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的最好时期,不能说永远是第一,但永远走在前面。这个学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很多实习医院,各有各的优点。”
撰写者 | 严小六
《医学界》连续发布第八届“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 近三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或第一或第二,排名领先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在今年6月发布的“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中,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大医学院和北大医学院。 据《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外科等四个学科位居我国内地大学第一。
“与谢北复交,湖南统一中国”,这是中医“八老”的简称,几乎是每一个医学生的心愿。 历经百年风雨,“老八校”虽然仍是中国医学院校的“第一梯队”,但其在各类排名中的排名和社会认知都发生了变化。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在迅速崛起。
老西门,上海第二医学院。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三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合并
在上海,思南路、重庆南路是国内游客不出国门也能体验法式风情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有成群的法式斜屋顶红砖建筑,有的位于交大医学院内,有的位于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这些建筑曾经属于法国人创办的震旦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同年11月5日,震旦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11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896年)、同德医学院(成立于1918年)三所私立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 医学院的“1.0版”——上海第二医学院,是上海市属高校。 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第二医科大学的校徽很特别。 中间是一根象征药神的蛇杖。 下面的“JAT”三个字母表示学校的起源,分别指圣约翰、国泰、同德。
三所学院各具特色。 圣约翰大学是上海最古老的教会高等学府,其医学院被誉为“中国名医的摇篮”。 颜福清,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 胡兰生,骨科专家、中国红十字会原副会长; 蒋绍基,中国消化内科创始人之一; 张丽珠,中国大陆首例体外受精创始人; 中国过敏学奠基人之一叶士泰……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震旦大学是在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支持下成立的。 一个广为流传的细节是,该校培养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都是用“左手打结”。 这样,外科医生就可以右手握住两到三个器械,在止血钳和剪线刀之间来回切换,相当于自己缝合、打结、剪断、拆线,无需他人协助。 据说,这是欧洲培养外科医生的传统,强调独立,成为一名“能为世界做所有工作”的全能外科医生。
同德医学院由中德医学会创办。 学校的课程特别注重德语,并聘请德国教师。
纵观交大医学院的发展历史,“强语言”一直是其一大特色,这或许与其起源有关。 在最初的三所合并中,圣约翰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哈佛”。 它由圣公会主办,是中国最早实行全英语教学的学校之一。
唐振铎,我国胃镜先驱者,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后任第二医学院教授。 教学时,唐振铎在法语课教学时全部使用法语,在英语课教学时全部使用英语。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高文,1983年毕业于第二医学院。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唐振铎和另一位消化内科专家徐嘉余教授都精通英语和法语分别。 和老师查房时,他们经常用英语和法语互相调侃,比比看谁的外语更好。
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提出,教师上课必须使用外语。 当时,交大医学院与巴黎第五大学、巴黎第七大学、马赛第一、第二医学院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提出,要全面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首先要知道国外是什么水平,学习外国人的经验,而语言是必经水平。 1987年,经原卫生部同意,学校还成立了“国家医学法语培训中心”。
强强联合,“好榜样”
200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组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6年,我国共发生大学合并案例431起,涉及院校千余所。 交大医学院是这波大学合并浪潮中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的最后一次“联姻”,它吸取了前辈的经验。
合并后,沿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旧校徽,人事、财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不变。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并称为交通大学医学院,但第二医科大学的整个机构设置保持不变。 ……结果是教学、临床和科研没有受到任何影响。”2010年《科学时报》的一篇文章称。
