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阅兵是我国最早的阅兵式。 据史料记载,武王伐纣之前,曾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众多诸侯国加入,为征伐做准备。 这是历史上发生得更早、规模更大的事件。 阅兵式之一。
战国青铜器的主体分为三行:第一行表现射礼和妃嫔采桑;第二行表现射门仪式和妃子采桑;第三行表现射门仪式和妃子采桑;第三行表现射桑仪式。 下联一侧为宴席下一次阅兵是哪一年,上侧为宫宴,下侧为敲钟、击鼓、鸣钟。 一侧展示射击、钓鱼的场景; 第三幅为水陆进攻场景,一侧为攻城战场。 城下兵士多云梯攻城,狩猎武士站在城上作战。 另一边是水战战场。 上层两艘战船正在激战,下层有桨手奋力推进。
春秋战国时期,继承了西周的军事训练制度,但从春秋中期开始,军事训练变得更加专业化。
随着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更加重视军事训练和检阅。 虽然没有留下大量文献记载,但秦始皇兵马俑却以高度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秦朝阅兵场景。
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大将军,屯兵西柳。 汉文帝检阅西留营。 部队排列整齐,军令严格。 只需要军令即可进入营地。 就连汉文帝也按照军令要求不能快骑。 将军周亚夫没有遵守朝廷礼仪,向汉文帝行军礼。 汉文帝认为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对他十分尊敬,说:“天子尊将军”。 后来周亚夫确实立下了非凡的功绩,平定了“七国之乱”。 西流营已成为军事管理严谨的代名词,西流营的故事也成为千古佳话。
三国时期,蜀国习武。 北伐之前,诸葛亮曾“整军授武”。 北伐后,他还“授将士强,授其武”,“授将士武”。 内容不仅是训练士兵的体力和技能,更是训练士兵使用八阵图,强化战术。 综合训练。 东吴建立了审查制度。 在“謇日”(“謇”在古代是“检阅”的意思),对部队的军容和训练进行检阅,有时根据检阅决定部队的整编。 魏国建立了军事管理制度。 曹操多次主管军事,指挥受检部队,对多兵种联合战术训练进行检讨和考核。 魏国也多在新君继位时组织军事行动,可见新君指挥军队、重视军事训练。
两晋时期,统治者也更加注重军队的训练。 除了排练之外,部队还进行了实战演练。 南朝时期重视水师的训练和检阅,玄武湖成为南朝历代训练水师的场所。 北朝时,双方的兵阵之间有对抗演习。
阅兵是唐代重要的训练形式。 《唐太宗李卫公问答》记载了当时的军事训练思想和方法。 首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练分为等级。 将军检阅完毕后,便是皇帝的盛大检阅。 这样的定期阅兵几乎每年都会举行。 此外,当军队出征或凯旋时,皇帝也会亲自进行阅兵。 一方面是检阅军队,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提升国威。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重视武术,注重对皇军的教育和训练。 例如,第一个建议是教授刺杀、骑兵和射箭,从世界各地挑选最优秀的骑兵聚集在宫殿中,并在郊区进行阅兵。 历代统治者加强军事训练,逐渐形成了训练体系。 北宋初期,太祖、太宗两朝在八月、九月安排了“大巡游”(又称大巡游)。 此后下一次阅兵是哪一年,皇军的教学训练逐渐形成了“不超过二季”(春季和秋季)的制度。
南宋也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来保证。 宋高宗建炎元年,为加强新组建军队的训练,颁布枢密院教法“专修制敌之术、剿灭之术、克敌之术”。
元代时期,骑兵是主力,因此阅兵主要检阅骑兵的马术,以及弓箭、马刀、标枪、战斧的使用。
明朝的阅兵,每年年底举行一次,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兵,又称“小阅兵”、“大阅兵”。 朱元璋非常重视军队的训练。 他颁布了《教练军士条例》,要求高而严,奖惩明确,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质量。 永乐年间,特别注重加强北京各营的军事训练。 北京陆军三大营中,都有特训军官负责军事训练。
清代的简检,又称检阅,是八旗、绿营的国王、大臣或总督定期检查军车的制度。 这也是推动军事训练的一种手段和形式。 大阅兵是皇帝检验部队训练成果、检验部队战斗力的盛大阅兵仪式。 早在天聪时期,皇太极就举行过盛大的阅兵活动。 此后,乾隆、嘉庆等皇帝阅兵的记录不断出现在各种文献中。 雍正以后,大禹制度更加完善和彻底。 乾隆三年(1738年)规定,按照顺治十六年定下的规矩,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读书会,处理事项按规定举行。雍正六年。 清代大游行的地点主要在南苑、卢沟桥、玉泉山、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长春园等地。
除了皇帝亲自阅兵之外,清朝还发展了多种阅兵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御阅。 练兵处、兵部、兵部向皇帝汇报,禁军派了几位懂军事的大臣去阅兵。 阅兵内容包括“军容、军事技术、军事科学、武器装备、军队阵型、军事纪律、军事堡垒”。 乾隆皇帝还规定,当有的大臣只在帐内检阅,不亲自去巡游时,“八旗会合时,巡游王、大臣等,各去督检一队”。一名,如有无故缺席,将受到处罚。” 宣统三年(1911年)7月24日,摄政王载沣在德胜门外镶黄旗、正黄旗两旗检阅锦衣卫。
清代无名名著(第二卷整理)
绢本设色,长 68 厘米,宽 1757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原有两卷,第一卷已佚。 乾隆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将三旗排列在上,五旗排列在下。 此图描绘了八旗的形成。 绘画技法细致,色彩绚丽。 据内务部完成的各种作品记载,乾隆十一年(1746年),画家金坤受命创作《大月图》卷,可能就是这幅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