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一级建造师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一级建造师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一级建造师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一级建造师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一级建造师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建设工程教育网一级建造师单科基础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建设工程教育网一级建造师超值精品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建设工程教育网一级建造师高效取证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建设工程教育网一级建造师无忧通关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建设工程教育网一级建造师试听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一级建造师 > 新能源汽车“人才荒”如何破前7个月销量暴增200%

新能源汽车“人才荒”如何破前7个月销量暴增200%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4-04-20 16:17:56

原文链接:/cj/2021/08-31/.shtml

人才缺口巨大,汽车制造业持续上演“人才争夺战”——

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人才荒”

前7个月销量同比猛增200%、钠离子电池取得重大突破、特斯拉大幅降价……近期,新能源汽车各种方式频频上热搜,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从最早很少有人关注的“绿牌”,到现在频频占据C位,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高光时刻。 不过,展望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诸多短板需要填补,人才匮乏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网校哪个好,车企不断上演“抢人大战”,岗位需求不断增加。 尽管企业在加薪、抢人方面并不无情,但也时常感叹“找不到合适的人”。 这种日益严重的“人才荒”一方面体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错位:IT人才不懂汽车,汽车专业不懂计算机

今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程仁杰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 七年前,作为一名资深“车迷”,他如愿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七年后,硕士毕业,他成功加入小鹏汽车。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好,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程仁杰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说几年前,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还抱有观望态度,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与传统汽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真是好吃”。

历史上,燃煤蒸汽机火车和燃油内燃机汽车引领了能源革命。 当前,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正在引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四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新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官网_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0年2月,国务院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2035年我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销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增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部门车辆将得到充分利用。” 电气化”。 这不仅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 在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也成为招聘市场上的“烫手山芋”。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增岗位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等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近三倍——同年。

不过,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也指出,预计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存量仅为7.2万人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当年该领域人才净缺口最高为3.7万人。 。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IT背景人才不懂车辆系统工程,车辆专业人才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融合难度大,智能网联人才需要高素质人才。”这些知识的深度整合。” 清华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院长李建秋指出。

“车辆已逐渐从传统的机械产品转变为集机械、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能源电力、交通、材料等诸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移动空间和交通系统。” 李剑秋表示,智能电动汽车的知识体系正在重新建立,其跨学科的广度和融合的深度正在迅速拓展。 车辆工程学科也需要转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重构:多学科融合,智能汽车行业新定位

从油车到电动汽车,从动手组装到负责一个小组装,再到协调整车……清华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直博生胡家义,本科时就参加过学生方程式比赛,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切。 完成锻炼。

“我的专业是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但我的学科涉及系统建模与控制、机械、电机等。” 在胡家义看来,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极大丰富了车辆学科。 这种内涵使其成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 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胡家义表示,“发展机会很多,就业前景也很好。”

然而,对于一些传统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由于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原本应该得心应手的工作却变得“无从下手”,甚至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适应。 有企业表示,通过理论课程培训、OJT(On the Job)培训等,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1至2年的时间才能熟悉“新四化”领域的基础知识,而需要3至5年的时间。几年才能独立承担一些测试和编程,需要8到10年才能成为一个经验丰富、成熟的人才。 即使是具有一定相关专业背景的内部人才,也需要一定时间的专业成长,很难从一开始就直接胜任核心算法、控制等关键岗位。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官网

李剑秋直言,问题要从大学培养体系的源头解决。 “需要明确新时代智能电动汽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定位,从而重新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让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选择行业需要的各类课程。 并设定适当的训练目标。”

近年来,“智能车辆工程”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国内一些高校也相继对车辆工程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探索更好的培养方案。

为提高学生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兴趣和能力,清华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针对本科新生开展了“汽车发展与能源环境”研讨会,由欧阳明教授主持。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教授讲课。 该课程聚焦热点话题、名师授课、深入讨论,成为学员们口口相传的明星课程。

2016年后,北京理工大学还在选修课中设置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模块,供初、高中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程后选修; 2020年起,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将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纳入汽车技术、汽车理论、汽车构造等基础课程。

“学生在学习汽车结构时接触电池结构,在学习汽车理论时学习电控知识,在学习技术时了解功率模块的加工技术。这样,学生就会从纯机械方向向复合方向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负责教授林程说,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如何结合学科优势成为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人才的关键突破口。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锡春介绍,学校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形成特色、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先导,以优势学科为骨干,加强学科协作和交叉融合。

在华南理工大学,3D打印实验室、激光切割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前沿科研平台吸引了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和研究。 此外,学校还相继设立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实验班等交叉学科试点班,设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辅修微专业建设项目,构建了以交叉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体系。 “未来创新实验室”平台。

变革:聚焦“卡脖子”问题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

2019年冬天,在内蒙古海拉尔,北京理工大学的车队在夜色中驱车前往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湖区。 他们肩负重任——冬奥会使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是否耐用? 实验数据将会给出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_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官网_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

“低温是电动汽车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大家总说北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减半,会出现‘里程焦虑’。如果能靠举办冬奥会,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带动产业发展,还能惠及消费者。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博士研究生田宇和他的同学们都很有动力。在实验室做研究、发表论文,没有这样的快乐。”

学校结合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牵头对企业生产研发中的技术问题进行细化攻关,再由企业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研究成果产业化——在北京理工大学,这已经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典型实践模式。 在近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中,通过本科生创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以本科层次的团队参与项目,通过实验提炼科研问题。

“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于本科生来说,特别注重知识基础的全面性,对于研究生来说,特别注重专业性高于全面性。对于科技创新来说,科学与技术科技管理和科技战略人才,更注重创新能力、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思维,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推动产业发展。高层次、全面发展的汽车人才。” 李剑秋表示,清华车辆车辆学院鼓励导师指导博士生参与实践项目。 项目中,欧阳明高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冯旭宁作为博士生第六完成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李亮教授指导的博士生王翔宇,旨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致力于研究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的“卡壳”问题,并作为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2020年12月举行的新能源智能汽车生态高峰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在致辞中表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要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其中,加强跨界与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非常重要。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等专业实施了“五维一体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亿纬锂能等企业实施了培养方案、课堂教学、毕业设计、方程式大赛等毕业生质量评价等五个维度深度介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此外,学校还与广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广州敏洛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实践教育平台。

在行业专家“进来”的同时,华南理工大学的老师们也在带领科研团队和创新成果“走出去”,努力解决行业难题:以推动超精密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针对动力电池,吴显明智能工程学院与动力电池制造公司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 目前,该技术成果已应用于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生产。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问题,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与比亚迪开展合作。 该项目开发的高效节能混合动力发动机已搭载于比亚迪唐、宋Pro、秦100等王朝系列双模车型; 针对电池模块散热问题,学校与中山大洋电机联合开展产业化研发,提出了基于高效相变热管的传热技术冷却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新增97247.68万元为公司带来的产值。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 采访中,程仁杰坦言,在校期间,他和导师一起做过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科研项目,这让他在找工作时很快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教授袁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坚持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双管齐下,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和桥梁,把一些好的技术和理念推向产业,加快应用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

(本报记者 张云 吴春燕 杨飒 周世祥)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