这种合并形式在教育部2005年合并批复函中明确同意。 复信显示,合并后的交大医学院仍保持许多“独立”和“不变”的特征,包括享有必要的办学自主权、管理运营相对独立、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等。民事活动。 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行政级别、干部任免、资产隶属关系、预算和行业管理关系以及上海现有财政分配渠道等保持不变。 党政正副领导干部的任免,由上海市委征求教育部党委意见后暂行决定。
回信的“工作备忘录”还特别指出“做好财务安排”。 其中包括保留单独账户、独立核算,原有财务余额将继续保留并专供交通大学医学院使用。 上海地方财政拨款必须逐年增加。
保持行政管理的独立性,有利于避免医学院管理架构与其他专业的扁平化,保持院系管理的原貌。 这是关于尊重和保护医学院的人员配置。 财政拨款渠道不变,大大减少了合并对办学的干扰,也让医院可以不用担心资金问题,做重要、实事。
2015年《解放日报》报道称,合并后的交通大学医学院探索形成“部市共建”新模式……两校合并后,“两所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建设随后启动,学校建立了集疾病预防、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于一体的转化医学体系。 此举得到了国家和上海市的支持,建设总投资13亿元。
上述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婚姻”带来的摩擦和影响。 剩下的就是合并带来的好处。 首先是生源的变化。 据教育部批复,交通大学医学院采取独立招生代码,吸引全国有志于医学事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合并后,“上海交通大学”的声誉叠加,医学院的外省市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前述《解放日报》文章显示,合并十年来,交大医学院招生分数线逐年上升。 作为独立招生的医学院,在与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等综合性大学并驾齐驱的部分省市,排名位列前五。
此次合并还带来了强大的科研支持。 谈到并购,王振义曾坦言:“医学是要竞争的,它有很多基础研究,比如工业和医学的融合。我们现在做的很多手术,比如瓣膜、心脏、关节手术,等等,都与行业有关。” 合并头10年来,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实力稳居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医学院校第一。 2011年至2015年,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国家科技进步奖数量、医学SCI收录论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学科。
据官网信息,截至2022年6月30日,交大医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工程院院士15名、欧美外籍院士14名、25名学校(系)、附属医院12所。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13年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在风湿科、麻醉科、骨科、内分泌科、烧伤科等领域始终位居第一梯队。特产。
“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1947年底,叶世泰从东吴大学医学预科转入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他回忆说,临床课都是由上海的名医授课。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原副院长周亮回忆:“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有组织学的王一飞、生理学的徐友秋、药理学的金正军。” 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卫生学和细菌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是被誉为儿科大师、有南高(景朗)、北朱(辅堂)学说的高景朗……他们已经是著作丰硕、成果丰硕的著名教授,也曾走上讲台,经常讲授150人以上的大课,而且“讲课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1988年,王一飞升任尚二医科大学校长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2022年庆祝交大医学院建院70周年的视频中,王一飞回忆道,“十多位一级教授都已年过八旬,年老体弱。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有一个严重的人才缺口。” 对此,他们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打开破格促销的“大门”,让“后浪”汹涌澎湃。
王一飞介绍,“非常规宣传”有“三公开”,即公开举报、公开辩护、公开投票。 每位报名参加“挑战”的老师可以上台发言10分钟,每位老师可以回答3个问题,其中一个必须是英语或法语。 1988年第一次“破格晋升”答辩中,7人晋升正教授,18人晋升副教授。 全体25人受邀上台接受鲜花和证书。 王一飞感叹,如果当时不这样做,学校可能会落后。
相关制度实施13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晋升的有130人,其中一半以上后来成为国家突出贡献者、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1984年王振义升任院长以来,交大医学院历任院长、院长均是“二博士”。 公开信息显示,沉晓明、陈国强等人均获得“破格晋升”。 陈国强1996年博士毕业,7月参加工作。 12月,他在“破格晋升”制度下被公开“殴打”上海交通大学排名,成为副研究员。 三年后,他再次“出击”,成为研究员,随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之后,上述制度暂停,2016年重新启动。与上一次致力于弥补人才缺口不同,本轮“破格晋升”旨在缓解人才发展的制约。 时任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的陈国强说:“按照现在的制度,博士毕业10年后,你仍然不能成为副教授。成为副教授后教授,你要等15年才能成为正教授,头发都白了,没有了你,年轻人怎么能发展呢?”
