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实验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高考 > 40 年改革与实验:青浦教育从落后到优质均衡的探索之路

40 年改革与实验:青浦教育从落后到优质均衡的探索之路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4-06-24 14:30:25

20世纪70年代末,青浦基础教育落后,数学教学改革率先探索出一条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推广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改革中。不到十年时间,青浦数学教学质量由全市最低点上升到全市顶尖水平,“青浦实验”作为教学改革成功的典型而备受瞩目。

青浦是上海西部的一个郊区,区域教育改革青浦实验被誉为我国教育实验中的一棵常青树。40年来,看似平静的青浦实验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一直行走在从“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到“优质均衡的区域教育”的道路上。

还原40年的青浦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青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始终坚定:教育改革需要扎根实践,有理论支撑;教育改革必须面向全民,要高质量、均衡发展;教育改革需要教师,要培养懂教育研究的教师。

40年的青浦实验,成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志,成为上海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青浦实验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创新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上海教育人,也必将推动上海教育不断追求卓越、再创辉煌。

实践先行,理论支撑

回顾40年历程,青浦教育改革的成功绝非昙花一现,而是一个绵延40年的持续过程,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扎实的课堂实践和背后理论研究的支撑。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同年,区域性教育改革——青浦实验拉开帷幕。当时,作为青浦县数学教研员,顾凌远以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为主,在全县进行了一次中学数学统一测试。结果让人震惊:全县4300名高中生的通过率仅为2.8%,零分率高达23.5%。

为了改变青浦县教育落后的现状,青浦县数学教育改革实验组应运而生。实验前三年,顾凌远与实验组老师对全县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22次质量调查,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选取7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对50名数学教师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跟踪听课录音。

质量调查、跟踪听课、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话语权。”在还没有大数据概念的年代,顾凌远带领实验团队至少听了上千堂课,走访了青浦的学校。青浦实验从一开始就立足现实,以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为逻辑起点,用“扎根课堂”证明了这是一条一直沿用至今、行之有效的路径——将教学改革实验建立在大规模课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调查,顾凌远和实验团队发现了问题,积累了经验。但在那个年代,教育理论还是一个“稀罕物”。他们另辟蹊径,从160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汲取营养,提炼出4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将教学经验从实践中合理化。20世纪80年代初,顾凌远和实验团队对数百份流程文件和实验笔记等原始材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将筛选出的主要经验总结成“试验指导、效果反馈”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青浦实验源于课堂实践,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支撑,再回归课堂,这不仅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倾向的教育科学研究,更是一次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改革。

2007年4月,为掌握青浦目前课堂教学水平的现状,在顾凌远的牵头下,青浦开展了一项“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目标大样本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17年前的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虽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体现“高阶思维”的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然停滞不前。

面对难题,青浦教育人用智慧和耐心一一破解,在科研指导、教研支持、培训实践跟进、行政支持“四位一体”机制保障下,经过三年探索,实证梳理筛选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这一结论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源于青浦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实践+理论”方法,通过系统扎实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无疑,这种方法使得教育研究的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时效性更强。

2010年,青浦启动“新课堂实验:‘为学而教’课堂建设”项目,一年后在试点基础上形成了以‘为学而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为导向的《新课堂实验行动计划(2011-2015)》。该项目于2011年被立为上海市、教育部内涵机制创新子项目,同年起连续五年被区委、区政府立为青浦区实事求是教育项目。

青浦实验的智慧引领着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青浦高级中学“三思课堂”的实践,以“勤思”、“善思”、“奇思”为核心内涵,是青浦新课堂实验的校本实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勤思的习惯,是提高学力的基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进而解决问题或理顺关系,是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关键;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把难得一见的思考过程和学习成果表达出来甚至付诸实践,用个人的想法带动团队探索,是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如今,“三思”课堂实践研究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已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研究成果对区域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年新课堂实验硕果累累。2018年5月,青浦区再次对全区八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2007年有明显提升。2018年,《新课堂实验:面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成果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坚持“大面积”与“优质均衡”

青浦实验学校4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精神始终如一,那就是“坚持大面积、坚持高质量、坚持均衡”。正是这种“守住青山不放手”的集体努力,不仅推动了青浦的教育改革,也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现实的、可参考的、可推广的、可复制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青浦实验选取5所不同类型学校10个班44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主要采取“试验指导、效果反馈”的教学策略。实验结果证实,这一教学策略确实是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5所学校各阶​​段实验班的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班。此后8年,实验组边推广边研究网校头条,到1986年,青浦县初中毕业生在全市统考中的成绩已远远超过上海市当年的平均水平。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素质也相应提高。

青浦实验学校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单方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坚持服务全体学生,着力于大范围提升教育质量;不搞加班加点、填鸭式的教学策略;不只注重毕业班、重点班、尖子班,放弃大多数学生,坚持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进入新时代,“青浦实验”之所以依然是青浦乃至上海的一张名片,正是因为它对于“大面积”与“优质均衡”的理解始终遵循着教育规律。

