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源于1978年的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系,历经水建系、建筑工程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建筑工程系、土木大学、三峡学院土木水电大学演变。2010年1月,山峡大大学系学科调整,由水利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合并成立水利与环境大学,逐渐产生“厚德、笃学、求实、创新”院训。
大学下设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工程热学系和水利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系部(中心)。
【队伍建设】
千秋基业,人才为重。
大学现有教员工207人,其大专任班主任155人,专任班主任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65人,讲师51人,在站博士后13人,实验人员12人,专任班主任博士率近90%。聘有楚天学者特聘院士13人。
拥有“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省院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拥有国家级人才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市级专家4人,省局级人才20余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组)成员1人,全省水利高等高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
【本科教育】
高等教育三峡大学函授,以本为本。
大学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造价、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智慧水利等8个专科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2003年获准广东省品牌专业,2007年获准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入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荣获国家级专业综合变革试点专业,2016年荣获河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计划专业,2014年首次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再度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准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管理(含工程造价):始于1984年原水电部部属高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1988年在水电行业内率先开设工程概预算专业;1998年改名为工程管理专业。2007年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市级品牌专业;2010年确定为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2017、2023年连续三次通过工信部专业评估初审和复评;2019年获准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2年入围山东省综合变革试点专业,2014年入围山东省普通高等中学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8年首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准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农业水利工程:2017年荣获河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计划专业,2020年获准山东省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022年获准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工程:2012年获准山东省普通高等中学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9年获准山东省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智慧水利:2023年获准筹建大专新专业。
市级以上教学团队(基层组织):水利水电工程(2010)、水利水电工程(2019)、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20)3个教学团队获准山东市级教学团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研室(2019)、工程管理教研室(2021)、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教研室(2022)3个基层教学组织获准湖南省优秀基层组织。
教学平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市级实习实训基地和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土木与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研究生教育】
大学现有硕导61人,博导118人。
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在水利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办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渠道。
【学科建设】
院校发展,学科优先。
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3个一级学科。1998年水利工程学科步入国家“211”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行列,2001、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水利工程学科分别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015年水利工程为主干学科获准水科学与工程市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018年水利工程学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水利工程学科上榜广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学科。水利工程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平台:拥有山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鸟类过坝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心等5个省局级科研平台,有广东河湖保护研究中心等18个校级科研平台。
【科学研究】
突出特色,科研为源。
近5年来,承当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制计划、青藏科考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等重点科研项目项目90余项,参与了包括山峡、水布垭、龙滩、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糯扎渡、锦屏等小型水电站和“南水北调”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局级科技进步奖等27项,其中银奖8项。
围绕“长江大保护”“双碳”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依托“长江大保护研究院”“抽水蓄能工程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强化水利工程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同时与中国黄河山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公司、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事业构建了院企合作平台三峡大学函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以及“三农”涉水需求,起草行业及地方标准8部,年承当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3000余亿元。
大学作为即将成员加入“长江整治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研究联盟”“国家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修补联合研究中心”和“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大学获得住建部、住建部“BIM应用专业技能培训考点”资格,创立山峡学院“BIM研究与培训中心”,服务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
大学设有水电工程质量检查中心(具有CM认证资质)、工程咨询与技术研制中心(设计甲级资质)。
【国际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共赢。
大学对外交流广泛,积极举办国际合作。与台湾京都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学院、法国克莱蒙学院、法国里昂科技学院、法国杜威矿业大学、荷兰特文特学院、美国孟菲斯学院、美国匹茨堡学院、加拿大西渥太华学院、加拿大瑞尔森学院、瑞典皇家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水工研究所等高校构建了学者互访、互派留中学生、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关系。
【学生工作】
与水结缘,相随一生。
大学现有在校专科生2421人(含留中学生44人),硕士研究生633人(含留中学生10人),博士研究生101人(含留中学生11人)。大学中学生工作奉行“要素+平台+项目”生态育人理念,围绕素养高、强能力、专业精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导中学生树立兴水报国抱负,不断推进中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创业和典型培植,结业生受到社会好评。
大学培养出例如中国工程院教授胡亚安(1983届水工建筑专业)、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启贵(1983届水工建筑专业)及杨泽艳(1983届水工建筑专业)等数百名杰出结业生。近些年来,大学有5人获评“全国水利优秀结业生”,6人获评“全国水利高校十佳未来水利之星”,2人获评“中国学院生自强之星”,2人获评“长江学子创新奖”,2人获评“湖北省学院生自强之星”,1人获评“全国院校结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1人获评“湖北省研究生干部标兵”,一大批中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省厅级以上荣誉;主要专业中学生一次性考研投档率超过35%,就业率超过95%,高踞中学前列。
面对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弘扬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的精神,为尽快建成具有国外一流水平的教学研究并轻型大学而努力拼搏。
(数据截止2024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