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 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统筹规划。
一、考研复习阶段分析
考研复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 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统筹规划。 总体复习进度分为起步、强化、冲刺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打好基础。 英语和数学复习都是基础性、长期性的,而专业课内容复杂,所以他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初期。 政治审核可以推迟到新大纲发布后才进入第一轮审核。
(二)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阶段。 现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向重点专项复习,细化把握各学科的重点难点; 同时要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加强应试训练。
关于《2024年考研复习计划,考研从哪一个月开始复习》,我记录了非常有效的备考经验和选课防坑经验,包括选校选专业等问题,大家的复习计划科目、如何获取考研网络课程资料等等全部更新在知乎上,欢迎来到我的主页查看更多考研分析!
尤其是首页的第一篇文章,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总结整理的! 希望这对大家有帮助!
2024年考研复习计划,从几月份开始考研复习
2.学习计划的制定
(一)信息收集阶段①收集考研信息,收听1月份免费讲座。 ②2月、3月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情况讲座。 选择专业,充分了解自己所申请专业的信息。 准备复习。
(二)第一轮复习 ①4月至5月的第一轮复习,可以报名春季基础班,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班。 不要急于做模拟测试,集中精力复习基础知识。 ②6月,充分关注研究生公共课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书籍,准备暑期复习。
(三)第二轮审核 ①制定7-8月综合审核计划,启动第二轮审核。 可以参加权威正规大学组织的辅导班,选择性做一些必要的题。 ②9月份,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规划,购买专业课辅导书籍,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③确定10月份国庆黄金周复习计划,总结前两阶段复习情况。 同时可以开始复习专业课程,报读长期班进行系统复习。 ④研究生考试报名将于10月份开始,实行网上报名、填写报名表。11月份,所有考生到报名现场确认网上报名信息、缴纳费用并拍照。
(四)第三轮复习 ①第三轮复习阶段于11月中下旬开始,进行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以及辅导冲刺的内部教材购买。 报名参加冲刺课程。 ②12月至次年1月进行模拟训练,报名冲刺班,准备考试。
(5)预考期间,调整心态,准备一月初的考试。 熟悉考试环境。
(六)复试准备阶段 ①2月份放松心情,查看初试成绩。 ②关注3月复试成绩。 ③准备4月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④关注5月复试成绩。
3.复习技巧
(一)第一轮复习策略将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安排在初始阶段,因为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的内容是内容丰富、复杂,量大,第一轮审核宜早不宜迟。 不用担心政治复习的问题,因为考点还没有修改,新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发布,所以安排在7月份的强化期,避免浪费学习。
①英语。 考研的重点是词汇和基础语法。 与此同时,阅读理解训练也必须开始。 语法等不会有变化,词汇大纲虽然每年都会修改,但变化并不大,所以先找上一年的《大纲》看一下。 很多学生现阶段正好在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由于六级和考研的难度大致相同,词汇量也差不多,所以可以一起复习。
②数学。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首先全面梳理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基本应用,同时也开始做大量的题。 因为做题很费时间,一旦进入精读期,开始复习政治,就不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做题了。
③专业课程。 报考本校专业的同学,应利用正规教学,认真学习专业课程。 如果你是跨专业、跨学校申请,此时就应该开始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 如果可能的话,你应该参加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所以主要用基础本科教材,再加上一些适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 您还可以选择一些长期课程或预备课程来给自己充电。 政治有点不同。 可以从一开始就选择时间较长的辅导班,就可以纳入复习轨道。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 强化期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段。 中间有暑假,没有课程干扰。 因此,复习时间最集中,其他学习任务也最轻。 强化期也是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 考研成绩的好坏基本上取决于现阶段的复习效果。 甚至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复习和备考,并取得了成功。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呢? 关键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细化和把握各学科的重点难点; 二是逐步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政治。 第一轮政治审查和第二轮审查紧密结合,均安排在密集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之一是提炼每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考点和新修改的考点; 并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 二是结合当年重大时政事件和相关基础理论,如“通货紧缩与货币流通规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②英语。 在词汇方面,在大致掌握词义的基础上,开始深入掌握用法,特别是固定搭配和习惯。 另一个重点是解决长难句,掌握各种句型。 同时要增加阅读量,一方面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巩固语法、词汇和句型。 这个阶段必须进行大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③数学。 现阶段,由于政治复习已经开始,数学时间也会相应减少,题量也不会很大。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回去总结、总结、提炼解题规则。
④专业课程。 现阶段,由于公共课权重的增加,专业课的复习力度将会减弱。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整理各专业课程的逻辑框架,建立起整个专业体系。 还有一点就是开始按照主题来总结和整理专业知识内容。 第二轮复习的话,应该购买一些质量比较好的精读材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参加公共辅导班。 建议暑假不要回家。 就算要回去,也不能超过一周。 毕竟,家是休息和娱乐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的地方。 每年都有人发誓要回家好好学习,但结果大多都是自欺欺人。
