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废弃的芦苇、稻草、椰子壳等变成可用的材料,把竹子变成透明阻燃的新型玻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年轻教授万才超孜孜不倦地埋头科研,希望研制出更多的新型材料来替代不环保的材料,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爱上一份能“为祖国青山绿水做贡献”的职业
金秋时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里的栾树正值最美时节,绿叶、黄花、红果,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油画,但很多人却没有时间驻足欣赏。
早上8点左右网校头条,万才超拿着笔记本电脑,直奔材料学院五楼的一个实验室。戴着半框眼镜,身穿白色T恤、休闲裤和运动鞋,万才超是材料学院的一名年轻教授,为人朴实谦逊,做实验、写论文、给硕士生答疑、研究学术资料、给本科生上课,是他每天忙碌的工作。
谈及自己与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缘分,他坦言高考时自己的第一志愿其实是土木工程,但考上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后,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并不断努力,逐渐爱上了这个“能为祖国的青山绿水做贡献”的专业。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万才超主要开展生物质基功能材料、木材功能改良、智能仿生材料等研究,科研成果不断。同时,他是8名硕士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获得省挑战杯金奖、国家奖学金等,还指导多名本科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获得国家级、省级项目。加班加点、熬夜立项是他的常态。
将竹子制成阻燃透明玻璃
“湖南是我国竹林面积第二大省,提出发展千亿竹产业,我们学校吴贻强院士就是千亿竹产业的首席科学家。”谈及自己的研究方向,万才超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研究,一是基础研究。
将竹子制成新型透明玻璃,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之一。受透明木材的启发,结合我省丰富的竹子资源,万才超带领学生开始研究如何将竹子制成透明玻璃。竹子的保温性能比玻璃好,而且重量较轻。玻璃不易降解,国际上有“玻璃是新型白色污染”的说法。怀着将竹子制成玻璃用于新型透明建筑的想法,万才超和学生经过多次实验和尝试,成功将竹子制成透明且阻燃的材料,并陆续申请了国际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
投资变废为宝,助力“双碳”战略
万才超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将洞庭湖大量的芦苇、农田废弃秸秆变废为宝,合理利用。他从这些原料中剥离出纤维素分子,溶解后再巧妙组装成宏观物质,如湖南省人民医院刘素来团队研制的血糖仪传感器电极,不仅灵敏度高木材科学与工程,而且与传统血糖仪相比具有许多独特优势。此外,万才超团队还在利用农林废弃物研制高效储能、防辐射、污水净化等绿色新材料,致力于替代传统高碳排放产品。
在目前的很多科幻作品中,材料科技是作者们着力描绘的未来亮点,万才超也曾设想,自己要把废弃的农林废弃物变成高性能智能隔热防辐射材料,供未来宇航员服务于星际探索。
除了科研,万才超还给本科生讲授专业课《木材加工设备》。通过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和工厂实习,他整合多方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这门必修课理论性比较强,略显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万才超在课上不仅讲授专业知识,还结合内容穿插一些延伸知识或故事,比如科学发展史、量子科学等。
万才超说,平时闲暇时,他都会看看历史书,看书的时候,他常常会忍不住去想,当时的木材是怎么使用的,当时人们的家具都有什么特点,他也经常锻炼身体、弹吉他。
研究细致,生活朴实。在万才超的个人履历中,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年创新人才、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等头衔无疑是对他青春奋斗历程的肯定和鼓励。
万才超说:“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木材科学与工程,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木材、竹子和农林剩余物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变废为宝,助力我国‘两山’理论和‘双碳’战略,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摄影师吴林红
新闻举报渠道:在应用商店下载“晨报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报帮助”专题;或拨打晨报视频新闻热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