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就要到了,你给孩子报培训班了吗?
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你最怕什么?
家长的回答基本都是两个词。
——《出逃》
培训机构频频倒闭
但越害怕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仅2020年下半年,就有不少教育培训机构遇到了问题。
当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时,家长不仅要担心孩子后续的课程,更为担心难以收回的巨额学费。
“近期,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倒闭,不少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这些事件的屡屡曝光,促使北京市消协于11月24日再次发出警告:“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三个月。”
事实上,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早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过度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最受关注的培训机构学费,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收取3个月以上期限的一次性费用。
但实际上,这一政策只是“听起来不错”而已。《法制周刊》记者随机询问了6位已为孩子报读课外培训班的家长,一次性缴纳的学费是否超过三个月,答案都是肯定的。
“目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时间过长的问题确实一直存在。”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法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实施难度大,一方面是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性不高,用各种手段规避,另一方面是家长被迫被动接受。单纯依靠文件规定恐怕难以改变目前“一纸空文”的尴尬局面。
备注:【乡镇+等级】邀请进群
有很多方法可以规避
彭佳刚刚花了1.2万元给上二年级的孩子报了逻辑思维课外培训班。“培训机构说不按时间收费,是按课时收费。”彭佳经常关注教育信息,知道相关部门不允许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三个月的培训费。但销售人员明确表示,由于该课程是“连续阶段式”课程,课程内容和时间会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所以只能按课时收费。
“用‘课时’规避三个月费用限制,是如今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惯用手法。”曾在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担任销售主管的王艳丽对《法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不少培训机构都在推行所谓“个性化教育”的概念。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有一对一的“专属服务”体验,让卖课变得更加容易;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通过卖课时的方式巧妙规避一次性付费期限的限制。
2020年7月,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推动解决校外培训费用收退纠纷,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示范文本》再次明确要求,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变相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网络培训机构按课时收费的,每门课程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60课时。
“由于文件只是对线上培训机构的班级收费进行限制,很多线下培训机构‘自然’不会遵从,而是推出各种课程套餐,有的大型课程套餐甚至包括两年以上的课程。”王艳丽坦言,培训机构“买得越多,优惠越多”的营销策略也让很多家长眼花缭乱。
彭佳给孩子买的是一家培训机构的“套餐”,一节课原本要200元,但购买套餐有优惠,可以免费获得30节课,也就是说花60节课的价钱,可以买到90节课。彭佳觉得很划算。
在各类优惠活动之下,即便有商家会“提醒”家长只能购买3个月的课程,但很多家长还是会因为觉得“不划算”而主动放弃。
前段时间,优胜教育深陷“跑路”丑闻,多名家长要求巨额退款。一位家长向《法制周刊》记者透露,他在优胜教育报名一对一英语课程时,销售人员确实告诉他可以只交三个月的费用,小时价格300元;如果连续两年按年交,每小时最低收费204元,于是他直接交了两年的学费。
除了课价打折,一些培训机构还推出“买一万送一万”、“免费赠送同等价值网课”等各种促销活动,目的是鼓励消费者花大价钱“囤课”,从而被培训机构“长期套牢”。
王艳丽介绍,一些培训机构除了“给甜头”,为了劝阻消费者一次性缴纳短期费用,还会给消费者“加苦头”。
这些培训机构常用的伎俩就是“提醒”消费者,该机构的课程价格每季度都会小幅上涨,如果按年付费,则不受涨价影响,而且比按季付费便宜10%到15%。这种所谓的“涨价”其实是为了“吓跑”那些想按季付费的消费者。
培训机构为何会“越界”?
事实上,无论培训机构的宣传手段如何多样,都害怕违规带来的风险。因此,为了彻底规避各种风险,防止检查,一些培训机构会把一年的费用改成四份合同。消费者还是按年付费,但要签四份合同,每份合同只约定三个月课程的价格。有的机构会通过赠送套餐的方式规避风险,宣称“付三个月,送九个月”,但实际上消费者还是要付一年的费用。
培训机构为何绞尽脑汁、铤而走险选择“越线”?熊丙奇分析称,提前只收三个月费用的规定,一方面限制培训机构用收取的学费扩大投入,降低家长风险,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培训机构的现金流,会影响机构对师资、课程建设的投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收取三个月费用后,机构一年内至少要与家长进行四次续约谈判,这不仅增加了续约成本,还面临机构生源流失的风险。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大量培训机构只能选择“打擦边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一对一教育为主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法制周报》记者,他认为三个月的收费限制有点“不切实际”,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一周来一次,有的孩子可能两三周才来一次。而且逻辑思维课、音乐课等课程不像文化课那样具有连续性,需要的是学生必须掌握当前学习的课程内容后才能继续学习。因此,不会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家长和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如果简单地将收费限制在三个月,不仅会增加机构的续费成本,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不便。机构也担心家长会以“太麻烦”等理由转投其他机构。
实行教育备案审核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
在熊丙奇看来,“一次性收费不超过三个月”仅靠政策约束还不够,除了呼吁家长提高认识、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外,还需要考虑这一规范性政策是否还有商榷余地。毕竟,目前培训机构与家长“合作”的做法,让这一规定缺乏市场基础。
“要切实落实教育注册审查制度,对培训机构进行流程化监管。”熊丙奇指出,教育注册审查不同于传统的强调事前审批的监管制度,是一种要求培训机构事先向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培训科目、培训计划、培训费用、收费方式等,并辅以定期检查的流程化监管,监管部门会根据机构实际情况,控制其经营风险。
此外,应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予以协助。机构应按收取的学费一定比例在指定账户交存风险准备金。只要教育备案审核制度和风险准备金制度到位,就无需实行三个月一次性收费规定培训机构学费,可以尊重机构的收费自主权。为鼓励培训机构规范经营,还可以建立培训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对于信用评级高的培训机构,可以降低风险准备金的比例。
中山培训机构白名单
寒假给孩子报班网校哪个好,如何选择才能避免“失误”呢?今天,我整理了一份各镇培训机构白名单,供家长们参考!
长名单
*此名单为动态,其他未列入名单的“有证”校外培训机构均在接受检查整改,未来完成整改的校外培训机构将在下一轮公告中公布,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理性选择合法校外培训,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您给孩子报名的学校收费多少?
扫描二维码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