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考试
论述考试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宋国有一位财主,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给弄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的话,会有人来偷的。”隔壁的一位老者也说了同样的话。到了晚上,财主家里果然丢了很多东西。财主觉得儿子很聪明,怀疑是隔壁的那位老者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事。时至今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能听到类似的故事,但也常常看到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情感的亲近与对事物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度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是怎样的关系?请以“情感的亲近与对事物的认识”为题,写一篇文章。��
问题分析
以“情感贴近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更能体现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高考作文既具有选拔功能,又具有引导中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引导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中学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另一方面是高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提示作用。在形式上,高考作文包括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考验学生对某种文体的掌握和对某种事物的理解方面各有优势,而2003年的“话题”作文不仅为考生提供了《韩非子》中的寓言,在文章的构思和选材上开拓了考生的思路、激发了考生的灵感。 也就是说,它作出了一些提示,这样难度稍微降低了一点,但必须以“情感贴近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来写,这个限制使得难度稍微高了一点。公平地说,这样的话题给考生很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或者说让学生在一定的限制下自由施展才华,以考验学生写作能力的高度,也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尽其才,各展所长,各显其能。高考作文的题材也应该尽量广泛,范围要尽量宽。以近几年的考题为例,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如果记忆可以移植》,涉及科学发展和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涉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认知方法;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诚信》,涉及对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发展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心的选择》,涉及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而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情感的亲近与对事物的认知》,则让考生去探索我们在面对事物时,是受情绪影响,还是从感性还是理性的层面去思考。从以上可以看出,高考作文的内容每年都在变化。这提醒我们,学生可以写作的内容非常广泛,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如果高考作文题目内容一成不变,今年是“海”,明年是“天”,后年是“人”,其结果只会使教学变得单调,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2003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应该说是一个体现素质教育、符合教学大纲、更能发挥考生水平、更能考查考生真实水平的好题目。
(傅旺华)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卷一
论述考试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鹰从灵鹫山上俯冲下来,叼走了一只羊羔。��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它想: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本事,那该有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俯冲的姿势,努力练习。
有一天,乌鸦自以为练得很好,便从树上猛扑下来,扑到一只山羊背上,想抓住山羊飞起来。可是,它的身体太轻,爪子又缠在羊毛里,无论它怎么扇动翅膀都飞不起来。最后,它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家的孩子看见了这只乌鸦,就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名字的鸟。”孩子摸了摸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太可爱了!”
要求充分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构思,独立确定主题、风格、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意义写作,不要抄袭,不要剽窃。��
问题分析
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模仿老鹰捉羊的寓言故事,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整体含义或“选择一个方面或角度构思作文”。从形式上看全国高考作文,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主题、体裁、题目”,也体现了话题作文的一些特点,使高考题型的稳定性得以延续。
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究材料,准确把握其含义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方面(或角度)呢?其中的鹰也许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结尾的牧羊人和孩子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了自己名字的鸟”,明显是在批评它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好高骛远,喜欢模仿别人。由此,自然也符合题目的意思。牧羊人的孩子“摸了摸乌鸦的羽毛”,足见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觉得乌鸦“很可爱”,这番言论或许让很多考生感到困惑——这只乌鸦的“可爱”究竟在哪里?材料对乌鸦是持积极还是消极态度?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有“雄鹰翱翔天空”的追求。 我们可以充分肯定甚至赞赏其“追求卓越”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为。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则寓言:把牧羊人的话看作是一种世俗的、传统的观念,而乌鸦模仿老鹰的行为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行为,因此只能以悲剧收场。与牧羊人的话产生共鸣的考生可以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创作自己的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也不无道理。我们可以把他的话看作是一种现代的、创新的、更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尊为悲剧英雄英语作文,从而更加深刻、丰富地理解题目的内涵。
写出一篇优于他人的杰作。��
参考思路:1、乌鸦之所以被抓,是因为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刻意模仿别人,一切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2、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想不到的事,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值得鼓励的。3、呼吁善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和愿望。4、不同的人看待同一对象、同一动作,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注重材料整体意义)。总之,这道题思路上偏向开放性,比往年“诚信”等题目更能考验考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考生放下身段,表达独立见解,写出富有个性和灵性的佳作。
(唐慧忠)
优秀作品
我绕着树转了三圈,但我能找到哪根树枝来依靠呢?
河南考生
“月明星稀,鹊南飞。绕树三圈,寻得哪根枝?”这是曹孟德《短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问问自己“依靠何处?”——问问自己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鹰凶猛、强壮,飞行速度迅捷,从秃鹫峰顶俯冲而下,捕捉猎物,这是它的生存本领全国高考作文,也是它依附的“枝条”。乌鸦生来柔弱,却只是模仿鹰,自然事倍功半,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意料之中。诚然,它的精神值得称赞,但却忘了考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对于事物和人来说都是如此。
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坚持的“枝干”,人生才能走向巅峰。
孔子这位大老师,最初立志要建立一个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后来周游列国,失败后,隐居办学,成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弟子遍布天下,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本分”,人生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年轻时总被人嘲笑相貌丑陋,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反而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默片喜剧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不得不说,他事业上的成功,和他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发挥自己长处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原本是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学生,但当他觉得大学所教的东西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计算机研发和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及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但道理是一样的,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枝”,人生才能绽放出光芒。
乌鸦刻苦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它不能自我肯定,注定会失败。��
“我绕着树走了三圈,可哪根树枝可以靠呢?”我绕着树走了三圈,可没有树枝可以靠。��
人不仅需要有战斗的勇气,更需要认识自己,两者兼备,才能成功。��
有了自知之明,加上努力,光明就在眼前,努力了就会发现——“绕树三圈,总有一根树枝可以依靠!”
【名师点评】��
文章突出的优点是考生对所给材料意义的把握准确,分析论述全面、辩证。在肯定人要有“勇于斗争的精神”的同时,作者提醒我们“要认识自己”,强调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进而“走向成功”。引用曹孟德的诗句作为题目并贯穿全文,恰如其分,自然、朴素、典雅,是立意的一大亮点;在阐述观点时,事理结合,引证广泛。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事例涉及古今中外,极具说服力。此外,语言表达简练清晰,富有张力,也是本文的优点。
(唐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