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一场雨打乱了我离开学校的计划,于是我决定把昨晚辗转反侧时的想法变成现实,写一篇长文来纪念我在北化八年。
本科班班长
2012年8月24日,父母带我来到北京。我记得从昌平南哨坐11路公交车到酒店,路边一栋写着“理学院”的建筑闪过。我以为那是我的化学学院,但很快发现那是石油大学理学院。
之后,我开始了在老北区的生活。虽然老北区没有空调,夏天的晚上只能在炎热的席子上辗转反侧;虽然进城只能坐885路或者长67路再转地铁(有一次我拉着行李箱坐长67路,乘务员还额外收了钱);虽然那两年里,我亲眼目睹了石油大学崭新的实验楼,羡慕不已……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在老北区的两年是我在北化大学学习期间最快乐的两年,是那群刚满20岁的年轻人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那是2012年10月的一个晚上,在主教的一个小教室里,我们班举行了班干部选举。我蒙学校之恩被选为班长,然后我就在那里工作了四年,浑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其实,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好班长。感谢我们的辅导员赵老师,她每周都会定期召集我们五个班的班长和党支部书记开例会。就是这一次会议,让我意识到北京人可以多么健谈。布置工作往往十分钟,每件事都要谈两个小时;也是这一次会议,让我们几个班长和党支部书记成为了好朋友。去年我本科的同学硕士毕业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升学的文章,里面有更多回忆,大家想看的话可以去看看。
自从2013年初注册了自己的6D空间账号之后,我的宅性格一直在改善,对班长工作不太上心,害怕接到当时团委书记(现在已经是谭博士)的电话,核心课程成绩也很少超过75分。事情在2014年6月初发生了变化,因为一些神奇的原因,我在大二最后一批同学中入了党(当然,我入党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入党后,我的辅导员赵老师给当时迷茫的我指明了一条路,那就是提高成绩,做好班长,争取在行政研究生院兼职做辅导员。
怀揣着这个目标,我渐渐想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时间很快就到了2014年7月中旬,我所在的化学学院大二的学生即将搬往北三环东校区。由于白天交通拥堵,学校安排的卡车定于午夜才出发。都说事情的发展是螺旋式的,先进性和应变性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同学们少受点苦,我决定白天找一辆卡车把我们同学的行李拉过来。为了让卡车尽可能装得下东西,我这个轻度强迫症患者居然要求所有同学都用相同规格的纸箱装行李,也没有给每个人买箱子,这样难免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最后,卡车开到了东区,同学们的行李都装在统一规格、空了一半的箱子里。
到了东区之后,虽然应用化学专业大三的课很多,要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很多时间,但我的业余时间却渐渐地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跨国药企金牌医药代表赵老师开始了忙碌的实习,法国知名大学科研专家鞠博士早早就开始做实验六维空间注册,国内知名研究所骨干瞿博士一边练肌肉一边攻读双学位……
近两年来,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辅导员办公室值班、到党支部共建基地带教、整理共建材料并汇报给为我们支部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校外机构、参加党员领导力工程中心的培训、到各个学院和学校参加会议拍照、拍摄各类视频等。
大四开始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个即将参加兼职辅导员面试的小伙伴一起,以见习教官的身份参加了2015级新生军训。那半个月里,我既进步,又坚韧。作为见习教官,我每天的工作很多,也尽力做好。但作为学长,我第一次离开同学,成为新生眼中的“老师”,这导致我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我在军训基地做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尴尬不已、令人难堪的事情。
回校后不久,我加入了科学807项目组,在杨老师、苏老师和葛慧学姐的共同带领下,进行了毕业实验,走上了科研之路。
毕业后几乎每年都会和北京的同学们相聚,六十周年校庆的时候还带同学们去参观了新校区。去年年底太忙,今年暑假因为疫情也没能相聚,不过没关系,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聚在一起。
研究生学习和工作
修完198.5个学分,本科阶段就结束了,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研究生学习和工作。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明两点:第一,因为我要当四年的辅导员,所以原本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制就延长到了四年;第二,我们学校兼职辅导员有两种,一种是在学院给学生上课,一种是不给学生上课,而是在学生工作处上班。我属于后者。
这些年,我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几乎没有机会和学生接触。再加上各种因素,我所负责的工作只能说是“完成”了,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只能交给后来的晚辈慢慢去做。
这几年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2017年暑假我和陈老师带领“当音”组的小璐、丹丹、李宁、启超、雨欣到玉树支教,我曾经拍过这个纪录片记录这段珍贵的经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链接。
需要指出两点:第一,2017年秋天,囊谦县觉拉乡学校捐建的室内盥洗室投入使用,他们的条件大大改善,视频里的孩子不再到河边洗澡;第二,视频里的孩子用手指搅拌糯米糕,揉成球状吃掉,这是当地藏族同胞的普遍习俗。
研究生学习和科学研究
我的科研经历应该从2015年11月初开始,当时导师杨老师安排我和学姐葛慧一起做毕业设计,很感谢师姐的耐心指导。大四的时候,学院里需要学弟学妹辅导员帮忙的事情很多,项目工作量也不小,再加上总听说某同学不用做任何实验就能毕业,心里不禁有些抱怨。但回头想想,真的应该感谢杨老师和苏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明白人生能走多远,不在于走得有多快六维空间注册网校哪个好,而在于走得有多稳。
后来我读硕士,前两年,我的研究进展几乎为零,从第三年开始,因为着急凑数据,不得不整夜待在实验室看反应;因为实验药物出问题,不得不白做了一周的实验;因为每周都要固定时间上班,不得不错过宝贵的仪器空闲窗口……这时,杨老师会深夜打电话关心我,苏老师坚定地支持我去买新的实验药物,琪琪学姐总会先询问我的安排再安排自己的实验……
总之,我要感谢杨教授,苏教授,嘉毅师兄,还有实验室里的各位学长学姐们,是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让我能够顺利毕业。
写在后面
在北京学习了2877天后,明天我终于要离开校园,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做一份陌生的工作。这八年里,有过肆无忌惮的欢笑,有过撕心裂肺的泪水,有过金光灿灿的收获,也有过刻骨铭心的遗憾,但我不会认出或丢弃哪怕一丁点的记忆,因为那是我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季少了很多该有的感动。直到昨天收拾行李的时候,才觉得八年的记忆一一浮现,于是写下此文,纪念我在北化八年。要感谢的人太多了,路还很长,相见不如别离。
希望我们能永远年轻,眼里永远含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