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网校头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医学教育网临床助理医师单科基础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医学教育网临床助理医师超值精品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医学教育网临床助理医师VIP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医学教育网临床助理医师无忧通关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医学教育网临床助理医师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网校头条 > 临床助理医师 > 国际化学校报考热度不减,小众国际高中面临更多质疑

国际化学校报考热度不减,小众国际高中面临更多质疑

来源:网校头条网络整理 2024-08-20 15:59:43

临近5月,国际学校申请进入尾声,虽然中产消费有所下滑,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热情并未浇灭。

随着体制内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早,越来越多的人换着方式考试,每次考试都是人山人海。一个小孩去深圳国际学校考试,我问她拍照了吗?她回答说:人太多了,我连手机都拿出来都拿不出来。

数据显示,去年招生季,全国共有国际学校970所,在校学生52万人。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原本小众的国际高中也面临更多的质疑。

前段时间,有一篇题为《女儿在国际高中变坏了》的热帖,说出了许多家长的担忧,瞬间刷爆整个网络:

女儿上学后,妈妈一开始很激动,因为孩子变得开朗自信,但渐渐发现女儿爱打扮、爱化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女儿还执着于“瘦到80斤以下”的病态审美。

帖子爆红后,有网友抱怨国际高中的不作为,也有网友为孩子们表示支持,称父母陪伴孩子走过这段路是独立的一步,“出国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这样的矛盾是每一个转型国际教育的家庭都会遇到的,不管对错,归根结底还是家庭与国际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

今天我们采访了吴越,一位每天都和学校打交道的国际教育工作者,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我们看得更清楚。

吴老师浸淫行业十余年,走访过上千所学校,是国内首家建立国际学校数据库进行研究的机构,主持过多场国际教育从业者最权威的论坛,为校长和老师提供培训。

她可以说是最了解国际学校从0到1的人之一。

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有资本与教育的角力,有体制内体制外竞争的“衡水化”,也有学校不愿意讲的择校内幕。

即使我已经入行十几年了,但是每一代家长都在变化,信息也越来越多,导致很多人对国际教育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多的空白,因不了解而产生无数的误解和焦虑。

比如,经常有家长问我:双语学校是国际学校吗?大量打着“国际课程”旗号的培训机构是真正的学校吗?

回头来看,这与中国国际教育30年的诞生、发展、变革与洗牌息息相关。

外籍学校占据主流的时代,是国际教育的1.0时代,1993年,出现了最早的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国际学校是外国学生的专属权利。

■ 20世纪90年代,外籍人员子弟学校刚刚兴起,最初是外交官子弟学校,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外籍人员子弟学校越来越多。

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一批私立国际学校出现,模仿外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开始招收中国学生。

这是2.0时代,中西文化融合的理念被推上历史舞台。

一开始,这一新产品就遭遇了不断的质疑和偏见,很多人觉得中西元素的融合不伦不类,而且学费又那么高。

然而,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民办国际学校的鼎盛时期却悄然到来,伴随而来的是其投资价值的大幅提升。

2015年,国家出台“公立学校不能再开办国际班”的政策后,资本开始瞄准民办国际学校这块肥肉,疯狂投资。

我们2016年举办的ICE国际学校投融资峰会,吸引了300多位深圳本地的报名者,这是史无前例的盛事。当时我创业才半年,没想到第一届就能吸引到这么多知名投资公司的参与。

资本看的是利润率,传言一所国际学校的利润最高可达60%,因此从2015年到2023年的8年间,国际学校的数量从500多所增加到近1000所。

最快的时候,2017年和2018年,每年都有80多所新学校涌现。

■2017年,除了北上广深,国际学校也在二线城市兴起。

国际学校早期的创办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由房地产企业投资设立,如碧桂园投资设立的广东碧桂园,万科集团投资设立的万科梅沙书院;

一种是由教育工作者办的学校,比如王宏创办的北京世界青少年国际学校;

还有一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办全日制国际学校,例如新东方昌平国际学校。

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些地产投资者可能不懂教育,教育人士办的学校往往硬件设施不尽如人意,培训机构借用应试教育的理念办全日制学校,往往能快速出成果,变成培训学校。