截至2022年1月的五年间,交大医学院新一轮“破格晋升”总体通过率达55%,平均年龄35岁,最小31岁。 “这在以前的医学领域是不可想象的!” 有评审专家分析,高中生从18岁进入大学开始,学士学位需要5年,硕士学位需要3年,博士学位需要3年。 他必须年满 40 岁才能申请。 只是高而已。 “破格晋升”大大放宽了人才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真正体现了“推倒资格墙,让年轻人才跳出来”。
有了人才,学科建设就有了起点。 1999年发表的《论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一文指出,从上海大学的发展来看,高度重视、狠抓学科建设的学校,科研成果就会多,学校就会发展。快点。 文章特别点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称经过10年的努力,基础医学院已经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院跃升为全国前三名的学院之一。 根本原因在于“使用、培养、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 并通过领军效应,推动优势重点学科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长期保持优势。
特色学科和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后,人才培养可以组织梯队,一代又一代都有“接班人”。 例如,上海血液病研究所在王振义院士的指导下,培养了陈竺、陈赛娟两位院士,为第二代学术带头人。 通过两人的努力,他们培养了第三代学术带头人陈国强。 在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张涤生院士的指导下,组织工程学领军人物曹宜林脱颖而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国际航线
现在我们有了人才梯队,“第二个问题来了。” 王一飞解释说,1978年改革开放后,学校陆续选派人才出国留学,但回国率较低。
现代医学在欧洲和美国萌芽、发展和壮大。 要想长期学习最先进的现代医学,就必须走出去。 对于交大医学院来说,走出去、引进来、拥抱多元文化是根植于我们血液中的基因。 “我们是一所混合型学校,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点。” 王振义说道。
据交通大学医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视频介绍,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学校逐步探索出三种有效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采用“配对组”的方式,组织优秀学科人才“组团”出国,学习先进技术、掌握前沿学科。 这种学习目标明确,周期短。 为了解决心脏外科难题,中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王以山曾率领10名外科医生、助理、麻醉师、护士组成的团队前往美国旧金山半年时间的培训。 未来,医学院和医院需要开发其他技术等,或者派遣另一个团队。
第二种模式被王一飞称为“放风筝”。 学科带头人在国内,把团里的优秀青年送出去培养,“风筝线”就在学科带头人手里。 ”每年,(原第二医科大学)校长范冠荣都会与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飞越重洋,看望海外的第二医科大学学生。虽然表面上只是八卦2002年《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
对于每一个从这里毕业然后出国的人,学校都会为他们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 它的作用是记录海外学生的每一个工作步骤和每一个成果。 一旦出现优秀人才,学校一定会抓住。
1984年,陈竺从第二医科大学到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担任外籍住院医师。 次年,转攻读博士学位,主修分子生物学。 毕业时,他的论文《白血病T细胞变异基因研究》被法国同事认为是该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学校多次拨打海外电话到陈竺在法国的公寓,并多次邀请他回母校讲学。 1989年7月,陈竺回到母校,迅速组建了第二医科大学血液研究室。 短短两年时间,该实验室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白血病诱导和分化机制的世界级文章。 与此同时,1990年,陈竺通过“破格晋升”机制从讲师晋升为研究员。
2002年,39岁的陈国强教授通过科技部评审,成为继陈竺、曹依林、盛惠珍之后医学院第四位首席科学家。 当时,第二医科大学成为上海高校中“酋长”最多的大学。 《中国教育报》称,其中三人是货真价实的“海归”。 他们离开了第二医科大学,又回到了第二医科大学。
范冠荣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放走人才其实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决定”。 学校在引进海外人才时,关注的不是学历和资历,更多的是在这些人身上体现出的国外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热点和难点。 学科的发展依赖于这些信息。 第二医科大学海外留学生数量众多,为学校选择该信息提供了条件。
三是王一飞所说的“最好的办法”是积极推进与国外医科大学的办学合作。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小儿心胸外科的开拓者丁文祥在小儿心脏外科方面已经位居全国第一,他还想继续提高。 当时,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下,丁文祥所在的上海新华医院与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达成了为期五年的合作。 后者率领小儿心血管外科团队来到上海指导国内首例大血管错位矫正手术,考察了国内小儿心脏外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详细的“查漏补缺”课程。 到合作第五年,上海新华医院取得了成功,开班接收高级学员,播撒了知识的种子。
“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不能说我永远是第一,但我永远走在前面。这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实习医院很多,每个有着自己的优势。(同学们)这样的有利条件我应该非常珍惜。”王振义在2022年交大医学院70周年校庆视频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