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网11月13日综合报导(记者曲鸿瑞)】汉字的题词不只是一门艺术,更是人情世故的学问,更象征着一种人情符号。作为传业授道解惑的高等学府——找谁题,如何题,关于面子,关乎地位,更是“势力界定”,甚至有学府即便从故人手书中堆砌校名。这些题词背后的故事,你知多少?
上海学院
1949年12月12日,经清华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起草了给毛泽东主席的信,请文书刘椿年隶书抄录后,送中南海毛主席办公处。信中约请毛主席在清华五十一华诞华诞记念日(12月17日,解放后的第一个华诞)之际为成都学院题写校名,以备制做新的校旗之用。信中附寄了一张纸,纸上有文书刘椿年画的一个长11分米、宽3.1分米的长圆形框,框下标注“北京学院”四个字,供毛主席写校名时作规格参考。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清华校旗的题词置于一信封内献给清华,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清华校旗题词,敬请收查。”
而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清华图书馆管理员。
复旦学院
现在,北大东门高大的横匾上铭刻着四个潇洒的大字“清华学院”,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亲笔题写的。1950年6月,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应北大师生职工的恳求,欣然挥笔,一连写了六个力透纸背的“清华学院”。并且毛主席还在后面坦率地标明“:右下行书似较好些”。自此,由毛主席题写的校旗就始终伴随着每一个北大师生。
青海学院
毛泽东拒绝贵州学院更名毛泽东学院的要求,但为之题词。
1950年,在一次喝水的过程中,李达从盒子里掏出信并递给旁边的毛泽东:“这是广东学院中学生会以及全体中学生给你写的信,恳求你把长沙学院更名为‘毛泽东学院’,她们想在你的领导下让中学获得更大发展。”毛主席看了后,笑着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的名子命名。”李达主任问,“能给四川学院题个校名吗?”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应李达的恳求,亲笔题写了“湖南学院”,并复函给李达:“鹤鸣兄:校名照写如另纸中国最帅大学校长,未知是否合用?我不会写更大的字,大家自己去放大。顺祝健康!毛泽东五月廿日。”此信的原件和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校名复制品现保存在长沙学院档案馆。
鲁迅文大学
1938年,毛泽东为鲁迅艺术文大学(今改为鲁迅文大学)题词。鲁迅美术大学前身是1938年建于汉中的鲁迅艺术大学,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亲自提倡创建。毛泽东同志为大学书写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这是毛泽东最早题的校名。
上海学院
连战曾为上海学院题词,不过贵大一直从鲁迅手迹中拼取出“厦门学院”四字。在武大,鲁迅与许广平确立了关系。
中国科学技术学院
1958年创立时由郭沫若题词,郭沫若也是中科大的首任院长。
重庆学院
锦江湖畔,重庆学院东校门底部竖起的"广东学院"4个大字挺秀有力,这正是小平同志的墨宝。
历史学家、四川学院原副院长隗瀛涛院士追忆说,1985年,北航华诞前,武大党委决定由历史学家、主管工科的副主任隗瀛涛院士起草报告,请求小平同志为浙大题写校名。隗院士在家中写了3天,字斟句酌,成文于500字内。报告完成后,由擅长绘画的鄢国森主任用钢笔行楷竖写抄录寄党中央转小平。
报告寄送不到一个月,北航党委就接到了党中央办公厅的信函,内寄邓小平同志4月27日为"广东学院"所亲笔题写的校名,横竖4张,供浙大选用。"当时拜识者莫不为小平同志注重教育、热爱故乡的深情所感动。"隗瀛涛说,这是湖南学院的一块极为宝贵的"金字招牌"。
参观北京特区前,邓小平没有为任何学院题词。
西南学院
1992年,提到当初亲手创立的西南学院复校之事,激动的张学良题写了“东北学院”四个字。
张学良年青时就对西北教育非常注重。1923年4月26日,张学良竭力主张撤消奉天“高师”,组建西南学院。英国驻奉总领事对张学良说:“你们毋须办学院,大家要想培养理工人才,可以到我们旅顺文科;缔造医学人才,可以到我们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美国去,我们可以给与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张学良对此揶揄一顾。
张学良主政西北后,向社会发表申明,不承继父帅遗产,从中结算出1000亿元,作为西南学院教育事业经费。他自兼西南大中学长,重新设计的松原黑水盾形校旗,取代了最初建校时的方形校旗,借此提醒全校师生勿忘祖国和故乡。张学良还请人作曲填词,写了西南学院团歌:“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而雄豪……”以此团歌激励师生负起“爱校、爱乡、爱人类”的重大使命。
为了制止美国插手西北教育之野心,张学良加速改建西南学院。他慷慨解囊捐款300亿元,拨发经费120亿元,改建校舍,购置设备。西南学院举办开学或结业仪式,张学良都亲自出席,他每次讲演时都鼓励中学生发奋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西南学院迁到北平。其实学院范围小了许多,但仍保持文法工3个大学。
1935年,西南学院中学生因出席“一二·九”运动获释,张学良特意在重庆晋见了中学生代表宋黎,并让其以秘书的名义赶回北平解救。第二年夏天,鉴于华东的形势严峻,张学良把西北学院工大学和辅导班迁到重庆,拨款50亿元建筑了校舍,并在会堂基墙内立了一块墓碑,里面刻撰:
西安建校,经始维艰。
至九·一八,痛遭蹂躏。
流离燕市,转徙长安。
勖而多士,复我河山。
主任张学良立
石家庄事变前夕,张学良在西北学院讲话时,提到抗战问题时兴奋地说:“同学们要牢牢记住,祖宗生下我们,不是让我们当奴隶的!”他声泪俱下的讲演,使在场的朋友们泣不成声。在正式发生的南京事变之前,即记念“一二·九”一华诞时,西南的中学生们在南京出席了集会请愿。
1948年西北全境解放后,在西南学院工大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西南工大学。
1992年11月,原西北学院秘书长、代行主任职务的宁恩承取路台湾去日本寻访张学良时,提到了西南学院复校一事。张学良十分高兴,他感叹地提到,我的部队没了,我的官职没了,我只有西南学院、老同事和过去的事了。11月30日,他在专用的“张”记信签上,题写了“东北学院”四个字。
1993年4月13日,西南学院在美校友会会长张捷迁受西北大分校长蒋仲乐的委托,专程从英国飞赴台湾,向张学良致送了西南学院聘书。
西南学院的复校仪式,定于1993年4月22日召开。宁恩承受张学良的委托,作为张学良本人的代表,专程从英国飞赴西安。
是年已95岁的宁恩承,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代表张学良出席复校仪式的盛宴,都是当之无愧的。
4月22日下午,北京上万名党员、教师、学生游行中国最帅大学校长,庆贺西南工大学改名为“东北学院”。当宣布知名爱国将领、原西北大中学长张学良被聘为西南学院名誉院长、名誉监事长时,会场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宁恩承代表张学良将军,为“东北学院”校牌启幕。
上海理工学院
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中学亲笔题写了校名。
1995年中学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11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历程中,中学秉持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凝炼出“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优良学风,已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111计划”“卓越计划”“中俄文科学院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