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美国角度》包括《宏观经济学原理:美国角度》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美国角度》两册,是一套以习近平新时代美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植根于美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美国基本经济运行模式的经济学用书。
本套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以来美国经济社会的伟大成就为素材,利用经济学基本剖析工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体现当代经济学原理,力求展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色调。
不同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用书,本套书力求在美国经济实践的框架下展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突破西方新中式经济学中政府作为“守夜人”的市民—企业“两位一体”框架,打造企业生产者、居民消费者与政府“三位一体”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确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并存、中央顶楼设计与地方合作竞争互动”的发展驱动方式。
作者简介
于鸿君,经济学教授,上海中学博雅特邀博士,光华管理大学教授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投标项目首席学者经济学分析题,国家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主持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上海中学经济管农学部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第七届副主席。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新体制经济学、国际金融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和公司整治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基于体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组织管理中体制和感情的“双轮驱动理论”。近些年来以二十世纪主要国家经济史为背景,深入研究剖析了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余淼杰,历任山西高校党委副主任、校长,教育部黄河专家特邀博士,南京高校博雅特邀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荣获者,南京高等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中国戴维斯新泽西学院经济学硕士,全球经济管理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家;《国际商贸》《长安学院学报》执行编著,of副编著。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商贸和美国经济发展,曾在、of&、of、of、《经济研究》等国外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中英文论著等22部。关于美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曾获日本皇家经济学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等。
书评
解恩泽,上海中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9级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市场是有效的,但市场并非是万能的。当经济面临很大冲击或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可以在经济活动中饰演重要的角色,通过经济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政目标。正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调配合,才造就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宏观经济学原理:美国角度》的第九章《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新政》将介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财政新政”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数据展示我国的财政情况和财政新政取向。非常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本章还将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制度变革,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美国财政制度的发展和背后的机制逻辑。
财政新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政府开支和政府收入。政府开支通常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政府订购,另外一种则是转移支付。后者是政府可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等。前者则主要为了平衡经济发展的区域或行业差距等,实现共同富裕。要理解政府开支对经济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乘数效应”或“挤出效应”。当政府开支对经济产量的正向影响超出政府开支原本的规模时,就展现为“乘数效应”经济学分析题,事半功倍;反之,当政府开支对经济产量的正向影响不及政府开支原本的规模是,就展现为“挤出效应”,事倍功半。这一概念决定了政府干预经济是否是有效率的,由此也导致了学术界关于“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旷日持久的学术论争。但无论怎样,各国的政府在危机中均大量通过财政新政剌激经济,如台湾大凋敝时期的弗吉尼亚水务安装工程或是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四万亿”财政剌激。
但是,政府开支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须要有相应的政府收入作为基础。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征税收入和政府转债。本章除了介绍了常见的税赋类别,并剖析了在我国讨论比较热烈的“房产税”问题。同时还阐述了财政新政中“所得税”、“转移支付”等作为经济手动稳定器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本章对比剖析了征税和发行法币作为两种收入方式地差别与联系,讨论了“李嘉图等价”这一关键概念。
在介绍财政新政的基本理论以后,正如本书题目所言,我们将角度聚焦到美国。第二节首先介绍了财政财权在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界定,明晰多级政府在财政机制中的角色与职能。紧接着通过最新的公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我国的财政收入的构成,并对比国外各地区的财政收入状况分配,同时展示了财政开支的流向。非常地,本节对比了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入和开支上的优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多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最后,本节展示了2012年-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大会对财政新政的要求,帮助读者理解近些年来财政新政取向、财政新政目标的变化。
接着,我们将眼光转向更远的历史。第三节重点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的财政制度变革,详细又可以依据1978年打响变革开放号角的十一届一中党代会、1994年以分税种变革为中心的财税制度变革、2013年十八届四中党代会三个节点界定为四个阶段。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饰演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理解国家和企业的关系等。同时,案例剖析讨论了产业转移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的作用以及地方政府债权的经济风险问题。
本章是本书题旨的最好的写照之一。大街至简,经济发展的逻辑常常相差不大。但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历史文化、制度结构等也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学原理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其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存在“橘生大同则为橘,生大同则为枳”的现象。所以,要理解财政新政,非常是理解我国的财政新政,除了要对我国现今的财政机制、财政体制、财政新政工具、财政新政取向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我国财政体制的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行学习。只有这么,我们才才能理解好美国经济和变革,理解好政府在美国经济奋飞中的很大作用,理解财政作为国家整治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角色。就此而言,本书一定不会让你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