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亚托桥,威尼斯最具标志性的桥梁
(图:)▼
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不断受到媒体关注,成为时代的注脚。在此背景下,威尼斯在2019年遭遇严重洪灾,高科技海闸屡屡延迟,给威尼斯这座城市增添了末日感,给世人留下了威尼斯将逐渐被淹没的心理暗示。
在花园里散步,习惯它
(图:)▼
然而今年2月,威尼斯的小水道却因缺水而干涸,人们一直担心,水城威尼斯也会缺水?
河床裸露的水乡
今年2月底,威尼斯水位波动降至-55厘米,贡多拉和不成形的垃圾滞留在黑色的淤泥中。曾经被水淹没的建筑物外墙上附着的藻类和软体动物,如今暴露在水中网校头条,与渗出的盐分和水渍一起暴露在空气中。
这与威尼斯一直以来呈现给世人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没有水,威尼斯还能被称为水城吗?
(图:BBC视频)▼
水城瞬间失去了梦幻的气息,古建筑斑驳的外墙甚至显得有些破旧。失望的游客们在社交软件上晒出照片,被转发发酵,并成为意大利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大新闻。
因为罕见,所以令人惊讶
(图:)▼
事实上,2月是意大利降水最少的月份。今年旱季暖高压控制地中海北部,天气依然晴朗干燥,蒸发量也随之增大,导致今年2月威尼斯的降水量出奇地少,只有3.4毫米,几乎是往年平均值的十五分之一。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端的泻湖中,威尼斯的水网与泻湖相连,泻湖又通过三条水道与海水相连。因此,与内陆水城不同,威尼斯水网的水位是时刻变化的。
地中海 - 亚得里亚海 - 威尼斯 ▼
降雨会影响水位,但决定性因素还是潮汐。毕竟这里是海边,一天之内水位相差1米以上也是很正常的。每天潮汐的涨落都会对水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干旱的天气加上退潮和水位的下降,自然让威尼斯显得缺水。
水涨的时候也会很猛烈(淹没圣马可广场模式)
(底图:地图后处理)▼
威尼斯建筑物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绵,水位过高时,可以吸收水分;水位过低时,土壤中的水分就会渗出,以维持运河和水道的水位。但现在威尼斯老城区建筑密集,水位过高时,建筑物和硬化的道路会减缓积水的吸收,进而影响土壤蓄水;水位低时,也会影响土壤水的渗出。
我们熟悉的威尼斯其实只是威尼斯的一部分
较大的城市地区位于大陆
威尼斯这座水城也是近代不断建设的结果。
各种基础设施齐备,许多小河已经消失
(底图: map)▼
“海绵”的作用越来越小,随着潮汐的涨落而起伏的水位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极端。
今年2月底的情况是高压、降水减少、亚得里亚海潮汐增强和建筑密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实,水位涨落是很常见的现象,近三年来水位已经过低两次,今天的低潮不是历史最高,甚至也不是近年来的最低,2018年1月记录的最低值为-66cm,2008年2月底的最低值为-83cm,都比这次低。
事实上,威尼斯周围仍然有很多沼泽和泥滩。
这使得威尼斯古城独特的环境得以延续至今。
(图:)▼
在摩西工程(将泻湖与大海分隔开的水利工程)完工之前,洪水泛滥并不罕见。例如,从 2010 年到 2012 年,我们有机会连续三年在圣马可广场划船。长期来看,1927 年和 1933 年都发生过洪水。1966 年,水位最高达到 194 厘米,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1933 年 12 月洪水
圣马可广场上漂浮着未融化的雪
(图片来源:/)▼
可以说,频繁的水灾、涝灾就是威尼斯的宿命,毕竟它是一座水城。
威尼斯从水中升起
吸引游客前来的威尼斯老城区,是由数个相邻的小岛组成,因此威尼斯通常被理解为建在岛上的城市。相比“滩涂”,“岛屿”要稳定得多。
威尼斯的主要组成部分 ▼
基于这样的理解,习惯了陆地生活的游客看到威尼斯的潮水淹没圣马可广场,就会把威尼斯的潮水与海啸联系起来,看到威尼斯的河网在退潮时,就会把这里与旱灾联系起来。这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会夸大灾难的严重程度,认为千年古城威尼斯即将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小菜一碟
(图:)▼
威尼斯原本是一个海湾,平行于海岸线的沿岸流促使平行于海岸线的沙嘴、沙洲形成,日积月累的海浪淤积泥沙,将沙嘴连成一线,几乎将海湾与海洋隔绝,海湾便成了威尼斯泻湖。
如果他只是亚得里亚海的一滩水
它并不是岛屿,所以水位有高有低都是正常的。
(图:)▼
随着流入威尼斯泻湖的河流沉积下越来越厚的淤泥,泻湖中出现了高出水面的小岛。泻湖中的岛屿不仅面积小、运输不便、物产匮乏,而且涨潮时很容易被潮水淹没,变成汪洋大海。这样的土地几乎是世界的一隅,除了来这里捕鱼的渔民,没有人会把这里当成定居的世外桃源。
参观柬埔寨洞里萨湖上的水上村庄
稳定的城市非常昂贵,灵活简单的浮动村庄更实用
(图:)▼
然而从公元4世纪下半叶开始,西罗马帝国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在罗马人眼中,蛮族开始大量涌入,掠夺,霸占罗马人控制的土地。此时,威尼斯泻湖中的小岛因为种种不利,反而成为人们躲避灾难的天堂。到7世纪,罗马周边城市的难民和当地渔民在岛上建立了124个小型定居点,威尼斯的雏形就此出现。
