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入职实践期,开始逐渐结合自身生涯领域方向中特定服务人群的亚文化特征和心理健康特定需求,积累人文知识,并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生感受与体验。
3.出席具备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法定办学资质机构主办的系统集中培训,每门课程平均不高于18学时。每门培训课程须要严格的过程考评。
在国家退出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全省统一鉴别后,对于打算步入入职打算期,接受系统培训的人士,建议对于任何组织和机构以“职业资格”、“职业认证”等字样变相组织的所谓“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或资质认证培训和考试”做出理智审慎地辨识和选择。对于已取得职业资格,涉足入职实践期的同行,建议不断通过自学和实践中的总结和反省,筑牢专业知识基础。
三.专业技能
(一)成长目标
1心理评估
2咨询与问题解决
3普及宣教
4专业教学
5接受督查与督查
(二)成长建议
1、心理评估技能的训练,首先从自我觉察开始,多进行自我观察训练,放松、冥想。探求自己的成长经历、助人信念与人性观。并从以下几个角度举办心理评估训练:1)咨询师的自我评估、自我监控与反省。2)对求救者的心理状态、功能行为的评估。3)咨询师与求救者协力完成对咨询关系与历程的评估。
2.咨询与问题解决技能训练,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成长目标,根据全省性专业组织依据本
《指南》订立的入职前教育、入职后继续教育、实习、督导的相关认证标准,接受系列化阶梯性的常年训练,逐步提高咨询与问题解决能力。
3.集聚身边同行,主动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各用人单位,广泛举办心理健康普及宣教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借助联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广泛在自媒体和各种直播平台上,举办心理健康普及宣教,最大化实现心理健康意识的普及率。
4.初级和中级咨询师要重视在咨询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能感同身受地做好教学训练规划。
5.选择督查时,要审视督查者的专业资质及其所奉行的理论与模式、督导关系的匹配、督导伦理与法律议程、督导的历程与设置,督查者的同业口碑等诱因,请勿随便选择盲目崇敬。在某些督查资源缺少的现实下,可选择小组督查和平辈督查。
第二部份个人成长
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人格特质
1、一般特质:正直诚实、行为适当、富有责任感、关心别人福祉、人际亲和力
2、专业特质:接纳力、洞察力、倾听共情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觉察与反省能力
二.个人成长的目标与建议
(一)成长目标
1.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个人的生命哲学观与咨询理论的人性观保持互相一致时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咨询师能够有效助人。
2.阐述对重大生活问题的心态。对重大生活问题要有积极探求的心态,学会借助生活经验领悟和品位生命意义,展现助人价值。
3.解决生活中的“未完成风波”。咨询师对自身“未完成风波”要有自我觉察,尝试开放地解决生活中的“未完成风波”。
4.建立“自我概念”与提升自觉能力。咨询师要不断建立“自我概念”,成为真实的自我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也帮助求救者成为真实的自我。咨询师必须对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及变化常常保持清醒的自我觉察。
5.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咨询师要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学会自我照料,防止个人精力、体力上的枯竭。
(二)成长建议
1.定期接受专业督查,可以选择某些督查和小组督查。如不具备专业督查资源,可选择叔伯小组督查。
2、坚持进行个人自我体验与自我觉察。心理咨询师在所在地组织和共创相对稳定、按固定频度如期活动的成长小组是高质量的个人成长方法。
3、以唯实的科学精神,尊重和体验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沉淀出来的个人成长方法。
4、支持和鼓励咨询师接受个人自我体验,解决个人成长问题。
第三部份生涯领域发展
心理咨询师在入职打算期,应开始关注未来从业的生涯领域的相关情况,借助见习实习、志愿服务等各类形式了解从业生涯领域的不同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
在步入入职实践期后,应开始逐步做好生涯领域发展的规划和定向,密切关注国家有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心理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新政动向,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的着力需求,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特定的生涯领域。
对于在各级各种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内部任职的心理咨询师和在各种民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任职的心理咨询师,在各自生涯领域发展的任务目标上会有不同。《指南》1.0版对此暂不做严格分辨。
一、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1、了解所处区域心理健康服务网路是否完善,通过党办、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与其内设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构建联系。
2、协助有关单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职工提供心理健康宣传、评估、培训、咨询补习等服务,为职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积极建议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风波的职工及时提供心理服务。
3、在各单位内部从业的心理咨询师,要按照单位的行业特征积极探求和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并能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及其心理咨询师举办有效协作。
二、学生/中学心理健康服务
1、努力融入当地教育系统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协助中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当地学前教育、中中学、特殊教育机构或高等高校内设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保持良好关系,争取构建协作机制,满足中学生、家长、老师的心理健康服务须要,开发相关心理服务项目。
2、在学前教育、中中学、特殊教育机构或高等高校内任职的心理咨询师,要关注和满足儿童中学生心理发展须要,针对儿童中学生身心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相关活动,保持儿童中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国民精神,积极豁达、健康向下的心理品质,促使儿童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1.与当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办、妇联、残联和基层组织等保持联系,利用当地的老年学院、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商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复健机构和各种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的优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积极进言建策并联合专兼职社会工作者,为独居、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补习、情绪疏解、悲伤慰藉、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四、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积极响应当地综治、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的呼吁和要求,关注流浪行乞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劳教人员、强制医疗人员、社区矫治人员、社会涉毒人员、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强化人文关爱和心理疏导,去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增强其承受磨难、适应环境能力,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防治和降低极端案(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