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面貌焕然一新
和平县境内,以“阳明”命名的建筑、街道、物产众多。五百年前,既无和平县,亦无阳明镇。以上地名,皆因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而得。自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设县以来,和平人已缅怀王守仁(又名阳明)五百年。
贫困老百姓无家可归:
让官员头疼的金龙霸王
和平县设县前,此地为粤、赣、闽三省交界之要冲,“四县交界,为三省余地”,人口虽缓慢增长,但未成凝聚性强、人口众多的县城,且因官权不足,“政教不备,人丁稀少”,渐成贼寇盘踞之地,“贼窝渐多,居民渐少”。
今和平县境域,在秦朝时即属陇川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置陇川郡,后又分陇川、中信、河源等县。
因为这一带的土匪实在令人头痛,为了保护百姓和过往商贾的安全,元明两代曾设立“和平巡检署”,下设巡检统帅和相应数量的弓箭手,负责巡视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巡检署不远处还驻扎着一支朝廷部队——广义千户所,位于今天的和平彭寨兵站。
但禁军似乎只起到了次要的作用。这一带的土匪越闹越大,有好几队人马高举大旗,霸占山头称王:江西南安府衡水、通冈、左溪等地的谢志山、蓝天峰自称“南征王”;江西大余的陈月能、广东乐昌的高快马、福建南京的詹师傅等。其中最厉害的是金龙霸王、迟忠荣、迟大彬。这三个头衔属于一人,他以岩头为根据地,封了迟忠安、迟忠宁、高飞嘉等几位元帅。元帅手下有四十个督军、将军,各带数百士兵,守卫着粤赣边境的数十个村落。 被官方称为“多年老贼”、“千年巨寇,三省土匪之源”、“三省逃寇首领,土匪头目”。
这些匪徒不仅相互争斗,霸占百姓农田,致使“百姓逃亡,田地荒芜,桑麻椒麦流离失所”(明余静《和平县设告》),而且他们还结盟响应,经常击退狼兵等官军,甚至主动四处进攻,打败朝廷任命的官员:“擒得河源主簿,掳得南安府经验和平县阳明中学,掳得龙南县县令,杀得新丰千户。”
打过不少胜仗的池忠荣夸口道:“对付狼兵很容易,就算把他们派过来,也要半年时间,我就算避开他们,也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朝廷打不赢这场战争,又浪费了不少军费,就只好把钱财送给山王。池忠荣收了钱财,却还攻城掠地。大军来了,土匪们就分成小股,收拾东西回家当农民;大军走了,他们又做回土匪。
百里的邪气一战,便被清除殆尽:
王阳明说得对,迟忠荣说得对
这一局面被王守仁打破了。
王守仁(1472—1528),字阳明,是闻名中外的心学大师,其哲学思想颇为精湛。但他年少时,并不喜欢四书五经,而喜欢兵法和骑马射箭。成化十七年(1481),他15岁时,就向其父、状元王华说:“吾已上书皇上,愿率领数万大军,为国平定危难!”然而,却遭到了王华的严厉批评。
王守仁要刻苦读书,20岁考中科举,但弘治六年(1493年)和弘治九年(1496年)两次考试都落榜。三年后,他终于考中科举,成了进士。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刑部云南庆历司主,后改任兵部主事(掌管武官选拔和军史、军备、军令等事宜)。与军务有关,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终于完成了童年的愿望。
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向来看重王守仁才干的兵部尚书王琼,举荐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令其巡视江西南安、赣州,湖广郴州,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等地,遇有贼寇,即想办法擒获。