(3)第三轮审核策略。 冲刺期间,各科目将开始第三轮复习。 一般是在考试前两个月左右开始,也就是说时事政治的复习内容在10月中下旬就基本确定了。 在这个阶段,自然要巩固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总结、升华和提炼,查漏补缺,牢牢抓住重点和难点; 同时,要把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期末试卷的分数,也就是加强应试训练。
政治: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时事政治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二是进行答问方法训练,强化答问技巧。 时事政治与政治基础理论的结合一直是考试的热门话题。 需要你自己总结一下。 建议参加冲刺课程。 不要做大量的模拟题。 由于没有严格的标准答案,因此很难准确判断模拟结果。 如果遇到一些低质量的模拟题,可能会产生误导。
: 冲刺评审阶段有两个重要任务。 一是进行大量的模拟考试练习,二是加强作文写作训练。 要加强短文写作,首先要预测可能的命题范围。 考研英语作文题不会晦涩难懂,不会专业。 它们通常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或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保持健康、如何学习、环境保护、不当承诺等都包含在问题中。 了解了这些大体范围后,有意识地多读相关文章,熟悉相关观点、句型、词汇,多写,这样在考场上才能心有所属。 数学:此阶段应逐渐恢复解题练习量,并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状态,考试时最好能达到最佳点。
(4) 模拟试卷,复习公共科目和数学。 第三轮复习前期安排模拟试卷,一般在11月份。 这里之所以设置模拟试卷,是因为经过两轮复习后,需要通过正式考试进行测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第三轮复习计划; 也因为考试期临近,需要积累一些实践经验。 模拟考试有两种模式。 一是自模拟考试,找一份模拟题,自己安排时间去考; 另一种是参加模拟考试班。 模拟考试班的优点是有正规考场,监考严格,答卷和答题纸正规,实战氛围真实,考试水平非常真实; 同时,模拟考试课还提供有针对性的点评,学员可以根据平均分来评估自己的表现。 相对水平。
1.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
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这是对考研经验的最高总结。 考研前,不同的学长学长给我讲了不同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几乎所有人都成功了。 但他们的话自相矛盾,我显然不可能全部听懂。 于是,我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了回顾,也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经历。 我认为这只是一般意见,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所谓学习无固定方法,主要是指每个人的基础、天赋、心理素质、身体条件都有很大差异,申请的学校和专业也不同。 因此,复习时间的长短、复习内容、计划、复习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不同的。 比如,有人说你应该多做练习,有人说你应该多背诵,有人说你考前应该放松,玩得开心,有人说你考前应该冲刺复习,一切都有它自己的个性从基础上来说,你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可能和别人一模一样,更不能完全照搬。
例如。 有人说考研复习一年,也有人说半年就够了。 其实,无论你申请的专业难度如何,就个人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心和不同的基础。 我的一个研究生辞职后只复习了3个月,而班上几乎没有人复习超过半年。 9月1号正式开始复习,次年1月下旬参加考试。 我审了4个半月。 到复习结束的时候,我的忍耐力已经快到极限了,学习的效果在递减。 我觉得如果是上半年开始复习,效果可能不如下半年开始复习。 很多人只认为早复习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复习,从而可以学习更多、练习更多。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考研复习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不可能在复习过程中保持一贯的热情。 如果你的自制力还不足以让你这一年坐在教室里不做其他事,你最好集中精力少花时间复习,利用之前的时间做一些边际准备。
有人说现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提前复习就考不上。 这也是片面的。 在我考研之前,大多数人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复习,成绩并不比现在考研的人低。 如果他们和现在的人一起参加考试,他们将具有同等的竞争力。 可见,审稿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重要的是适合你的条件。
再比如,有的人说考前一天(或三天)玩,有的人说要抓重点。 事实上,最后几天是否复习或休息的意义往往是心理上的。 复习可能对你有好处,也可能对你没有帮助。 一般来说,它更有可能对你没有帮助。 不过,有些人如果最后几天不看书,可能会感到内疚,这会进一步影响考试时的信心和状态。 最好还是读书。 同样的道理,最后几天选择放松也不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太大的影响。 它不会更好也不会更糟,因为你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战争状态,不会从休息中受益。 完全放松了,自然就不太可能因为多看几天书而摔倒了。 所以,最后几天是复习还是休息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顺应自然,调整心态。
同样,有人说政治不用背,读就行; 有人说只做英语题就够了; 有人说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数学上……听听这些经验丰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言,你首先要想一想,你适合吗? 你和他们一样吗? 要知道复习是没有回头路的,不允许试错。 当你发现某种方法不合适时,你可能已经过去了,没有机会去弥补。 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
二、考研前的准备工作
考研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确定目标。
