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浩是《大国之城》一书的作者,致力于国家和城市战略。
公众号ID:罗天浩国城
手持利器,杀机油然而生。
北大之所以任性、傲慢地拒绝招收河南考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中国大学体系中处于顶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
近日,事件又有新进展。 北大被迫顺应舆论、遵守规则,录取了两名河南籍学生。 事情已经基本解决了。
然而,河南缺乏顶尖大学。 最优秀的考生被北大等顶尖大学淘汰,不得不流向其他地方。 没有它,河南就没有中国大陆顶尖的大学,就无法聚集最优秀的人才。
两年前,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大学改革,大规模调整了利益结构。 在这场改革中,河南并没有成为赢家。
大学的缺乏,特别是顶尖大学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河南未来发展的重大缺陷。
(一)河南省大学生密度不高,制约其创新能力
中国内陆省市中,河南人口最多,户籍人口1.09亿,经济总量最大,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沿海江苏、广东、山东、浙江。 但河南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并不处于领先地位。
尤其是在大学生密度方面,河南仅排名中等水平,与其庞大的经济总量不相符。
2018年,我国大学生总数为3104.1万人。 按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大学生222.5人。 同时,河南有全日制大学生219.18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 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30.6万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当然,河南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是内陆省市。 罗天浩郭玉成曾提出一个广义的内陆七英雄的设想,即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重庆等七大省市位于中西部核心区中国内陆,是中国内陆的核心地区。 未来最大的增长极。 沿海四杰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帷幕,内陆七杰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国运,是中国进攻的主力军。
在广义的七个内陆城市中,河南的大学生密度排名第四,处于中间位置。
2018年内陆七雄学院学生密度排名
(仅计算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其中,湖北大学生密度最高,达到每万人268人,其次是重庆和江西,河南第四。
更重要的是,河南不仅大学生密度低,而且缺乏顶尖大学。
双一流改革之前,中国的大学体制以985为基础,随后是211。
改革前,河南有1亿人口,相当于一个大国的总人口。 但当时并没有985大学,只有郑州大学进入211体系。
同期,北京有8所985学校和数十所211学校。 除江西外,同一内陆地区的其他6个省市也有985所大学。 特别是湖北和四川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武汉有武汉大学和华科两所985大学,成都有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 985学校有两所,长沙有三所985学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在旧的大学体制下,河南的大学教育、河南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比较落后。
在新的大学体制下,河南仍处于不利地位。 后面的文章会有专门的数据和讨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密度不足、顶尖大学缺乏河南大学在哪,严重制约了河南对顶尖人才的使用,也制约了河南的创新能力。
2018年,河南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3524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49件。 同期,湖北有8.18例。 湖南是5.93。
(二)双一流新格局中,河南不是赢家
在双一流改革中,河南的大学格局尚未彻底解决。
即使在许多省市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同时,河南也处于更大的劣势。
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十个省市
上述科教强省拥有双一流大学4所以上。 其中,北京、江苏、上海甚至有10多家。
其他还有黑龙江、山东、浙江、安徽、吉林、重庆、福建等,双一流发展实力强于河南。
河南仅有一所B类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和一所新型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河南大学)。 双一流大学总共只有两所,排名远远落后于前十名。
更需要警惕的是,河南作为中国第三人口大省、第五大经济大省,在双一流改革后的新格局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红利。 新一轮改革有几个赢家。 河南 但不是。
中国大学双一流改革五位获奖者
(对比原985、211名额增减情况)
在五个主要赢家中,更不用说北京、上海、天津了,中国的直辖市一直以来都充分利用了公共资源的分配优势,获得了全部收益。 另外两位获奖者也值得关注。 一是原本与湖北竞争激烈的江苏。 此次,又新增4所双一流大学,成为中国第二大科教省,南京成为中国第三个科教市。 超越了武汉。 第二个是四川。 本来,四川排在湖北、陕西之后。 此次,四川一举新增三所机构,足以与两地抗衡。 从此他统治了西方。
此次国家将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提升为乙类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小小的变化。 但与河南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相比,还远远不够。
过去,985时代,河南至少需要3所985大学,10211大学。 然而国家连一所985大学都没有安排。 211只有一所学校。
双一流时代河南大学在哪,河南按人口规模至少需要10所双一流学校,但目前只有两所,严重短缺。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河南都是中国大学体系中的一大输家。
未来值得期待。
(一)未来怎么办?增加民办学校,争取国家优先
双一流项目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 未来,河南要努力打造更多新的一流项目。
与此同时,郑州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中国唯一没有985大学的中心城市。 同时,它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所双一流大学的城市。 我国中心城市有80多所双一流大学,平均有9所。除郑州外,重庆最少有2所。
郑州位居世界前列,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是中国高铁时代的枢纽之一。 增加几所双一流大学已是大势所趋。 洛阳和开封也很强大,到处开放也许会是一个奇迹。
此外,郑州还可以借助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契机。 北京的目光不能只关注邻近的河北,而可以放眼更长远。 河南、郑州也可以从北京承接部分资源。 北京的大学今后不仅要到雄安,还要到河南。
上述运作逻辑的依据是:大学是公共资源,受行政力量支配。
深圳这么有钱,却连顶尖大学都没有。 并不意味着你有钱就可以自由办学。 大学由政府控制。
一旦底层逻辑发生变化,比如开放大学,大学成为市场资源,就会有更广阔的出路。
许多最好的外国大学,例如哈佛大学,都是私立的。
高校开放了,河南的民营经济就会活跃,综合实力就会强大。 将会涌现无数公益力量投资办学。 河南首富胡宝森一直主张“企业家办大学”。 建业集团崛起于郑州,多伦集团崛起于安阳。 该集团已捐款用于运营学校。
国民教育团体也可以向他们借用。 近年来崛起的德稻教育集团,拥有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顶尖合作院校,拥有全球顶尖硕士500余名。 今后也可以引进到河南。 。
社会办学更值得期待。
——过往经典回顾——
罗天浩的国家和城市
—————————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