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电话里“不接受”的提示时,王然脑子里嗡嗡作响,一片空白。两天前,她的名字出现在了拟录用的候选人名单上。
研究生文凭上的“非”字导致王冉失去了即将获得的新工作,而她的经历在求职过程中的兼职研究生中并不少见。尽管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名,但招生单位对这一新学位类型的认识仍然滞后。
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80%以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因学业原因受到歧视。资格。
被取消:“我不明白”
王冉是某大学2018级在读硕士生,今年7月,她申请了龙门实验室。此后,王冉通过了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总分均获得第一名,也顺利通过了体检。
当她还沉浸在被录用的喜悦之中时,一个电话打破了她录用前的期望。 9月25日,拟聘人员名单公示期结束的第二天,王冉就接到了自称是洛阳人才网工作人员的电话。该人士告诉她,她作为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不符合招聘要求。王冉告诉记者,她之前看过龙门实验室的招聘信息,招聘要求要求学历“双证”。 “我尝试申请,提交后看到附件要求‘全日制’。当时我以为2017年以后的‘非全日制’学生也有‘双证’,所以就给了试试吧,能通过审核就可以通过,但是我们也努力了。”
在龙门实验室2022年公开招聘人员计划的“应聘条件”中,记者看到,其中一项要求是“已取得招聘岗位所需的相关学历,或者取得招聘岗位所需的相关学历” 2023年7月31日之前(2023年7月31日之前能够取得‘双证’的证明须由学校出具并加盖公章)。所附员工招聘计划中,除研发岗位要求“博士生”外,其他岗位均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上述预案还提到,龙门实验室官网和洛阳人才网是本次招聘工作的指定平台,通过上述平台发布人才引进信息及相关事宜。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个?”在15分钟的通话中,王冉向工作人员一一解释了整个申请流程,并表示自己已经提交了学位证书,从未隐瞒自己的学历。反复向对方解释作为一名兼职研究生的价值。
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这一解释被正式表述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同等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后来,这句话也被兼职研究生们一次又一次地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表示,他只负责通知公司“拒绝录用”,并可以帮助向单位反馈王冉的相关损失和诉求。
王冉告诉记者,她目前在天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为了结束与男友的异地恋,也为了看好龙门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她报考了这家机构。回溯调查过程中,龙门实验室联系了他的单位,并通知了所有同事。 “交接工作已经快完成了。”
9月26日,龙门实验室官网和洛阳人才网出现了新的拟招聘候选人名单,但王冉的名字却不见了。
王冉的名字出现在拟录用的候选人名单上。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致电龙门实验室人力资源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其招聘要求确实是“全职”,是根据单位自主招聘、择优录取和选拔用人的需要。王冉以“不完整”的状态通过了之前的审核。这是由于第三方平台洛阳人才网审核出现错误,将追究其责任。
对于此前出现的王冉名字的拟聘人员名单,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该名单是第三方根据我们此前制定的工作推进计划发布的,不代表我们的官网。”实验室。”
被误解:“你被骗了吗?”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就业进入可能只是第一个障碍。突破之后,你也会面临被误解和另一种不公平。
2018年,林杨转学到北京一所大学兼职研究生学习。考虑到自己毕业后有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而且是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上课,考核标准都是一样的,林杨从来没有怀疑过“不是全部”的价值。然而,在家乡成为公务员后,她因为身份而遭遇到很多偏见和差别待遇。
首先是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林杨告诉记者,学位形式上唯一的选择是“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 “我承认我不全面,写成‘全职’可能不合适,但写成‘受雇’也不合适。”
在薪资方面,林杨也与同单位的全日制研究生有所不同。目前,他每个月的收入少了一千元。她多次到当地组织部门反映问题,并提交了论文盲审证明截图、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料、下课班等各种证明。 “我还向组织部的人展示了我的论文,但他们没有明白,”她说。使用。”
周围人的质疑让她无法辩解。有人问她是否被骗了,是否交了学费。林杨坦言,读《并非全部》,她从未感到羞耻,但各种质疑让她“有点抬不起头”。
2020年,改革后首届三年制在职研究生即将毕业,“林洋人”将走出去走向社会。当发现自己被就业招聘、人才补贴、落户等排除在外时,一些人选择“抱团取暖”,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改变这种状况。
在社交平台微博上,拥有7万粉丝的教育博主@彦同综合兼职硕士生,从2018年开始普及兼职硕士生的概念。账号运营者之一、兼职硕士生刘莉一名研究生告诉记者,一开始他只是想讲述这个群体的求职经历,但后来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粉丝也越来越多。除了做科普之外网校头条,他还发表了《地方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招聘等政策中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况》、网友投稿内容以及相关投诉维权的渠道、方式和进展等。保护。
今年5月,一则新闻称“人才补贴排除‘兼职’研究生,毕业生状告石家庄市政府并立案”。新闻中的原告刘浩哲,2022级兼职研究生,也是上述教育博主粉丝群的成员。
提起诉讼已近半个月,法院尚未开庭。当地政府完善人才补贴政策,正式发文,明确将“国家招收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纳入石家庄市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置补贴范围。根据相关实施细则规定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请资助、享受资助政策的条件、标准和程序。
近日,上述教育博主粉丝中的另一名兼职研究生提起行政诉讼,维权。
丽水市莲都区社区相关回复。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河南大学2022级在职研究生吴金鹏告诉记者,今年毕业后,他计划前往浙江省丽水市就业。他向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和电话咨询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补贴政策,得到的答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待遇,包括领取住房补贴、领取住房补贴等。租金补贴,享受人才公寓福利,认定为F类人才。三个月前天津招考网官网入口,他据此向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和丽水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两国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后,吴金鹏遂向莲都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9月7日,两起行政诉讼案件均被法院受理。
歧视背后:什么是“不是全部”
让周围的人了解什么是兼职研究生似乎是他们的共同使命。林杨记得,刚回老家的时候,大家一听说单位招收了新的研究生,都会和她聊天。然而,当他询问得知自己是一名在职研究生时,很多人都一头雾水,把他和在职研究生区分开来。等号,“那我就得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为什么我被列为‘不完整’,什么是‘不完整’,以及教育部等五部门的文件是如何要求的。”