进入3.0时代,国际学校的投资主体更加复杂,金融机构、海外本土教育品牌开始入局,催生出一个升级概念——高端双语学校。

■2022年8月,重点研究培训型国际高中资质问题,对培训型国际高中转型提出明确要求。

所谓“高端”,比如有的学校语文、数学专业基础扎实,聘请国内顶尖的语文、数学教师;有的学校有国外品牌,凸显国际化。

但说实话,从质量上来说,相比2.0时代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相反,最早模仿国外学校的那些民办学校,从国际化角度来说可能做得最好,这些学校也是如今最受欢迎的一批学校之一。

近年来情况有所不同。

经历疫情、国家推进民办学历教育改革等,国际学校已步入3.0时代的深水区。

这几年我能明显感觉到,疯狂的市场开始趋于平静,学校数量由疯狂扩张转为小幅增加,增量市场逐渐变成存量市场。

紧缩政策之下,一些入市初期追逐利润、没有用心办教育的资本品牌,最终走向破产,存量市场的竞争是学校质量的竞争,“虹吸效应”凸显。

这一方面让一大批学校成为全国知名学校,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国际高中日益制度化,学习成绩成为唯一指标,进而丧失了国际教育的部分初衷。

作为业内人士,我知道国际教育择校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以下是信息差距的总结:

- 哲学:会讲故事,不一定能做实事

做教育的人都是讲理念,理念和实践是两码事,天天说教的人不一定有时间在校园里做实际工作。

一位家长曾经带着孩子在8年级前转过4次学校,每次都被校长的思想洗脑,后来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不想再跟着她了,只想在这所学校里呆下去。

在这个市场里,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想法出现,光听这些口头故事是不够的,还要看学校有没有做实事,有没有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负责。如果你被某种观念蒙蔽了双眼,受害最深的还是孩子。

-品牌:并不是所有大品牌的学校都是好的

有些家长迷信大品牌,认为有名气的学校就是好的学校,上不了母校,就去读附属学校或分校。

但这就像一个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后来开成连锁店之后,顾客们发现分店的味道不如老店正宗,这是为什么呢?

这跟选学校是一样的,品牌有精品和连锁,家长首先要选精品,有些家长看不起自创品牌,只想进口海外品牌,其实精品的自创品牌不一定比海外品牌好,连锁品牌做得不好。

因为精品品牌的打造意味着数十年的时间和资源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需要投资者和校长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打造出一所具有自己“风味”的学校。

■ 路透社去年报道称,由于监管趋严、经济放缓以及外国学生数量下降,中国有数十所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正在关闭或合并,其中包括几所在中国享有盛誉的国际学校品牌。

-课程:并非所有的 IB 学校都很好

吴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家长,觉得IB课程最好,一定要送孩子去IB学校,看不到其他学校,IB课程太强,主观上就优先考虑这样的学校。

但是,中国有100多所IB学校,都很好吗?课程的好坏,不在于课程本身网校哪个好,而在于学校的实施水平。

谁来实施、教学团队是否专业、有无资金和物质支持等都存在差异。

课程只是学校运营的一部分,有很多IB学校运营很差国内的国际高中怎么样,也有无数开设A-Level/AP/BC课程的学校,虽然课程没有IB那么受欢迎,但运营质量却非常好。

如果将路线分成单独的部分,您将无法看到整个森林。

■2023年十大 IB 学校排名()

- 管理:办学10年内可以闭着眼睛选出来的校长只有两位。

家长们经常会看到“某校更换校长,某校投资人撤资”的新闻,但可能并没有仔细调查,我给很多学校做过管理咨询,事实是学校管理层内斗不断,矛盾重重。

比如说投资方和校长之间的各种矛盾,或者投资方派来的职业经理人和校长之间的矛盾,或者中小学校长和校长之间的矛盾等等,我自己的感觉是很多学校成立5年了,近一年来,管理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因此,如果你观察到一所学校建校十年内只换过两位校长,你基本上闭着眼睛就可以选择。

