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实验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高考 > 高考恢复四十年,青岛新闻网实拍高考首日陪考百态

高考恢复四十年,青岛新闻网实拍高考首日陪考百态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4-06-13 20:18:57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文/谢晓珍 摄影/孙志文 陈志伟)

1977年恢复高考,已经40年了。40年前的冬天,高考制度中断近10年后,570万考生走进考场。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以极大的热情拥抱高考的回归。今天,不管高考是否已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不管对高考制度有什么议论和质疑,高考永远是对奋斗意义的最大褒奖。留着青青的胡茬,脸上没有涂脂抹粉的他们,专注一个目标,砥砺前行,尽情挥洒青春。

@3.5万青岛考生:愿你们在六月的战斗中高歌猛进,愿你们握笔如剑收鞘一样自豪。6月7日,青岛新闻网记者拍摄了高考首日陪考考生们的种种情景,聆听了他们独特的高考故事。

【故事一】固执的爷爷即使见不到任何人,也会等待

上午9点,语文考试的铃声响起,送孩子参加考试的家长们陆续从青岛二中校门口离开。80岁的李世安背着黑布袋,拿着折叠塑料凳,逆着离校人流,缓缓向校门口走去。他走过发传单的店员和发免费水的商店,在离校门十米远的地方找到一块空地,支起一张小凳子,静静地坐下。

老人的孙子高鹏今天要考试,早上从青岛一中坐公交车送到考场。老人知道,就算到了也不一定能见到孩子,所以也不着急。老人说,他家住市北区延吉路附近,今天早上坐224路公交车,在市政府站换乘321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考场。“我老婆两年前去世了,我一直在家里等,但等也没用,还是在考场外等比较安心。”

老人退休前是部队离退休人员养老院副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大学,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人除了老花眼和听力下降外,就连坐着也能挺直腰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上班,没时间照顾他,孩子就跟着我。虽然高三很忙,但孩子还是每周回家看我。”老人说,“我之前问过他好几次,想报什么大学,想学什么专业,孩子都没告诉我。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又不忍心让他去其他地方,我私心想让他留在青岛,我可以陪在他身边,每周都能见到他。”

老人说,青岛一中的学生们考试完就直接坐车回去了,自己可能见不到孙子,但他还是打算等到下午第二次考试再坐车回去。“就是想看看他下车时的表情,安心点。”路过的几名店员递给他一瓶矿泉水,老人双手接过,微笑着说了声谢谢,然后慢慢抬头望向川流不息的车辆,等待着。

【故事二】“77班”考生背着相机再次参加考试

6月7日早上7点半,青岛二中考场外的场面渐渐热闹起来。和每年前来考试的大批学生一样,陪考的考生和家长才是主角。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没人会注意到头戴渔夫帽、背着相机的“海哥”。海哥不愿透露真实姓名,只说退休前的工作与大海有关,退休后,他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取了网名“海哥”。

家长们焦急的脸庞、迟到而慢跑着的女生、屡屡被拒绝而沮丧的飞行少年……海歌的相机记录下了不同人物的不同面孔。“我拍了七八年的照片,今年是我第一次拍考试的人。”海歌告诉记者,“看到这一切,让我想起了自己参加考试的那一年。”

今年65岁的海歌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首批考生中的一员。这批考生有一个统一的称呼——“77届”。海歌在工农兵大学读了两年,读了三年大专。“1977年,我34岁,结婚生子,在潍坊市委工作,那是当时人人羡慕的工作”,海歌说,“但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我却没能考上大学网校头条,心里有些不满足。”

经过一个月的唐诗宋词学习,年龄较大的考生海歌忐忑不安地走进考场。“我记不清自己考了多少分,但最终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主修汉语言文学。”海歌乘着南下的火车,离开妻儿,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毕业那天,我带着妻儿去了上海,那一天仿佛就在昨天。”

【故事3】“长大后我想去读军校!”

