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域中,西郊发展最慢。 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近年来,三桥异军突起,令人刮目相看,有潜力取代图们,成为西郊核心区。
20世纪80年代,三桥还是郊区。 出玉香门,过枣园,沿西兰路继续向西。 路两边还有很多农田; 就连三桥老街看起来也像个乡村集镇。 但它离西安市很近,周围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和单位,或多或少有一些城市的感觉。
三桥镇曾被誉为西北第一镇。 当然,三桥作为西安的西大门,地处西部交通大动脉,过往车辆众多,民俗风情浓郁。
三桥的发展,受西郊大环境影响,忽冷忽热。 每隔几年就会大张旗鼓、热闹非凡,然后又会沉沦几年、垂头丧气、沉寂不语。 就像那些根植于西郊的传统国企一样,几经沉浮,盛极而衰!
但三桥并没有倒塌,只是慢慢发展。
三桥多年来一直在阵痛中挣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世纪90年代,三桥新街几乎每年都要拆迁改造,挖了无尽的沟渠,埋了无尽的管道。 俗话说,越穷越爱折腾。
三桥的腾飞始于西宝高速公路的通车。 能量聚集在桥头堡的重要位置; 大力推进西三环路建设。 美丽的三桥立交展现出新的形象,彻底终结了依赖图们大哥的想法。 、自力更生、孤注一掷; 新街隆重亮相,一步到位,预示着连接咸阳世界大道西安段的完美收官; 地铁一号线开通之际,车水马龙,俊男靓女,人流量巨大。 纳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后,更是如鱼得水。 既具有新区开拓创新的风格,又承载着老区历史文化厚重、人文香火浓郁的气势。 可以说是繁荣昌盛。
只看人口。 齐浦时期,西咸新区常住人口约130万,沣东新城常住人口约50万,三桥街常住人口约30万,可见其重要地位。
但三桥街道的医疗资源少得可怜网校哪个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起初,三桥镇只有一家卫生院,位于建章路丁字路口,即西三环三桥立交桥西南侧。 东边是三桥邮局,早已拆除。 后来更名为未央区第二人民医院,但一直处于衰退状态。 此刻我不知道自己是生是死,连高德地图上都没有标注。
三桥街最著名的医疗资源无疑是“武警医院”,它的全称是“武警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除了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恐怕还没有哪家大学附属医院能够如此蓬勃发展,拥有如此高的声誉。 这是环境造成的,因为三桥街的医疗资源极其匮乏。 我同学的父亲是一家汽车厂的退休职工。 他曾经乘坐公交车去武警医院就医,这让我很惊讶。 里面的医护人员因为经常给周边村民看病,陕西话讲得很好,包括斗门、马王、高桥等地。 在医院的功能介绍中,有一个专门的项目“为当地人服务”。 可惜军改后不再对外提供服务,这对周边民众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三桥街道最大的企业是车辆厂,拥有自己的厂办医院,即车辆厂医院。 起初只服务于单位员工,后来也对外开放。 一直没有进去,只是停在门口。 规模尚可,但更新太慢,看起来过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车辆厂的改制,医院也更名为“中国北车医院”。 名字就比较让人印象深刻了,但这只是改名,并不是新药。
除此之外,三桥似乎已经没有像样的医院了。
我专门查阅了沣东新城“十四五”规划。 医疗卫生方面,有陕西省中医院(公立三级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新城医院(二级医院)三个重点项目。综合医院)。 ,陕西沣东新城国际医院。
中医院位于保税区,沣东国际医院位于管委会区。 均为在建项目,规模较大。 我猜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医院应该很大吧。 网上查了半天,原来是阿芳二路口的原纺织医院。 其用地面积比一个村卫生室还小。
经常有人抱怨西安的医疗资源分配太不公平,都集中在老城区。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是当时城市规模的医疗资源布局,与当时的城市布局相匹配。 后来城市迅速扩张,医疗建设和布局跟不上。
仅看三桥街,住宅楼数量增加了一倍西安武警工程大学,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进步。 但医院仍沿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布局,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 规划、城建部门要进行深刻检讨。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高质量发展不能成为口号。 “看病难”是三桥人民急需解决的短板。
近日,三桥街验房师被殴打的消息引起关注。 人们除了对袭击者感到愤怒外西安武警工程大学,还感叹受害者就医不便。 尽管只是多处软组织损伤,他还是不得不前往距离事发地三公里的医院。 如果去医院之前报警并做好记录,距离三桥新街派出所大约有五公里。
三桥地区看病确实难,急需一家像样的医院。 选择医院选址时可以考虑三桥新街派出所以东的大片空地。 据说是“西城往事·三桥老街”项目,但这块土地已经荒废快十年了,按照规定,国家可以收回。
或者可以考虑阿芳路西侧的陕西省胶合板厂区。 工厂已经倒闭十几年了,土地闲置,颇为可惜。 另外,距离第一附属医院沣东医院也很近。 但沣东医院规模太小,且位于十字路口,极易造成交通拥堵,重建难度极大。 把第一附属医院搬到胶合板厂扩建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