一般校长在学校成立前一年入职,签订两年合同,如果续约一次,合同期是两轮,也就是五年,所以十年换两个校长,说明投资方和校长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或者理念比较一致。

另一方面,如果每两年换一次校长,就会发现很多学校执行力不强,老板思路飘忽不定,校长和老板理念不一样,最后只能一个走人,这样的学校还不少。

-规模:每年级最低学生人数为50人

说实话,学校的规模决定了老板愿意投入多少。

比如开办一门课程的成本非常高,需要学科教师、必要的教学设施等等,如果学生数量太少,投资者可能就要考虑是否投入那么多。

比如一个学校,如果每年花2万元购买国外的软件,不管学生人数有多少,100人的学校和2000人的学校,哪个学校更愿意购买这个软件?社团活动也是一样,如果学生人数太少,根本没法组织。

学生人数少,投入就少;投入少,学生体验就差。所以每个年级不应该少于50人,比如高三三个年级总学生人数应该在200到300人以上。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国际学校家长最看重的因素(来源)

-教师:20%左右的轮换率是正常的

家长要牢记一个标准:老师和学校一般签的是两年合同,或者一年合同,一般来说,一个老师在一所学校最多可以呆五年,也就是五年之内可以跳槽。

所以如果换算成教师的年度轮换率的话,就是20%。

以此标准为基础,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国际学校的教师轮换率,比如有些学校,很多老师都待了6年以上,这种情况下,这类学校的教师留任率就很高,说明教学质量稳定,老师也认可学校。

相反,如果一些学校每两年更换一批教师,而且流动率很高,这可能不是一个好兆头。

每次公布成绩时,业内的录取竞争总是异常激烈。

校长们总是对我说他们太累了,每天都在互相竞争。我说,你们应该发好消息国内的国际高中怎么样,招收学生。一旦这种趋势开始,受影响的只有学校本身。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为了生存只能招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进步。

为了招收更多学生,促进升学,各校互相模仿、竞争,既不能被别人超越,也不能落后,最后只能停留在学生的升学上,学校成了招生机器,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学校为了满足这种排名的虚荣心,不惜花钱“买”排名,用奖学金招收可以考进常春藤盟校的尖子生,并将学校资源全部压在个别学生身上,让其他学生自生自灭。

对学历提升的重视,使得中国市场成为了国际教育的一线市场,追求学历提升的趋势也日趋过度。

我参加过很多学校的招生说明会,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成绩和升学,招生办的老师总是围在他们身边,校长讲到名校录取,总是花上几句话,留给家长们拍照留念。

然而海外大学的排名种类繁多,你可能会认为只要排名都在海外前50名之内,就能证明该学校的教育成就了。

但正如一位招生老师所说,“这都是数字的艺术。”许多排名前 50 的大学可能在国际上不太受认可,而且录取并不困难。你只需要 25 分的 IB 成绩就可以入学。

当学校入学门槛不高的时候,你可以想象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如果遇到只注重成绩不注重成长的学校团队,如何能给孩子提供宝贵的教育经历?

我一直在想,当国际高中只为升学而存在、只为分数而办学时,它们不就是体制外的衡水中学吗?

■中国大陆高中生考入常春藤盟校的概率仅为0.51%。

在越来越注重升学教育的市场中,只有类似的内容才能吸引眼球,因此街头巷尾都充斥着优秀生考上名校的故事。

读得少的人,写得少的人,导致家长根本无法了解国际教育的真谛,只能被录取和排名所迷惑,成为“国际学校=升学”的拥护者。

我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继续学业,逼着孩子全日制转入培训机构。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我们每年交20万学费读双语学校,学习成绩又不太好,还不如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那里成功案例多,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成长都要让位于进一步的学习。

从业十几年,这或许是我最难过的事——

除去热门榜单,全人教育、多元视角、独立灵魂等国际学校的初衷却很少被提及。

但我发现,只有突破信息认知壁垒的家庭,才不会在国际教育的道路上挣扎、不会掉入陷阱,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