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推荐
全局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业学院依托飞机制造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由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江西嘉士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景航航空等小巨人企业锻铸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发展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等航空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打造“1+3+1”以“一所、三中心、一平台”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载体,探索构建新型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构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小巨人企业联动机制,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 2022年,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业学院入选江西省首批现代工业院校。
建立“多主体”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
学院采用混合式组织架构,由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航空制造企业等多个单位共建、管理。参与单位设立工业学院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协商和决策,制定工业学院总体发展路线,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各方权利和责任。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产学合作部、教学管理部等。教学管理部设有各专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课程体系的部门。学院的设立、实验实习(含毕业设计)的安排和指导等;学院建立了学院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方向,为产业学院提供专业建设和人才保障。培训为保证现代工业院校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建设产教融合教学资源中心
优化专业结构
依托航空制造企业产业链,围绕生产制造、连接、热处理、装配、成型检验等专业工种群,优化专业结构和发展规划。结合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特点、新需求,将航空制造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纳入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学校定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力。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决定了课程的安排和实践环节。学院秉承“产教融合、实践创新”的理念,以航空强省班学生为依托,实行两年制培养模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实行专业理论+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年,在景德镇和学校本部。开展教学环节,第二年实施企业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结合航空制造企业的行业和岗位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企业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学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教学标准的大学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授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期初增设了“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认知实习”等课程,让学生对专业和航空制造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学期期间增设了《科技创新》、《大国工匠讲堂》等课程,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用好国家技能大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伟大工匠、劳模等,激励更多年轻人走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懂技术、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队伍,承担责任、做出贡献。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计划的课程安排,《材料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南昌航空大学总部进行,采用线下教学、线上资源辅助的方式。 《海图识图与测量》、《航空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实用性强,由校企联合授课。上课地点根据课程链接的需要设置在教室和公司现场。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由本课程的老师带领。这有利于提高理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校企互通的“双师型”队伍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课程资源规划与建设
依托校企联合教学模式,整合学校课程资源与企业教学资源,推进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建设和相关教材开发。目前已规划建设飞机制造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各1门校企课程。
建设高水平专兼职师资队伍
结合航空制造工业学院建设要求和学校政策支持,加大企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聘请相关专业的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到学院或企业现场任教,并安排大学教师到相关行业学习交流。企业教师负责《机械制造技术》、《图样阅读与测量》、《航空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任务。他们共同培养学生,组建了一支了解行业需求、具有教学经验的团队。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平、富有、富有教学热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培养工程创新能力
航空制造学院学生在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开设每周两次面向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科技创新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9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各类科技竞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自主组建团队、选择活动、设定项目主题。通过科技创新培训,不仅创新创业理念得到提升,业余生活更加充实,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建设产教融合研究院
学院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单位包括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嘉士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和景德镇航空制造企业,支持江西省航空制造产业和制造企业的发展。以服务航空制造企业产学研需求为目标,依托学校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学院目前已就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共建、双师型师资培养、校企成果转化推广、就业创业孵化服务、组织论坛讲座等方面达成了协议。等,并已与江西贝斯特施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定制类协议。
建立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依托景德镇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景德镇明星航空锻造有限公司、江西长兴航空装备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为基础,与江西新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聚焦航空制造行业“成型-制造-连接-装配”全流程产业链,搭建校外实训平台,加上校内航空热加工实验中心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工艺实训实习。
围绕航空制造产业链创新需求,以学校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基础,结合企业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打造教学、研发、创新、校企一体化的创新实践平台,产学研用协作已经建立。
针对大型零件锻造、发动机机壳电子束焊接、电阻点焊熔核动态行为及质量判断等高难度培训内容,应用虚拟现实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生产标准和作业环境,建成虚拟仿真教学实践中心,升级传统专业实践教学资源。
建立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院2023年共有校企合作项目82个。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参加卓工联盟毕业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邀请共建企业的工程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讲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对航空制造行业的了解;安排教师到江西京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挂职,提高教师创新实践能力;
开展共建企业专项培训、课程培训和同等学历提升培训。开展了“大型飞机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分析及全过程控制策略”、“难变形材料复杂结构薄壁件高性能成形仿真技术”、“超声波振动辅助”等课题出往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专题培训3人,CATIA二次开发课程培训3人。进行同等学历提升培训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人、 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 人、 江西京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 4 人、景德镇明星航空锻造有限公司4人、航天精密有限公司55人、贵州安达航空锻造有限公司35人、中航发展长江动力有限公司30人、中国航空发展贵州鸿霖航空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8人,贵州航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人,中国航天动力控制有限公司9人,助力学历提升公司的工业员工。
阶段性结果显示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学院以培养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无缝对接为导向。探索了分段递进的模式(即1学期校企联合理论实践学习+1学期理论+专业轮训+近1年企业实习)贯穿精神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匠精神、产教融合。
教学资源——学院与航空制造企业共同规划并开展教学资源建设。依托校企联合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策划了《锻造技术与航空锻造案例》、《航空材料热处理》、《飞机技术装备》和《先进航空制造技术》4本校企合作教材。为丰富在线教学资源,规划开发《计算机制图与机械测量》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5个虚拟现实课程资源,拟建设航空发动机制造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产教融合建设——学院申请加入中国机械工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并申报2024年卓工联盟毕业设计大赛21个项目。学院依托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申请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聘请10余名航空制造行业校外专家为兼职教师,推荐江西长兴航空装备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家3名报考江西省工业教授并兼任兼职教师。目前校内有4名教师通过临时培训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并承担了工业学院部分教学任务,推动科研课题从实践中反哺到教学中。
技术创新
极端环境高端装备再制造成形性控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提出了多能场耦合激励作用下调控修复层结构和性能的理论,创新发明了“超声&电弧耦合共晶池”修复技术;提出了修复层“软硬结合”的非常规设计理念,形成“软硬结合”的修复体系,大大提高了修复层的性能;创新发明了修复层制备和检测系列设备,构建了服务于高端技术装备再制造的技术。和装备系统。
金属密封圈成型技术取得新进展,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密封圈壁厚超薄、变形大、精度高。辊压成型时,局部塑性变形不均匀常导致环件出现裂纹、褶皱等。缺点。针对此类超薄壁复杂结构件的工艺特点,南昌航空大学联合相关企业设计开发了多套超薄壁复杂断面环辊成型系统,基本满足了各种航空航天发动机的金属密封环的成型。工艺要求。金属密封圈成本大幅降低,良率大幅提高,实现金属密封圈产品国产化。
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多项项目,涉及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学院申报首届基于企业项目组织的校企协同创新大赛,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为主要目标,提出校企协同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大力推动企业深度创新需求以及大学成果的研发转化。融合。学生首次参加2023年校企协同创新大赛。四个项目入围校企协同创新大赛决赛。经过小组赛和半决赛,3支队伍从全国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机器人+”专项赛一等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一等奖进入全国总决赛。
社会服务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合作中心,搭建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科研企业培训、人才输送、社会培训、技术咨询等。通过科研企业培训,企业工程师认识到工程问题本质上是科学问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联合应用项目。 2023年,他们已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82个课题。共建企业为学院提供了实习实训场地,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2024年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分数线,为人才输送奠定基础。通过等效学术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航空制造企业的近80人报名参加等效学术能力提升。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举办2023年国际产学研合作大会,主题涉及产业发展相关产教融合、创新与科教。学院承办国际产学研大会航空制造技术分会论坛。大会传播工业文化、国际技术前沿、传承工匠精神,邀请国内外学校、企业的专家学者授课,并举办交流会,增进学校与产业链的了解2024年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分数线,增强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