近年来,青浦不断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和实施形式,构建区域性“活动-发展式”课程教学新模式和“为学而教”课堂教学新常态。为丰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青浦2015年整合地方资源,2016年依托场馆资源,2017年深挖全国文化资源,通过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开发了190余门区域特色课程,建立了83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课程和情境实践中磨练品德、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同时,青浦还深入开展“新课堂实验”研究,探索“为学而教”课堂改进的推进机制,形成了进课堂、巡课堂、诊断课堂的常态化制度。

以青浦区实验中学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在顾凌远的引领下,就确立了“活动—拓展”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科、主题、综合三大类活动课程。十年来,在原有17门“基础课”基础上,延伸出52门“拓展课”和4门专题“探究课”。尤其是近两年,学校课程百花齐放。学校根据社会热点变化、学生需求、师资引进、学校设施设备改善等情况,新增体育类“马球机器人”、“水项目”,美术类“音乐剧”、“茶艺”、“十字绣”,科技类“现代农业种植”、“土壤酸碱与植物生长”、“3D打印”、“创客培训”等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为提升每一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注重学生未来核心素养的培养,青浦一中在校本课程规划中专门制定了“让每一位学生拥有科研体验”的课程宗旨,以培养“生态素养”为目标,以创新实验室为载体平台,以融入自然、彰显绿色、倡导可循环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题的系列课程,形成了《共建梦想生态水乡》《创造美好生活》《拥抱灿烂星空》《关爱阳光心态》四大选修课。学生在生物组培创新实验室研究淀山湖特有的水生植物,并将培育出的植物种植在校园内;利用航天遥感实验室采集的卫星数据,对青浦的湿地、湖泊、河流等进行跟踪考察; 在机器人实验室设计制作专用机器人,用于校园及周边环境监测、自来水检测、研究垃圾分类、有害细菌吸收等……

从“大规模提升教学质量”到“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青浦教育始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附近的学校,近年来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有创新举措。

面对青浦办学体制相对单一、高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浦教育探索出园区办学新模式,如与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工业园区、葛洲坝上海公司等合作成立“清河湾教育实验园区”,形成社会、企业多元参与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打造青浦教育发展新高地;还尝试融合集团化办学、特色校区办学,引进名校拓展多元主体办学、鼓励多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差异化需求。

把握“师资培训”重点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更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青浦实验已经进行了40年,凝聚了全区无数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改革之初,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师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并没有进行理性的总结,常常“花开花落,果不其然”。

因此,在顾凌远看来,培养师资的关键离不开两点:一是理论工作者深入中小学,二是中小学教师能做一些教学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善于思考、懂中小学教育、愿意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按照这个思路,在从几门学科的教师进阶到骨干教师再到全体教师的过程中,青浦实验的整个师资队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教学改革不是从零开始,更多的是发挥自身优势。青浦实验最初的出发点,就是从教师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找到新的增长点。2002年,面对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全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足的困境,青浦实验再度突破,以“行动教育”研究开启了青浦实验的新行动,开创了教师在职学习的新范式。

只有把实践研究范式转化为工作机制,才会有局面的转变。这其中上海青浦一中,青浦区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2003年开始,青浦区教师继续教育学院、青浦实验研究所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合作,通过机制改革实践研究,确保“行动教育”的实施。

校本培训“落地”,“行动教育”成为教师岗位培训的实践课程,落地到学校并与日常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区师范学院进行内部组织机构重组,将教学研究、科研、培训、信息等部门整合为“一校三中心”,即青浦实验研究所、课程与教学培训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信息与技术研究中心。培训人员实行“三下两上”工作制度,学院要求教研人员每周三天到基层学校开展实践指导,两天在学院内整理资料、总结提炼经验,制定培训课程或培训项目,为区域“行动教育”推进提供专业支撑。

学科教师培训基地不断完善,36个“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始终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以打造“学习型课堂”为目标,在教学改进、师资培训、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显著提升了区域校本培训质量和实效。

特优教师工作室建设不断加强,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对接区域教育改革重大项目、区域薄弱学校改造、区域薄弱学科发展等,以团队、经验、业绩、情况为主要考核指标,点面结合,传递引领力量,带动全区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教师发展指导员专业队伍不断壮大上海青浦一中,以科研项目为先导,以临床指导为切入点,以“工作坊”为培训方式,培养和提升教师发展指导员队伍。

“行动教育”从提出、模式初步形成到机制确立,经历了由少数人“号召行动”,一两所学校试点示范,到后来在实践中涌现出大批普通学校和教师,全国84个试点实验区纷纷参与,呈现“一呼百应”的局面。可以说,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是全体教师优质均衡的专业能力、水平和素质。教师“行动教育”作为重要抓手,不仅创新了教师培训方式,更在大范围内有效提升了青浦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

学校也在积极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创造各种培训机会和专业发展机会。在百年老校朱家角小学,教师们在学校“勤奋朴实”精神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特长,确定主题,自主创作工作坊,从而组建了工作坊小组。各工作坊通过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研究中丰富和发展学校精神。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