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也为这几年持续的考研热潮提供了注脚。
据教育部官网统计,近20年来,考研人数在经历了缓慢增长甚至下降之后,2016年后进入高增长阶段。 2015年至2022年,考研人数年均增速达到15.8%。 2022年将实现高水平高增长,增幅超过21%。
2023年,“考研热潮”还将持续。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硕士申请人数将继续小幅上升,申请总人数达到474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增速为3.7%,增幅最低。过去八年。
与此同时,在这条“千军万马”的升学路上,面对落地难的隐忧,“反向考研”似乎成为舆论中不少985、211大学生的选择。 此前报道曾提到,2021年至2022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的大量研究生将来自北大、复旦、浙江等985大学大学。
然而,在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情况发生了变化。
还是很热,但不是太热
五分之三的高年级学生正在准备考研。 该数据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工作处统计。 2019年,学校应届毕业生共有38.75%报名考研。 到2023年,申请者比例增至58.8%。
为何考研的热度逐年上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范英乐此前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指出,“考研热潮”的出现是考研普及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疫情期间就业相对低迷。 。
对此问题,《白皮书》解释称,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扩大,加上疫情期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作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 计划、“二战”和在职考研群体加入考研大军,客观上加剧了考研的普及度和落地难度。
自2017年起,中心连续六年发布年度考研白皮书。 结合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等平台发布的官方数据、行业调查以及用户调查,帮助考生分析研判考研趋势。
从《白皮书》来看,2023年考研报考人数增速较往年大幅下降,低于民间预估,显示考生报考变得更加理性。 也就是说,考研依然“热”2024年江苏考研报名官网,但并未“过热”。
2023年3月,江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员王宝喜在《过度教育视角下的“考研热”现象分析》论文中也提到,2021年,应届生约582万人。全国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77万人。 人们已经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 如果按照往届生的比例为50%来计算,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高年级学生会考研,但中途放弃考试的也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全国考研每年平均放弃率维持在10%-15%,广东省2022年放弃率将接近20%。 因此,虽然这些年考研的人数看似在上升,但实际上却夹杂着一点“水分”,形成了“假考研热”的现象。
通过计算当年统考报考人数与各招生单位正式公布的统考招生名额的比例,《白皮书》提出2022年和2023年考研真实招生比例分别为5.6和5.7。 可以理解,每6个人考研,就会有1个人上岸,而且并不是“越来越难”。
对于这一现象,《白皮书》还解释道,虽然每年报考人数会不断增加,但招生规模也在同步扩大,考研整体难度不会突然改变。 预计2024年、2025年的考研也将如此。
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数量从53.8万个增至124.2万个。 近13年,研究生招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
在2022年6月14日举行的“教育十年”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和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勇也表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严峻的挑战。” 他还提到,在有针对性、差异化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将加强学位授权质量把关,提高准入门槛。
“反向考研”不足20%
虽然教育部计划提高硕士录取门槛2024年江苏考研报名官网,但多方报道称,越来越多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将目光投向更多“双非”大学考研。 这就是所谓的“反向考研”。
中国教育在线在2022年12月24日发布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提到,2023年申请数据显示,部分双一流大学申请人数增长水平明显低于“双非”院校。 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甚至出现负增长。 “双非”院校申请增速普遍较高,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延安大学、重庆科技大学增速均超过30%。
报道还提到,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开展的2023年考研考生目标院校问卷调查显示,2023年考研考生中近50%的目标院校为“双非”院校; 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比超过30%,而只有20%以上的考生选择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然而,根据《白皮书》公布的调查数据,2023年参加考研的学生中,真正“反向”报考的学生仅有19%,81%的学生仍然在考研。被视为与自己同等或更高级别的学院和大学。 考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 “所谓‘反向考研’不能算是考研的正常状态。”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这篇发表于2023年4月的论文《是智胜于愚,还是平躺着让论文写好?》 ——“反向考研”的类型考察与生成逻辑,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助理研究员常程也提到,“反向考研”分为窄口径和宽口径,其中狭义口径的“反向考研” “考研”是指双一流院校的学生优先考入非双一流院校并成功“落地”的情况。 重点是策略; 大口径“反向考研”以成绩为衡量标准。 只要是考研的学校不如本科生就读的院校都包括在内。 结果显示,虽然“反向考研”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它还远未成为主流的申请选择。 在数以百万计的考研人员中,“双非”本科生是主力军,大部分仍能通过考试。 办学水平提高。
距离2024年考研仅剩半年时间。 作为一名985大学的准毕业生,赵骄阳正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备考。 决定考研后,她就再也没有更新过微信朋友圈。 她在元旦发布的最后一条内容中写道,“做好事,莫问前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骄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