6岁的曲明宗站在妈妈身边,前几天,妈妈向明宗的幼儿园老师请假,因为全家人都来送妹妹参加高考

明宗的母亲说,大女儿就读于青岛二中,高一、高二住校,高三时视力迅速下降,晚自习后经常眼睛疼,于是父母就把她接回家,每天上学。明宗的姐姐比明宗大13岁,虽然高考前压力很大,但姐弟俩感情很好,姐姐帮妈妈照顾弟弟,妈妈就可以腾出手来干些家务。

“阿姨你看,我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对勾’衫!”明宗说,“我妹妹一直想参军考军校,我以后也想考军校。”明宗家住在库陶附近,父亲把车停在街对面,他和母亲打算考完试出去走走,考完语文再回来接妹妹。“孩子高考,全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我弟弟可能不太明白高考对妹妹的意义,但妹妹当兵的梦想影响了他。”明宗母亲告诉记者。

[故事四] 最后一辆“最老”的接送学生去考试的校车

早上6点40分,212路公交终点站福州路北社区站,两辆专车并排停放,还有一辆备用车。专车司机郝庆波有19年送考经验54岁考生笑着出考场,7点30分到达第一考点十六中,8点08分到达最后一考点九中,用时仅58分钟。“正常情况下,如果上下班高峰堵车,单程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212路途经十六中、十九中、十五中、九中等多个考点。为方便考生,这辆高考专车于1999年开行54岁考生笑着出考场,成为全国“最老”的高考专车,安全行驶4000多公里,运送学生、家长、老师7000余人次。为保障专车安全运行,车队还邀请了市北区交警大队冠县路中队交警骑摩托车,为每辆专车开道。

说起开通的缘起,郝庆波告诉记者,1999年,高考前几天天空阴雨连绵,考前一天还是阴天,很多考生家长开始担心。“当时私家车不多,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天气不好、路况不好,路上会耽误。”于是,家长们给车队办公室打电话,公司和车队工作人员决定临时开一辆专车,只载考生和家长,“高考专车”就应运而生了。

“学校即将搬迁,今年可能是高考专车的最后一年了。”郝庆波说。

[故事五] 特殊职责: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小子,时间还早,慢慢吃!你还是先把准考证拿出来吧!”这位考生端着早餐,急匆匆地走向考场,被执勤的特警王庆伟拦住,帮考生拿出准考证,放进书包,并在最后提醒道:“一定要保管好准考证!”这个动作,王庆伟今天上午重复了几十遍。

今年48岁的王庆伟是青岛市教体局下属单位派驻崂山一中的特派员,此前,他在国信体育场、崂山科教委当了几年保安。“我家住在中汉,今天六点到的,早上太早,没有公交车,就从家里步行过来。”王庆伟说,自己亲眼看着几代孩子高考,每一年都深感责任重大。“每个孩子都是一家人的希望,我不知道还要干多少年,但我会用心做好每一年。”

[故事6] 一名28岁的司机乘坐公交车去参加考试

崂山一中门口,三辆旅游大巴并排停放。47岁的齐如华关掉引擎,坐在驾驶座上休息。今天早上7点20分左右,他从青岛二中开车出发,约20分钟抵达考场。齐如华是交运文信旅游的一名大巴司机,有28年的驾龄。公司对入选参加考试的司机有严格的考核,其中一条就是必须有安全驾驶记录,从未有过不良记录。

齐如华的儿子已经19岁了,高考时他工作忙,没空带儿子去考场,今天又开车送一班小朋友去考试。齐如华笑着说:“有点紧张。”“我开得比平时慢,一车小朋友都笑眯眯地迎上来迎接我,我一定要把他们平安送到考场。”

【故事7】他坐着轮椅进考场

上午11点半,第一场汉语考试结束。青岛二中门口挤满了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大家都踮起脚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孩子。

坐在轮椅上的小李被两名工作人员推着,缓缓走下斜坡走出考场。大约一个月前,身高超过1.8米的小李在学校做运动时右脚受伤,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参加高考。小李的妈妈通过青岛市招生办联系上了青岛二中,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李准时安全抵达考场。

“我担心孩子受伤影响心情,但他很让人放心,考前一个月还顺利冲刺,跟以前一样。希望这点小伤不会影响他正常发挥。”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