博览兵书、满腹学问的王守仁早已对形势作出了认真的分析。此前,王守仁克服了官军纪律松懈、狼兵(湘西、贵州等地少数民族部队)无法调遣、军饷不足等不利条件,平定了漳南山匪。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中旬,王阳明平定漳南詹师府,上书设立清平县(今平和县)。此战之后,王阳明声望大增。一封《通告岩头窝匪》信,劝说岩头的陇川“匪徒”陆克、郑志高、陈英、黄金潮等人投降。如何平定包括岩头在内的赣南三大乱匪集团,王守仁心中有数。
金龙霸主毕竟是金龙霸主,池忠荣死不肯投降。正德十二年(1517年)七月,他的盟友衡水首领谢志山、通冈首领蓝天峰与王守仁的部队一接触,就被击败。结果,两位首领被活捉,其余暴乱者或被杀或被俘。经过这次战斗,同年十月,崇义县成立。
此时,粤、闽、赣交界处最大的三股叛军,只剩下迟忠荣一伙。王阳明把金龙霸王视为三省最叛逆的首领,他狡猾凶悍,不可捉摸,最难“啃”的,最难对付的,都留到最后处理。“起初拟先攻衡水,再攻通港,最后会同广东,缓攻岩头;如攻一棵壮树,先攻易处,后攻难处。”(王守仁《岩头接引书》)
在自己昔日的盟友纷纷投降朝廷的期间,王阳明曾劝说池忠荣投降,但四面楚歌的池忠荣依然不肯投降。他对王阳明派来劝降的部下黄彪、周祥说:我当贼一年多了,官府来招降我不止一次,这算什么?金超等人来到官府后,也没吭声,我们派人来招降,还不迟。
迟忠荣怀疑朝廷的诚意,想看看昔日盟友黄金超是否真的投降后做了官,再决定是否接受。但各方压力不断加大。迟忠荣先派二弟迟忠安率领三百人前往赣州刺史王阳明的营地试探。王阳明早已有所准备,对内严阵以待,对外宽容,留下忠安“协助”攻打通冈。
在通冈,王阳明关注到这一带的民情、社会状况,“处处山田皆为耕种,可惜百姓多无家。出兵大害百姓,宁走险道,不攀险道。”(《通冈行太守韵》二首)不服从君王统治,只顾劫掠财物的土匪,给百姓带来了长期的苦难。
王阳明在九连山考察,游历岩头、和平等地,“备察山川形势,重察匪情风俗”。经过与池忠荣的几次“斗智斗勇”(这一过程部分记载于王守仁《岩头接引书》,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起义来平定记》有详述),他认为池忠荣贪婪残暴的性格绝不会改变。加之地方官绅的恳求,兵部更致命的决定:“不可再依旧绥靖之例,为民之大患”,王守仁决定全歼池忠荣的部队。正德十二年(1517年)除夕,他用计将池忠荣消灭。 曾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活动二十余年的“老贼”金龙霸王,在张灯结彩的“赏赐宴”上去世了。
除夕之后,从正月初七到三月初八,前后两个月的时间,王阳明“倾尽全力,斩草除根,不留一人,以平定一方”。 他率部捣毁“窝点”38个:曲潭、吉雷、方竹湖、黄天坳、热水、铁石坳、五花坳、油坑、新天井、凤门坳、丹房、岑岗、五龙镇、孔北、真里寨、中村、大门山、旗岭、石门山窝点、上岭、下岭窝点、白沙窝点、赤塘窝点、步坑窝点、三登窝点、羊角山窝点、韩东窝点、西尾窝点、都坑窝点、赤八岭窝点、固底窝点、东岗窝点、狗角坳窝点、水晶洞窝点、五虎窝点、兰州窝点、峰盘窝点、茶山窝点。
迟忠荣想看看黄金超投降之后的去向,其实黄金超并没有当官,他从军队退役,回到农村做生意。
王阳明平定三岩时,对那些丧命的百姓,心生怜悯。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池忠荣部下基本平定后,王阳明举行了祭祀岩头山神的仪式,并写下了《祭祀岩头山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如今这些残部正处于绝境,刚刚派人来投降。若平定他们,又恐他们没有诚心改过自新,日后会惹祸上身;若抗拒不服,又恐他们有诚心,不忍杀之。”这是对其他逃亡匪徒的警告,要他们改过自新,诚心投降,不要再害人了。