林杨所说的“文件”指的是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和地方提供表格研究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安置机会。
上述《调查报告》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歧视的最大原因是不少用人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不如全日制研究生。
《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截屏
根据教育部2016年《通知》的定义,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或者社会实践。”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仅在学习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在招生计划、招生、质量标准、证书管理等方面没有区别。
除了招录单位的歧视外,不少市民还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提出质疑,认为其价值不高,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
刘莉表示,两人的全国成绩是统一的。所谓“分数等级”是指校线或院线。 “这个要看学校的报名名额和供求情况,如果大家都想申请兼读制,如果没有人申请全日制项目,或者申请者较少,那么兼读制项目的分数就会是比全日制课程要高。”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表示,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兼职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并没有持续较长,不排除有可能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会与全日制研究生有所不同。研究生之间也存在差异,“当然,也有少数人确实有比较好的基础和研究水平。”他认为,承认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在招聘中,特别是在申请过程中,雇主可以使用兼职研究生被排除在外。 “我认为这种拒绝是歧视性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根据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评价应聘者,不应因学历而歧视。”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陈新忠认为,要改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状况,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考虑适当延长学制,而不是过度增加。学费,并使用制度确保“非全职”研究生的身份。有时间在校园学习并与导师交流。
刘莉表示,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要求严格出入。 “毕业的标准就是所谓的论文,我们的论文不仅需要盲目评审,还要与全日制研究生进行比较。”应该放在一起进行盲审,也就是说纳入学校的学科建设评估范围。”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文辉也持同样观点。他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是保证质量,而这并不是单独由某个环节决定的。 “入口”、“过程”、“出口”同样重要。 “进去的时候就是统一考试,毕业标准就是论文。包括匿名提交、答辩、随机检查等,兼职和全日制的‘进’和‘出’是一样的。”这两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并不相同,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机制。其主体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还不够科学、健全。”
“部分”招生的“隐性失衡”
2016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传统的全日制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要求。两者协调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功能。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其次也帮助考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准确选择单位、学科、专业、学习方式。
此后,兼读制和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合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兼读制生源不足、招生困难等问题。
周文辉告诉记者,本应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主体的在职人员群体,在审核和准备过程中要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初试成绩总体通过率明显低于应届毕业生群体,导致招生、培养单位复试不及格。我们在工作中普遍面临着生源紧缺的压力。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一些招生、培训单位允许和鼓励大量全日制考生转兼职。
上述结果也反映在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两位研究人员发布的相关调查中。为了解统一考试政策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实际效果的影响,本次调查对全国32所高校的部分在职研究生和导师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人员的相关调查。截屏
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在职生比例较低,调整后的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两类学生在申请动机、准备时间和对考试难度的认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986名在职硕士生中,考前就业的仅有95人,占比不到10%,考前应届毕业生891人,占比超过90%。
“这一方面隐性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另一方面也掩盖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应用型、实用性的功能定位。”周文辉说道。
政策层面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增加规定: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招收面向在职就业人员。
在周文辉看来,这一规定再次明确了统一招生政策的初衷。 “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职研究生的生源结构中要保证在职人员的合理比例。”不过天津招考网官网入口,据他观察,“针对性”规定出台后,应届毕业生比例大幅下降,招生“隐性失衡”得到缓解。
《定向》规定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时须与就业单位和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合同,这意味着他们毕业时不再具有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刘丽告诉记者,对于失业的应届毕业生和一些辞职准备考研的人来说,只能请亲朋好友的公司帮他们签入职合同。这些人也开始担心自己在求职时可能遇到的“双重身份”。歧视:“人们不仅因为‘不完整’而被排除在外,还可能因为他们的‘目标’身份而被排除在外。已经有人反映,参加社会招聘时,招聘单位要求‘有针对性’排除。”
对此,陈新忠表示,学校要求签订三方培养协议是为了履行相关文件的规定,担心“非全员”研究生可能与研究生本人及工作单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毕业期间或毕业后。 “其实,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应该实行统一的政策。”
(文中王冉、林杨、刘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