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成绩陆续出炉,苦苦奋斗十二年的学生和家长终于迎来了落幕。然而对于后来者来说,却只是在绝望中叹息,不知道如何渡过高考这片“汪洋”。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新生和家长,因为不熟悉新高考政策、未来升学道路不明朗,总是忧心忡忡。
新高考与新高一碰面,家长该如何科学、提早为孩子“铺路”?
日前,北京市教委相继公布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两份高考综合改革配套文件,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出了具体规定。对于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将经历一场全新的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两种。从2017年9月起,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将首次参加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在高三第二学期由全市统一举行。
也就是说,到2020年,今年的北京高中新生将参加新高考。届时,不再有文理科之分,考试科目也不再是现在的“3+综合”,而是要根据报考院校的要求和自身实力,从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分级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分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每学年组织一次,分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成绩只对当年有效英语作文网,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办法另行制定。
这是北京政府就新高考改革发布的最新政策信息。随着2017年浙江省和上海市首批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录取结果陆续出炉,相信还会有更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和高校还会陆续发布最新的政策规定。不过高考脱档怎么办,对于暑期受苦的“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前准备好应对策略。
不分文理科,根据自身优势选科+高概率科目
现行高考制度,最受诟病的就是文理科的划分,让很多孩子在文理科的选择上犹豫不决。现在新高考带来了学科组合的选择,但也受到很多教育者的质疑,通识教育呢?对于高一的孩子来说,他们怎么知道要选择哪一门学科呢?
对于首批新生和家长来说,确实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果孩子有特殊才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孩子的特殊才能去选择,这也是改革的初衷,只有最适合孩子的科目,乃至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但问题是,没有小学、初中的职业教育,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显著的特点和特殊才能,该如何选择?!
从2017年浙江省约1400所招生高校公布的选修科目范围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据统计,浙江省7门选修科目中,物理学科可报考专业(类别)的占比为91%,其次是化学(83.5%)、生物(68.8%)、政治(59.7%)、历史(62.8%)、地理(60.9%)、工科(70.6%)。
不过,物理不好的同学也不必伤心。23700多个专业(类别)中,54%的专业没有选修科目限制,只要满足一门选修科目的要求,就可以报考。而对于2017年高考考生来说,如果任意选择三门科目,至少可以报考约66%的专业(类别)。不过,对于三年后北京的新生高考考生来说,任老师建议,还是要早点下手,确定符合自身实力、大概率考上高校的选修科目,这样更稳妥。
专业+院校申请模式,注重专业考量比重
如今,大多数省份都采取了考后知分数、录取线、名次的大盘平行报名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填写高考报名表时被淘汰的风险。尤其是北京,从2015年开始也顺应大势,改为考后知分数的大盘平行报名模式。从近三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这确实大大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感,录取的学校也更加理想。
对于参加新高考的考生来说,这一模式也将被打破。根据国家高考改革的要求,高考志愿必须采用“专业+院校”相结合的方式填报,浙江省、上海市的考生在2017年已经进行了尝试,对未来北京新高考填报模式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例如浙江省在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中实行平行专业志愿,以学校一个专业(类别)为填报单位,考生每次最多可填报80个志愿。在考生符合所填选修科目范围的前提下,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实行平行专业志愿填报,直接填报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类别),填报比例为1:1,高考总成绩相同的考生按排名、志愿顺序填报。
未来北京新高考的申请模式,仍需政策规范和过程观察。这里给新生和家长们的信号是,高考选择专业(类别)的思维模式要重视,而不是单纯的以前拼名校的思维模式。尤其对于成绩不是前几名的孩子来说,专注专业会更加重要和实用。比如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是未来热门行业,可以报考计算机+清华、计算机+北航、计算机+北理工、计算机+北交大等模式,在保证专业(类别)的同时,打通高校梯度。 按照浙江省2017年报名模式,按照实际考生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高考总成绩(含政策加分)分阶段报考志愿,并按照实际考生人数的20%、60%、90%分阶段录取。
也就是说,对于新生及其家长来说,在推断大学专业(类别)对选修科目的要求时,要考虑该专业在未来高考申请中的权重。在未来“双一流”背景下,对于不争一流大学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是未来“热点”的专业,更为重要和现实。
多元化升学路径,拓宽视野,实现最佳组合
对于对新高考抱有“狼来了”心态的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无论是高一的科目选择,还是未来新高考报名模式的改革,相信随着实际工作的进展,政府和高校都会出台具体合理的政策措施。
不过,任老师想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说一句话:面对国际化的升学路径,我们要打开视野,为孩子设计和考虑多种升学路径。比如高一就可以开始准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进入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等一流大学。而像中科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科大等新兴大学,招生模式多采用综合评价模式,让孩子在高考成绩之外,有更多样的展现机会。家长要放长远眼光,给孩子更多选择。
对于未来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来说,可以考虑国内高考、中外合作办学、报考港澳高校、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等多元化的教育路径图。凭借国内高考成绩,可以报考上海纽约大学、深圳科技大学-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外合作高校高考脱档怎么办,也可以报考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名校,还可以凭借高考成绩直接报考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一些承认国内高考成绩的大学,选择出国留学。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可否认,通过国内高考考进传统名校,未来仍将是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首选。但面对多元化的升学路径,考虑到孩子自身及家庭经济条件,若能适当选择多维度的升学路径,或许也能让孩子在高考之外,多一份选择、多一份“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