“王阳明诱死池忠容,是被批判得最多的。”河源日报原副社长、副总编辑司彦人研究《岩头接引书》后,认为王阳明杀害池忠容有七大理由:1、自恃实力,不听指示。2、耍手段,心怀不轨,投降。3、百姓愤慨万分,怨恨万分。4、自知罪行极其严重,非国法所能容忍。5、备战,表明不可改造。6、有割据之意,篡位立官。7、个人势力过强,四方土匪一直对他唯唯诺诺,屡征屡战,势力越来越大。
因此,“王阳明所剿灭的山贼、洞寇,既不像当时正史所记的那么坏,也不像后来正史所记的那么好。我们没有必要为朝廷辩护,也没有必要用歌颂农民起义的口吻去歌颂土匪。王阳明只不过是一个坚信剿匪是理所当然、正当的士大夫罢了。”(见周月亮《王阳明传》第九回)
接到长老的问话,我深感惭愧:
王阳明顺应民意,建立和平县
金龙霸主迟仲荣垮台后,王阳明上奏朝廷,请求设立和平县,上奏名为《和平县治设立奏》。
“百里恶鬼一战而清,万峰雷霆冲散兵燹。羽苗顽疾无力阻止,长老以酒水迎接,深感惭愧。”王阳明看到一带平定,在当地人的欢呼声中,准备回朝。但他的案头上还有一沓奏折,上面所提的事情与他的想法一致。他曾对徽州刺史陈祥说:“和平地广,山多,必须立县镇压,方能长治久安,否则,祸患一瞬复现。”王阳明认为带兵剿匪,就如同用针灸、用药治病一样,立县镇压、拘捕,是调治饮食的一种方式。 否则,不但疾病会复发,而且元气耗尽,病情会更加严重。调养的“食疗”之一,就是兴办学校,使百姓懂得教诲礼仪,“体恤和平地区,置县以制尧东,立学以移风俗……使贼区,转为荣华之地。”
向王阳明呈递文书的人,有江西省按察使副使杨章、广东省按察使武备朱昂、赣州府知府刑勋、徽州府知府陈祥,还有徽州府龙川、河源两县的陈真、黄辰等书生、长老。于是王阳明找时间开了个会,杨章、朱昂和河源、龙川两县的陈真、沙海、钟秀山等长老都到会,商议如何划分都城图,增设县治,卖掉贼地,迁置巡抚,量度哀府等事宜。
正德十三年(1518年)五月初一,王阳明上奏《设和平县奏》,称“但愿皇上鉴古定后,谨记机不可失,民不再受苦难……以拟置县地名,以和平县名,为宜”。朝廷准许,遂分陇川县和平图、广益图、中信图(今中信、大湖、修段一带)、河源县(今连平县)惠化图,设立和平县。
徽州知府陈祥带着杨章、朱昂和村里的长老们从五华垭到大峒巡察,寻找可以作为县治的地方。有的推荐秋虎塘,有的说老巡察署。陈祥去看过两个地方,都认为不合适。他又问长老们,他们也说不合适。于是他们又爬上高山,边走边看英语作文,不知不觉走到了杨子浦。他们放眼望去,只见此地山峦叠嶂,景色壮丽。一位名叫黄金之的名老站在路边对陈祥等人说:“这里有一句古谚:‘登上杨子浦,踩上火眼塘,得者昌盛。’过去有人想把巡察署迁到这里,但没有搬走。今日就定为县治,这是天意。”陈祥大喜,报告给了王阳明。王阳明认为没问题。 经奏报朝廷,和平县定于洋子浦,和平巡检司迁至岩头和平县阳明中学,占据战略要地。
嘉靖五年(1526年),县令刘彦请奏建庙塑像,获准。阳明王公祠建于和平县县衙后殿。县民每逢春秋二季,便带祭品前来祭拜。与和平县一样,广东、江西平定后的许多县也为王阳明立庙。“先生到南康,沿途百姓香火祭拜,所经州县关隘处处,皆立庙宇,远乡百姓,于祠堂中塑其像,年年祈福。”(明钱德鸿《阳明先生年谱》)
和平市设立后,在杨子浦北边的徐家庙旁设立阳明书院。为纪念王守仁的功绩,和平县后来将和平东杨子浦改名为阳明镇。王阳明的名字在和平人心中永远不会被忘记。几百年过去了,王阳明的名字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愈加清晰。以“阳明”命名的产品、学校、建筑很多,如阳明纸、阳明伞、阳明中学、阳明小学一校、阳明小学二校、阳明小学三校、阳明桥等。2014年5月29日,和平县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