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春意盎然,国泰民安迈入牛年。
如果要选十二生肖中口碑最好的动物,相信很多人都会投票给“牛”。 用牛说吉祥的话,首先想到的就是“牛转世”、“牛生机勃勃”; 用牛来提炼形象时,大多是带有诚实、忠诚、坚韧等优良品质的好词。 而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牛与人类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牛年的到来,本报特邀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东,解读“牛文化”中隐藏的东西。
有关牛的典故、成语都富有文化底蕴
现有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驯养牛。 据此可以判断,与牛有关的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有不下7000年的历史。 关于牛的典故、成语数不胜数。 李东以“庖丁杀牛”为例。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典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由此衍生出的众多成语。光是‘庖丁杀牛’这个典故,就衍生出了八个成语。比如我们常说的‘有人有鱼’、‘执感满之’。 “庖丁杀牛”的典故除了出自《庄子·养生主》之外,还有“庖丁杀牛”、“有人有鱼”。 “志感满志”,还有几个不太常用的成语,如“目无圈牛”、“管治神行”、“皮西道友邪”、“心法与身”、“山道而脏”等。
《庄子·养生大师》里有一段关于宰牛过程的一段话:“虽至终,见其难,故谨防备,回头而止。” ,动作很轻,刀已经切开,就像土掉在地上一样,我拿着刀站着,环顾四周,感到很满意,然后把刀藏了起来。” 意思是屠宰牛的时候,丁屠夫非常小心,因为牛筋骨交织的地方很难割。 此时,他高度戒备,精神和目光集中,动作缓慢,刀轻动……最后,描述了他杀牛后的状态,他手持刀站在那里,环顾四周,对自己高超的技艺感到满意和满足。 后来,“满意”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
李东简单普及了一些与牛有关的成语:“大锤小试”比喻有大能的人,先在小事上略施展才; “牛衣同哭”形容夫妻在贫穷的时候一起度过难关; “牛尿马蕈”是指没有价值但又不是没有用的东西; “牛釜煮鸡”比喻人才浪费; “牛马用皂”比喻人才与庸人的混合; 还有“一牛九锁”、“九牛一滴水”、“九牛二虎之力”、“泥牛木马”、“泥牛入海” 、“少牛角马”、“破坏牛宴儒”、“苍蝇斗牛”、“满屋书”、“问牛识马”、“老牛舔”牛犊”、“抱牛耳者”、“牛负重”、“吴牛望月”、“初生牛犊不怕虎”、“儒生多如牛毛”。牛毛如牛,成功者如麒麟角”、“怒牛”、“马归来放牛”、“鸡尸随牛”、“鸡口随牛” ”、“多如牛毛”。
几乎每一个“牛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牛郎织女出自古代神话传说; 《五牛月气喘》出自南宋《世说新·言》; “犀牛望月”出自战国时期的《观音子·五镜》等,这些词语不仅在各国语言中频繁使用九牛一毛的意思,而且千百年来催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创作。 如今,博物馆里还藏有大量的传世文物。
现代人对牛的称呼都是褒义词
除了成语之外,牛也经常出现在一些日常用语中。 这些词的原始含义和现在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例如,“执牛耳”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就很高。 很多人只知道它在一些竞技游戏中用来表示“第一名”,但不知道这个含义从何而来? 执牛耳和第一有什么关系?
李东解释说,典故、成语的演变非常复杂,对“纸牛儿”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一般来说,“知牛二”原意是“主持诸侯会议的人”,后来逐渐演变为首领、第一的意思。
在古代,皇帝会召开会议来团结诸侯,并会在会议期间取牛血和牛耳朵,这意味着他们将血誓结成联盟。 “抓住牛耳”的人可以说是主人。 从理论上讲,主人是具有一定地位或道德高尚的人。 经过逐渐演变,“抱牛耳”有在某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意思。
此外,“孺子牛”等词语的原始起源与现代人的解释和认知也存在诸多差异。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的一个故事。相传齐景王非常疼爱他的一个儿子,有一次,他和儿子玩耍时,为了让孩子开心,他嘴里叼着一根绳子,让儿子牵着,结果孩子不小心摔断了牙齿,后来他的大臣们用“孺子牛”来形容这件事,所以就有了这件事的最早含义。一句话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爱。”
但在现代人的认知中,“孺子牛”多用来指代愿意为群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李东解释说,这是因为现在公众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而认识了“孺子牛”这个词。 他在《自嘲》中的名句“冷眉面对万千批评,低头甘做孺子牛”经常出现在考试中。 在这部作品中,牛孺子所指的就是现在大家所理解的。 这也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底和影响力。
强的
牛作为十二生肖中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不仅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千百年来,当文人墨客用诗歌来歌颂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关系,抒发对世间万物的感情时,“牛”在画面中出现的次数实在是不计其数。小的。
许多有关牛的诗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其中“冷眉迎万众非,低头为子甘牛”英语作文,至今仍是文学爱好者喜爱的名句。
李东还对一些经典诗词中的“牛”进行了解读。 他说,鲁迅先生笔下的牛无疑带有积极的内涵,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对牛形象的理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和鲁迅一样,也喜欢用牛来抒发感情,并在作品中多次描写。
王安石在《答胜鱼农具诗十五首》《牛》中写道:“朝耕草,夕耕水,朝耕至露,晚上耕种到月亮升起,我一分钱也没有赚到,而我的主人却有几千箱粮食,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它们不过是我的同伴。” 这样充满感情的诗句,不仅歌颂了黄牛们无怨无悔的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而且也隐含地契合了王安石的个人从政经历。
宋代名臣、民族英雄李纲也以牛为题材,将个人感情投射其中,留下了流传至今的代表作《病牛》。 “耕千亩,收千箱,谁管我累不累?只要能喂饱众生九牛一毛的意思,我就算有病,也要躺到夕阳下。” 全诗是从耕牛的角度写的。 它辛苦耕耘了一千亩良田,赚来的粮食装满了粮仓。 此时的牛早已筋疲力尽,浑身是伤。 但为了让众生吃饱,老牛不顾病痛,宁愿倒在夕阳下。
写这首诗时,李纲正经历仕途重大挫折。 他把自己比作一头牛,表达自己为国家、为人民艰苦奋斗、甘于牺牲的精神。 这首诗也被后人视为“以手写心”的绝佳范例。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长期定居乡村,写下了许多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诗篇。 其中一首《放牛词》广为流传。 “你的牛有弯角,我的牛有秃尾。我们短笛长鞭,互相追逐到南山东山。夕阳西下,草远了,牛走着。”慢慢地,只有我知道牛累了,我在牛身上唱歌,晚上回到家,我就躺在牛旁边,我不担心放牛。很多年了,但我害怕付租金和卖掉我的牛。”
这是乐府诗的摹仿。 寥寥几笔,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十分生动的景象:两个手持短笛、长鞭的牧童骑着牛,在山间追逐嬉戏。 它们有时在牛背上唱歌,有时靠在牛身上玩耍,晚上则和牛一起睡觉。
能写牛的不只是古人。 近几年中小学生语文考试中,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名作《老黄牛》多次被列入试题。 “荒地里都是水和泥,牛深耕,努力工作。老牛也知道时间的宝贵,努力工作而不被鞭打。”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很多考验点。 聪明人你能准确理解这首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