信息,请认准权威机构的“官方”标识(如
,
),谨防虚假帐户或网站诈骗。
切勿相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考试“保证通过”、双倍晋级、XX天快速通关,或者有专属“内部资源”和“问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通过”等等……这样的口号和招生广告中经常出现不少家长认为各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是真实的,但事实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夸大宣传、虚构教师、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行为。
【鹤庆新闻网提醒考生及家长不要轻信虚假广告,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填写高考申请表时的5大误区
误区一:只看分数申请——重要依据是排名而不是分数
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不能只看成绩来申请志愿河北省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时间,而应参考自己在本市的个人排名,分析学校和专业组的具体情况,填写申请表科学地。
具体来说河北省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时间,找到高考成绩后英语作文,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 往届考生可以参考近五年的数据来分析预测成绩的大致走向。
权威数据可以从两个来源获得:一是当地教育考试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成绩统计; 另一种是各高校官网发布的往年录取数据。 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是招生工作和新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填写申请表本质上是候选人职业规划的体现。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大学、专业和职业,引导孩子对目标专业、大学和职业有更现实的认识,不要盲目填写申请。
误区二:关注热门专业——选择专业要根据兴趣和能力
所谓热门专业没有标准,但都是相对的、当代的。 如果一味追求热门,很可能会陷入“进了热门学校,毕业了冷门”的尴尬境地。 考生和家长在填写申请表时应对热门话题保持理性。
误区三:不服从专业调整——避免“滑档”导致“分数高职位低”
“滑点”是指只想读好大学的考生高估或忽视了自己的成绩可以申请的大学水平。 结果,他们所申请的院校和专业分数不够,档案没有送到他们所申请的地方。 所有志愿情况。 “撤回”是指虽然考生的档案已送达某所大学,但考生没有选择“服从专业调整”,出现以下情况:
(一)考生成绩相对其报考的具体招生专业(类别)较低的;
(二)考生体检不合格、所填报考专业(类别)体检受到限制等,学校无法录取考生,导致考生档案被退回的。
很多家长往往以为“平行自愿升级、不退费”,却忽视了“体检合格、服从专业调整”的前提。
误区四:大学转专业——建议考生慎重选择,妥善规划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转专业是可行的,但需要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希望考生慎重选择,合理规划。
误区五:征集志愿者“捡漏”——要理性对待奇招“复活赛”
招生期间,如本批次高校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将视情况征集考生志愿。 征集志愿者与下一批志愿者不存在冲突。 志愿者的填写和录取将在下一批志愿者开始前完成。 填写招聘申请的候选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超过当前批次分数和不被录取。 已被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不得参加志愿者征集。
很多想要在申请表中“查漏补缺”的考生担心自己的分数可能会被降低。 有没有减分的可能? 确实有。 然而,收集志愿者、填写申请,就是一个重新洗牌、重新排队候选人的过程。 在填写申请表和录取的过程中,专业分数可能会下降或上升。
来源 | 综合石家庄日报、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北京日报、秦皇岛互联网违法有害信息报道
侯明义编辑| 校对赵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