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宜轩 徐光明 徐越 通讯员 曾宪英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峰作报告。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校长滕玉英作报告。
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党支部书记陈连林作报告。图片均为叶云波拍摄
江西的秋天,依然炎热。
在赣西小镇,三位来自北京、江苏的专家前来授课,点燃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 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管理创新到教师教学方法萍乡高专教务管理系统,精彩的报告为革命老区注入了新的教育活力。
“宣传教育队伍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带到了教育第一线,把新的教育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带到了教育第一线,对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萍乡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省长肖国华表示,“对萍乡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近三个小时,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智库专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研究部主任王峰分享了最新政策和实际案例。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赋能,点燃生命之火。”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王峰认为,目前还存在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体育、美育方面过分注重技能训练等问题。
“我深深感受到,教育不能忘记它的起源和初衷,因为高质量教育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让孩子在这个社会里有尊严、幸福地生活,而不是一场考试、一份证书、一场表演……”莲花县城厢小学教师朱丽华说。
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学前教育和0-3岁托育服务,让每个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每个青少年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围绕高质量发展王峰以八个目标为大家勾勒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蓝图。
谈及高质量发展突破要点,王峰认为,要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评价,监测监督义务教育基本质量,实行学生学习与发展同步诊断过程,探索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报告不仅具有国家战略的高度,而且关注人的终身发展的广度,让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了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政策初衷。它启发了我多思考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性,对教育管理工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江西省莲花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延庆说。
“情商教育”引领学校管理创新
“国培计划”第二期带学生的著名中小学校长、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校长滕玉英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情商教育”的概念。
东洲中学是在原薄弱学校海门镇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异地建设的。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学校校长,滕玉英的情感和智育理念日益清晰。
“文化认同是维持学校秩序的‘粘合剂’,是培育师生员工学校意识的深层基础,是任何刚性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都无法替代的。” 滕玉英说道。
她认为,情商教育是一种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特点,营造爱教爱学的校园情境的教育理念、策略和方略。激发师生情感与智慧的共生。 行动的总和。
“推进情商教育关键是人,必须提高团队合作的执行能力。” 为此,滕玉英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校长的责任和使命,并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管理中,通过价值引导和行动叙事感染教师。
“情智教育必须有系统的思考,完善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为此,学校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帮助孩子找到成功经验,倡导体育让生活更阳光,科学让生活更美好”。文学让生活更丰富,艺术让生活更灵活,实践让生活更精彩,仪式让生活更神圣。”滕玉英进一步解释道。
莲花县城厢小学教务主任齐小梅听完汇报后收获颇多:“‘双减’背景下,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着急。作为学校管理层,我们要学习滕校长的经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生。” 缓解压力,享受学习网校头条,也为老师缓解压力,享受教学。”
“我们要用情商教育引领学生共同进步。比如,要保持教学热情,用爱心对待学生;要保持学习习惯,让师生共同进步;要注重“要注重班级集体生活的温暖,善于捕捉和弘扬班级正能量,让班级更加温暖。”莲花县房楼中心小学教师赵倩说。
呼吁“双减”下的教学改革
“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讲座一开始,北京豆各庄中学原校长、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陈连林向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
陈连林从课堂、课程、教学研究、专业阅读四个维度论述教学管理。 他的见解背后隐藏着他26年的教育经验。
学生太多需要照顾,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这是很多老师上课时遇到的烦恼。 听完课后,陈连林发现,课堂上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班级学生人数并不成正比。 “课堂应该是一个以学习为主体、学生受到尊重、获得快乐的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校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在陈连林看来,要精心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来塑造各学科的课堂行为,为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留下个性化的教学空间。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产品。 陈连林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课程开发能力。 六年前萍乡高专教务管理系统,陈连林来到豆各庄中学,这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面临学生资源不理想、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 从课程建设入手,陈连林打造了“人性化”的田园课程,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融入其中,寻找教育与大地、育人与农耕、种子与成长的隐秘联系。
“学校应鼓励跨学科教研组设计和开展专题活动,激发教师的学科创新能力,避免学科中心的孤立。” 陈连林说道。
课后服务也需要打造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讲座现场,陈连林展示了两份课后服务时间表:一张时间表上,三年级背诵古诗词,六年级表演课本戏剧;一张时间表上,三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六年级学生表演课本戏剧;一张时间表上,三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六年级学生表演课本戏剧; 另一张课表上,一至三年级由六位老师负责绘本分级阅读,五至六年级为日常生活口语课程,由四位老师负责。
“专家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思维的碰撞。” 莲花县房楼镇罗城小学教师尹娟娟表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生成者,应该避免教学管理闭门造车,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融合多种元素,走进学生心中。
本报《莲花》9月2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