考前的准备是极其必要的,相当于情报收集阶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试题风格、申请情况、招生情况都有很大差异。 例如,有些学校是近亲繁殖的,特别照顾自己的学生。 他们基本上招收自己学校的学生,而有些学校则比较开放。 有些学校喜欢发布书本上的问题,而另一些学校则喜欢将问题与现实联系起来。 在许多学校,如果您在考试前去找导师,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它也可能没有效果。 当我考研的时候,一位学姐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一定要找导师,但我心里却没有任何想法。 考前我没来过上海,也不认识任何人,就在懵懂中考上了。 后来,我了解了很多其他学校的黑幕,我才发现,无知的人中间确实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 以上所有内容都必须牢记在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研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但问题是,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考上。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生教育将会越来越普及。 现在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10年前的本科生相似。 所以,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有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可能。 攻读博士学位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考研可能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大家可以一起思考一下自己以后的路。 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种是曲线救国,进入一个容易的(但不太令人满意)的学校或专业,然后读目标学校或专业的博士学位(现在博士学位比硕士学位容易通过得多) ; 二是逆势而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没有任何出路能让你舒服,事情也不可能两全其美。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不妨考虑第一种方式。
3.信心的陷阱
我们再谈谈自信。 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是参加考试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自信会使人产生一些幻想,导致缺乏正确的理性判断。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过于自信,忽视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有些人可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一定能通过考试。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想说的是,考研时自信并不足以代表成功。 那些考试不及格的人难道没有信心吗? 每年都有400-500人申请我的专业。 这些人中,至少有200人是非常有信心的2024年陕西考研备考技巧,其中有100人是极其有信心的。 然而,只有大约30人被录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否通过考试不仅仅取决于你的实力,还取决于你和别人的实力对比(你可能更好,他可能更好)、运气以及录取的数量(假设有是公平竞争)。 自信是基础,但并不重要,因为自信不足以让你区别于其他人(考试前大家都很自信),尤其是申请热门专业时,不要仅仅因为自信就往前走自信,而是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劣势(每个人都有)、短时间内的提升潜力以及招聘情况。
二是将能力优势与业绩优势混为一谈。 例如,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有优势,因为他们在某门专业课程上读了多少本书,对它的理解程度如何。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门课可能历史上题目简单,或者评分松散2024年陕西考研备考技巧,大多数人的成绩都不低。 不管你学习多么好,难道你就只有一项技能吗? 在这里,我想起了很多理科生在报考经济学研究生时常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其实数学四的题目并不是很难。 与数学基础不是很差的文科生相比,数学基础好的理科生的优势很难在分数上体现出来。 最大的效果就是复习时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在数学上。 优越的。 因此,当某方面良好的基础或能力无法转化为有形的分数优势时,这个基础和能力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学科的强项和弱项,并充分考虑题目的难度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你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你学得好,你就能比别人取得更高的成绩。
另外,考研的时候运气几乎和实力一样重要(超乎想象,后面考试章节会讲到)。 你要知道,当你通过考试时,你可能只过了10分和8分的分数线,但事实上,如果你换了批改卷子的老师,你的分数可能会完全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气比纯粹的自信更重要。 效果要大得多。 综合起来,运气包括很多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方面。 比如你是否适应当年的试题风格,是否记住了考前10分钟的一道题,甚至不同的阅卷老师等等,都可能影响你的成绩,最终决定你是否被录取。 回顾高考和考研的过程,虽然我的成绩还不错,但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
4、明确的目标
复习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每个单科达到最低标准的情况下,使总分最大化。 在复习过程中,一切学习行为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帮助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而不是单科成绩),否则就毫无用处,甚至有害。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人总是严重忽视这个目标。 具体来说,有两种常见的不当行为。
一是时间不能科学安排。
复习时间的顺序应该是:简单的提高潜力大的科目(或部分)-困难的提高潜力大的科目-简单的提高潜力不大的科目-困难的提高潜力小的科目。 按顺序排列。 因此,要严格区分重点和难点。 必要时,可以舍弃那些难度较大但提升潜力不大的部分,或者虽然有提升但对分数贡献不大的部分。 所谓“重点”,不一定是你要花功夫的,因为你可能已经掌握了;所谓“难点”,不一定是你要弄清楚的,因为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可能已经花费了精力。 对于提高成绩可能影响不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复习的时候都用同样的参考书和练习集,基本都是按照书本章节的顺序一步步复习。 他们殊不知,复习参考书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而写的,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书中肯定有不适合他或者浪费他时间的部分。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成为书本的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和选择书中的部分内容。
二是做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无益的事情。
比如,有些人习惯在考试前几天做以往的试题,认为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水平,增加自信。 事实上,它并不能帮助你提高整体分数。 因为经过审查,一个人的基础水平就已经确定了。 模拟答题卡上的好成绩可能只是因为你达到了这个水平。 自然不会帮助你提高自信心,如果你回答不好,还会损害你的自信心。 何必呢? 如果呢? 如果你在模拟中表现不正常或者不正常,就会误判真正的考试。 有些人还想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回答问题所需的时间。 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你应该在复习过程中逐渐熟悉回答问题的时间分配,然后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考前的惊喜只能让你记住一些东西,但不能让你在考试时自然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