这样的岛屿还有很多。
如果我们真的在水上打游击战,当地人可能不会输
(图:)▼
威尼斯小岛的土壤松散,含水量高,容易下陷,不适合建造永久性建筑。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技术,将防水木桩钉入地面,固定建筑地基,然后用砖块和石头在上面建造房屋。所以你不妨把威尼斯想象成一座位于水面潮滩上的城市。
“水上人家”是指以船为家的船民。
船民聚集,在船上形成一个水上村落
威尼斯就像是水上的一个大型固定聚会场所
(图:)▼
泻湖非常美丽,但其形成的条件决定了其不稳定性。泻湖不会存在太久,如果没有人为干预,通常也撑不过几千年。泻湖的命运无非是以下几种:沙嘴和沙洲被海浪重新打开,重新成为海湾;淡水不断流入,成为淡水湖;淤泥堆积,成为沼泽;或者缺少水源,干涸,最终消失在陆地中。
冬天的威尼斯泻湖
(图:)▼
威尼斯自古以来就一直饱受洪水的困扰,不规则、难以预测的洪水和潮汐会将财产和居民卷入水中。为了适应泻湖生活,威尼斯人从建城之初就开始了治水工作。一方面,他们想减少突然涨潮和洪水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他们想延缓泻湖消失的自然过程。
当屋内与屋外的水位达到同一水平时,就无需排水了……
(图:)▼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威尼斯人排干泻湖中大大小小的泥岛,填海造地,修建海堤,使得自然形成的沙洲变得相对可控制。
当一条河流流入泻湖时,流速会突然减慢,水中的泥沙就会沉积在泻湖中,最终使泻湖变成沼泽。为了扭转这一过程,威尼斯人甚至将流入泻湖的两条河流改道。
经过1600年的变迁,威尼斯的建筑环境其实是最安全、最可控的。
我今天看到的一切
它不仅仅是自然的创造,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图:)▼
钱是最大的问题
气候变化不会让威尼斯短时间内灭亡,但缺钱会。从威尼斯建城的历史不难看出,它其实是一种反自然的存在,想要维持生存就得花钱。尤其是现在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运河干涸、水淹金山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古建筑的日常维护、河道的清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新项目的成本更是惊人。
威尼斯作为“漂浮的城市”
许多古建筑的地基由于长期的侵蚀已经遭到破坏。
为了让船只能够畅通无阻
清洁、修复和保护需要大量资金
(图片来源:/Wiki)▼
为防止洪水而建的摩西工程于 2004 年开工,最终于 2020 年完工。工程在泻湖的三个河口修建了 78 道防洪堤,当潮水过高时,堤坝就会升起,成为水坝。听起来很高科技的东西,造价肯定不菲,设计时预估造价为 16 亿欧元。经过拖延、腐败、物价上涨等因素,最终耗资 55 亿欧元,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 1000 万欧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最终,我们成功保护了圣马可广场免受去年涨潮的侵袭。
(图:Mose/)▼
威尼斯的贸易帝国几百年前就结束了,如今这里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旅游城市。虽然当地经济繁荣,但政府赤字也严重,以至于需要出售古建筑才能修建摩西计划。
虽然经常出现人山人海的场景
但其中很多都是乘坐游轮来的一日游游客。
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微乎其微。
(图:)▼
2019年11月,威尼斯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旱灾的意思,令威尼斯旅游业受挫旱灾的意思,造成10亿欧元的损失。经过救灾和恢复,威尼斯旅游业终于在2020年2月恢复,但随后意大利又爆发新冠疫情。
意大利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其悲惨状况仍历历在目。
意大利,尤其是威尼斯,非常依赖旅游业。
(图:)▼
封锁、国际航班停飞给旅游业带来致命打击。尽管意大利旅游业在经济压力下得以恢复营业,但威尼斯2020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仅为2019年的五分之一。旅游收入的大幅下降让一些相关产业难以为继,民宿平台上的房源数量下降了近四分之一。
国际航班停飞和严格筛查阻碍了游客
依靠大胆的游客来促进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图:)▼
今年2月的威尼斯狂欢节被取消,3月是威尼斯建城1600周年,本该是重振旅游业的盛大庆典,但新冠疫情持续,游客数量仍只有正常年份的五分之一,一场本该好好庆祝的盛会,却落得如此冷清凄凉,结果游客们拍下水位下降的照片,似乎成了大新闻,真是祸不单行。
贡多拉陷入困境,威尼斯经济陷入困境
(图:)▼
威尼斯在灾难中崛起,在1600年的历史中,它经历过十字军的侵袭、奥斯曼帝国的敌视,也经历过数次让人口减少三分之一的恐怖瘟疫,但这座城市却幸存至今。在与自然抗争创造财富的斗争中,威尼斯依然占上风,但历史视野里的新冠疫情无疑暴露了它衰老的一面。这座水城终于迎来了暮年。
王国来来去去,伟人逝去
城市也有自己的时间段
(图:)▼
参考: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