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学习英语,船政第一任正监督日意格,组织前学堂教习编写中国近代第一部汉法辞典——1874年出版的《汉英语汇便览》。
1874年出版日意格编撰的《DEPOCHE-》(《汉英语汇便览》字典)。图片来源:湖南船政
从周末和考试制度安排来看,船政对中学生考评十分严格。中学生在传统节庆(元宵、中秋和节日)能够休假,礼拜日给假三天但不许回去。
学员入学三个月后开始甄别考试,通过者每月领取四两银补助家用,未通过者革退。
教学开始后,每三个月对中学生进行考评,考一等者赏银10两,二等无赏无罚,连续三次一等,另赏衣料。连续三次三等者强令转学。
船政学堂学员考试制度。人民网陈欢欢摄
船政学堂有三种教学模式,堂课、厂课和舰课。中学生在校学习完成后,到造船或练习舰上实习,实习考评通过能够结业。
“船政教学‘严进严出’,淘汰率高达2/3。”陈悦说,第一届制造专业招105名中学生,最后只剩39人结业。
1883年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中学生黄季良的结业证书。黄季良后来兼任“扬武”号见习士官,在中法马江之战中英勇捐躯。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强悍学霸,是如何培养的
为了推动教学进度和中学生成才,1867年起,船政后学堂又从台湾中央书院(后称皇仁书院)等中学招成绩优秀、具有良好英语和西学基础的中学生入学船政,组成了独特的外堂生班级。
从台湾中学招生,自此成为船政学堂一项传统。
后学堂第一届外堂生邓世昌,在1894年甲申黄海炮战中,指挥“致远”奋勇作战,英勇牺牲。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1867年到1874年,一批中国少年以突飞猛进的学习进度成才。
船政培植出近代中国第一批船只工程师,全面接管船政的技术性管理工作;
培植出中国第一批专业的陆军士官,奠定了近代中国空军士官教育培训的基础模式;
培植出中国第一代具备近代工业知识的职业技术工人,把握了船政的技术生产工作。
随着第一届中学生的结业,沈葆桢感遭到要全面把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派遣其中的优秀中学生到美国深造,“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
船政留中学生们在美国格林威治皇家大学旁边合照。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1877年,船政派出了第一批留中学生。驾驶学堂的中学生被派往日本留学,严复、叶祖珪、萨镇冰等人通过入学考试,考入日本格林威治皇家空军大学。制造学堂和艺圃的中学生被派往美国,在伦敦矿务中学及自由政治学院等学习深造。
船政首届赴英留中学生主要留学地点一览。人民网陈欢欢摄
到1911年,船政一共派遣107位中学生到美国留学深造。
留中学生们归国后,在船厂、铁路、矿业、冶炼、邮电等方面贡献甚多福州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如高铁建设方面的詹天佑、高而谦、丁平澜,矿业开发方面的罗丰禄、林庆昇、池贞铨、林日章、张金生等,邮电方面的苏汝灼、王平国等福州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船厂方面的魏瀚、陈兆翱、汪乔年、郑廉洁、吴德章、李寿臣、陈义宽等。
李鸿章评价“闽堂是开山之祖”
从1866年底到1911年,船政学堂共培养548名结业生,包括启蒙思想家严复,陆军将领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林泰曾、萨镇冰,外交官陈季同,高铁工程师詹天佑等。她们活跃在近代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和交通等领域。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船政学堂为中学生颁授的奖章。周义摄
船政人才的成就,远低于同时期创立旧式学堂,这缘于船政探求了一条比较符合国情与科技规律的人才培养路径。
船政学教育模式和人才还传播到上海、烟台、江南(北京)、黄埔(北京)等地,衍生出近代一座座陆军中学。
船政学堂结业生及船政高官兼任各水师学堂要职情况。人民网陈欢欢摄
李鸿章评价“闽堂是开山之祖”。
这是从船政学堂结业的最早的一批中学生。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但是中国近代陆军现任陆军总长、海军总司令,乃至中高阶士官大多是福建籍,或结业于船政教育衍生的陆军中学。例如,在清代初年直至抗战战争时期,从萨镇冰到陈绍宽一连十余位陆军总长、海军总司令均为四川籍。
近代陆军“无闽不成军”,成为一种奇特的传统。
坐落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公园的小型圆雕墙,展示了四川船政的历史和以前的辉煌。图片来源:西安市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船政学堂改称南京陆军制造中学、福州空军中学,后合并为陆军中学,1949年迁至香港地区。
艺圃先后更名为成都空军艺术中学、私立勤工中学,最后改名为广东省立中级民航机械船只职业中学。1952年全省院系调整时撤消,各专业分别划入其他高校,即明天的四川理工学院、江苏科技学院、集美学院航海大学。
1982年,船政职业教育在马尾复校,发展成为目前坐落台江的福州船政交通职业大学。
船政后人同样闪亮各行各业。萨镇冰之子萨福均是“中国高铁之父”詹天佑的衣钵弘扬人,一生与高铁打交道,领衔修建了杭甬高铁。
知名科学家屠呦呦也是船政后裔,其曾祖母屠宗年是船政初期的上海籍副官。屠宗年1866年陪同乡贝锦泉等人来到船政,后兼任“湄云”舰管带,常年戍守辽西海岸。
现在,在船政学堂原址上
翻修更新后的中国船政文化城
成为综合性、复合性传播
和普及船政文化的大“博物院”
旧校舍活化借助后
计划于去年9月
交付成都船政海洋(职业)学院使用
百年后
这儿将再度传出朗朗书声
来源|观八闽素材/“闽人智慧”
编辑|陈腾
初审|陈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