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这份小学生春节手抄报。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
春节拜年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父母带着孩子出去走亲访友、拜访长辈,朋友之间也互相拜年、祝贺吉祥之语。晚辈要叩头以示尊重,这叫“拜年”。主人家会用点心、糖果、红包等热情招待。其实小学生新年手抄报,春节拜年大有学问,春节的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还有探亲访友的命令:
正月初一,人们拜年本家亲人;初二、初三拜年母舅、母姑、岳父岳母等,一直到正月十六。这种习俗在宋代就已盛行。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这样描写北宋汴京:“十月一日,大年初一,开封府闭门三日,士庶民一早互相祝贺。”清代时,拜年礼仪得到升华。 清代文学家顾铁青在《清嘉录》中记述:“男女依次拜完家长后,主人便率领晚辈,到邻里亲戚家串门,或派儿女代为祝贺,谓之‘拜年’。即使一年没见面的人,此时也要登门拜年……”一般来说,同辈人拜年,只要鞠躬说句话就行了。
第一、在家拜年。大年初一早上,晚辈起床后,首先要拜年长辈。当然,受了拜年之后,长辈们一定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也别忘了拜年邻里的长辈。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因此,拜年邻里长辈仅次于同族长辈。一般来说,邻里长辈也会给“压岁钱”。
第二是走亲拜年。初一或初二要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小学生新年手抄报,带礼物回家。进家后要向佛像、祖先像、牌位叩头三次,再依次向长辈下跪。
接下来是问候礼节。如果是朋友问候,一进门就对着佛像叩头三次即可。如果和主人是同辈,则只需鞠躬双手即可。如果主人比你年长,你还是要主动下跪,主人要从座位上起身假装扶你,说一声“不必客气”,以示谦卑。一般来说,不宜久坐,说完客气话就走。主人收到问候后,要择日回礼。
拜年的方式很多,发短信、贺卡、礼仪电话、电报等都是新的拜年方式,在送贺卡的同时,人们还会附上名片。
古时,邻里亲友若多,来不及一一拜访,便会派佣人送来名片,向他们拜年,这叫“飞牌”。每家门前都贴上写有“受福”字样的红纸袋,盛放飞牌。此风俗始于宋代上层社会。清代《烟台月令》记述北京新年:“此月,牌飞,空车离,已成风尚。”家家户户都专门设门簿,记录来客往来和飞牌。门簿第一页往往虚构四位来客:一位是寿百龄老者,家住百岁坊巷;一位是富甲一方的富翁老者,家住元宝街;一位是贵人无忌,家住大学士牌楼;一位是福禄双全的福翁老者,家住五福楼。为求吉祥如意,福气满满。 春节寄贺年卡,是古代人们互送飞卡习俗的传承。
古代文人雅士热衷于互相送贺年钻。贺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卡,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来的。据清人赵翼考证,西汉时无纸,人们便用竹木削成刺,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称为“名刺”。后来人们又用红色毛线在锦缎上绣字,做成“名片”。东汉以后,用纸代替木材,称为“名纸”。六朝时简称“名”,唐代称“门形”,宋代又称“手刺”、“门刺”。
新年祝福语:
注意着装整洁,适当穿点好看的衣服,给人以喜庆的感觉。注意称呼规范。选择合适的时间拜年,必要时提前告知主人,以免白跑一趟。如果不吃饭,最好是上午9点到11点之间。
1、最好穿新衣服,以暖色为主,最好是红色,既营造喜庆气氛,又有招福避邪的传统意义,忌讳穿全黑或全白的衣服。
2、穿新衣服。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话说,“不管有钱没钱,过年都要理发”。拜年时,头发一定要干净整洁。
3. 不要过早拜年。互赠礼物时,越早越好。确保他人得到充分休息,并找个合适的时间拜年非常重要。
4. 拜年时,避免说不吉利的话,例如死亡或疾病。不要夸大不好的事情,例如离婚、有人生病等。
遇到长辈、同辈,要事先了解该如何称呼,以免尴尬,让人觉得不礼貌。要适当说吉利的话,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祝贺语。谈话时要选择双方都愉快的话题,避免谈论悲伤伤感的事情。不要多嘴、多说废话、争吵太激烈,要在轻松愉快、友好自然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真实的祝贺之情。举止、姿态要文明。
庆祝春节的常见方式:
第一是叩头,就是跪下磕头,现在农村一些晚辈给长辈拜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给上辈长辈拜年时,仍要行此礼。
二是鞠躬行礼。行礼的姿势是双手合十,向前举起。不能乱举双手,男士要举左手,即男士用左手握住右手。这叫“吉礼”。反之网校头条,就是“凶礼”。大年初一,用右手握住左手,是不吉利的。行礼时,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要将双手举到眉毛处,上下摇动几下。严肃的行礼,可以先行礼,再鞠躬。这种礼节一般是晚辈向长辈问好,或下属向上级问好。
三是抱拳行礼,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礼仪。抱拳就是左手握住右手,自然握在一起,松紧适宜,双手自然地在胸前微微摇晃,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同辈之间拜年时。
第四种是万福,是古代妇女的一种礼仪。右手盖住左手,半握拳,贴在右腰肋部,微微上下摇动数次,双膝微屈,有时在行礼时说“万福”。现代已很少使用。
第五是鞠躬,鞠躬是现代常见的礼仪,多用于拜年。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同辈之间也可以,男女都可以。
拜年基本礼仪:
拜年时间要选择得当,必要时可提前告知主人,以免白拜。如果不吃饭,最好在上午9点至11点之间。太早,主人可能还没起床,他们有节假日休息的习惯;太晚,主人正在吃饭,不方便。节假日给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示尊重。
春节期间注意着装整洁:过节要干净整洁,着装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一些好衣服,给人以节日美感。注意称呼规范:到别人家做客,特别是到亲戚家做客,要事先知道遇到的长辈、同辈应该怎样称呼,以免出现尴尬的局面,让人觉得不礼貌。
“吉语”要说得恰当: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贺词。谈话时要选择双方都愉快的话题,不谈伤心事,不多言,不说话不加思索,不争吵得太激烈,在轻松愉快、友好自然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真实的贺词感情。
拜年时,接物要有礼:主人敬茶时,应起立双手接过,并说谢谢;主人敬菜时,可先分给小孩子,再自己取少量。
拜年时,应适度庆祝:适度即可。不要大声喧哗或通宵不眠,以免打扰邻居,影响他们休息。拜年结束时,应表示感谢,并邀请主人再来拜访。应赞扬主人的热情好客。临走时,可发出邀请,以表示感谢。
宝宝们过年也有一些规矩:
新年将至,宝宝们也要跟随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啦!不过,除了给孩子打扮一番,你有没有告诉过年幼的孩子,如何做受欢迎的“拜年小使者”呢?出门前,别忘了先给孩子上一堂礼仪课。
不要只教孩子要红包
“恭喜发财,给我红包”,胡瑜在做幼儿教育研究时发现,或许是出于玩的心态,很多年轻父母总喜欢教孩子学说这样的“祝福语”。殊不知这样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过年就是“要压岁钱”或者吃喝玩乐,而忽视了节日的真正意义。她建议家长抽空和孩子讲讲“过年”的由来,有哪些风俗传统,告诉孩子过年意味着家人团聚,也承载着对来年的展望。孩子明白了什么是过年,才会对传统节日多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