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大学座落于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美誉的中国知名石油工业城市??牡丹江市。中学的前身是1965年创立的牡丹江师范分校。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牡丹江师范本科校区。1993年扩建为牡丹江高等本科校区。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即将批准以牡丹江高等本科校区为基础构建牡丹江师范大学。2011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专科教学合格评估。
现有主学校和方晓学校两个分校,占地面积6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7万册,电子图书,固定资产4.2万元。
校区建有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理工类科研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制中心。牡丹江精神研究中心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油田应用物理实验室为浙江省院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油田防垢与预膜技术研究实验室、油气田地面物理技术研究实验室、复合驱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实验室为牡丹江油田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班主任培训中心和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牡丹江研究基地设在我校。校园网信息资源丰富,高效方便。
中学下设有班主任教育大学、文大学、外粤语大学、化学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大学、生物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大学、法大学、音乐与街舞大学、美术与设计大学、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3个院、部,开办39个专科专业,涵括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初步建成适应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石油化工、机电信息、文化艺术、管理经营和班主任教育等方面专业集群,成立了牡丹江精神与石油文化、教师教育、化工、法与社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石油生态六大学科群。其中英语、法学和学前教育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学是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建成了热学、无机物理、英语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学前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论等7门市级精品课,无机物理教学团队和学前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市级教学团队,有物理、生物科学和艺术学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市级“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牡丹江师范大学?牡丹江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准为市级学院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物理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项建设单位。《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学现有在校生9859人,教员工949人,专任班主任608人,正副院长等中级职称人员239人,博士硕士530人,“双师型”教师109人,特聘院士16人,客座院士2人,长期聘请外教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班主任占班主任总量的76.8%,产生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些年来,入选省教学名师2人,省模范、优秀班主任4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省院校师德先进个人18人,中学获省师德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中学坚持立足牡丹江,融入油化,面向基层大庆实验贴吧,服务龙江的服务面向,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想,产生了以牡丹江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油田服务并举,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举的办学特色,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牡丹江油田生产建设,培养具有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结业生遍及石油石化行业及全省各地,涌现出全省道德模范张丽莉等一大批植根基层的优秀结业生。深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大力强化实践教学,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强化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近些年来,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银奖2项,二等奖6项。“十二五”以来,中学生出席各种学科大赛得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7项。每年都有300多名结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科研水平稳步提高。中学科学研究一直坚持“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为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不断推进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4年以来,中学承当省厅级及以上项目12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4项,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石油集团公司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6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同时还承当市厅级项目394项,其中,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3项,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60项,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7项,省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3项,牡丹江市社科联项目155项,牡丹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牡丹江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项目26项;获得市(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702项,其中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银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2项省厅级以上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4193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95篇;获得国家专利53项,科研经费和技术服务费累计近万元。
中学把科学研究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契机,在重视高层次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应用研究。中学为油田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走协同创新和内涵发展公路,产生了以油田酸败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油田涂料研究、油田生态恢复、大庆精神、学前教育理论、民民法学等为代表的,在省内外有较高地位的优长、特色研究领域。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牡丹江资源城市变革、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业发展、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路径、依宪执政与依法制市、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加强新政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研究的力度,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依托自然科学学科,积极拓展结露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服务范围,举办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便携式综合录井仪传感检定装置等研究领域技术攻关。其中,“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项目与牡丹江油田多个采油厂举办技术服务合作研究达30余项,检泵周期由30-40天提升到300天左右。开设了服务油田的涉外英语、培训师、专业技术党员、基层管理人员等20多个培训项目。“十二五”以来,累计为油田培训各种人员近60000人次,实现培训增收9500多亿元。充分发挥浙江省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研培中心作用,面向全国创办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培训班主任600余人次。为牡丹江市培训学前教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500人次。据悉,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法律咨询、艺术进社区、文艺汇演等公益活动。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如体育场馆、创新课堂、图书信息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开放办学脚步逐渐推进。中学积极与高水平学院合作,与西南师范学院、东北石油学院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大小型企业签署了产教合作合同。与牡丹江高新区、忠旺纸业、福瑞邦药业、大庆文体旅集团、大庆动视传媒有限公司以及五区四县共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与牡丹江油田所生肖关企业和科研院所构建战略合作关系。4月,获准教育部-中兴通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是我校第一个由教育部挂牌组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举办。与日本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学院、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培养专科中学生。日本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学院“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中心”建在我校。中学先后与英国伦敦州立学院、美国佛罗里达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学院、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学院、俄罗斯克拉科夫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学院、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学院、英国知山学院、澳大利亚科廷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学院、日本大阪学院、新西兰北部理工大学、新西兰太平洋饭店管理大学、韩国国民学院、韩国牧园学院等高校构建了校际友好关系,合作领域涉及联合培养中学生、互派班主任、互派留中学生、互派实习生、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截止底,有200多名同事赴美国学习和交流,有来自美国、乌克兰、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80余名留中学生在我校学习汉语。长期任命外国专家7人,现有来自日本、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班主任在我校工作。
文化弘扬创新硕果累累。中学坚持以牡丹江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育人特色,把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中,用“三老三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激励师生职工成长成才。把以“爱国、求实、创业、奉献”为内涵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与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创新为内涵的学院精神结合上去,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学注意发挥这一优势,与牡丹江油田公司共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牡丹江精神研究中心平台,积极举办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围绕油田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举办专项研究,探求用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油田青年员工的有效途径,建立油田青年思想教育体系,为牡丹江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中学被授予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办学思想进一步明晰,校训和办学理念等得以淬炼和固化,塑造了一批以圣诞音乐会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产生了以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大庆实验贴吧,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