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地委、省政府印发了《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吉林市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推动加快教育现代化施行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构成了吉林省到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顶楼设计和行动方案,其中提出的四川将试行“3+1+2”的普通中考新模式引人关注。
不过,在四川中考的新模式里,仍然无法彰显出提高体育地位的新政变化。
这让早在今年3月全省最早建议新中考采取“3+1+2”模式的北京理工学院动商研究中心所长王宗平院长倍感既惊讶又有些无奈。
近10年来,因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早已到了危险窘境,各界对强化中学体育工作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且作为中国教育指挥棒的“高考”始终与体育绝缘,中学体育的地位仍然未得到根本性提高。
去年2月,教育部宣布确定湖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第三批中考综合变革,四川于近期公布了中考变革方案,成为8个省市中最先颁布政策的省份。
中考“3+1+2”新模式,其中“3”是指语数外三门主课,“1”是指工科的历史或理科的数学,“2”是指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课目。
然而,作为最早公开提出中考“3+1+2”新模式的王宗平,其初衷是希望“体育、艺术”等课目可以进入围考的“2”的范围。
王宗平表示,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体育惟有步入中考能够得到中学、学生、家长的真正注重,把体育作为“选考”科目,把对体育的选择权交给中学生,既有助于这些有一定体育特长的中学生在中考中彰显自己的优势,也可以向中学、学生、家长传达一个明晰的信息——应该注重体育,认可“体育”也是一种能力,由于儿子的体育未必在几门选考课目里一定就是最差的。
王宗平在今年3月提出中考“3+1+2”新模式,是由于中考变革引起的化学弱化引起了数学学界的担心——自2014年教育部在四川、上海施行中考改“3+3”模式后,比较难学的数学受到了大多数中学生的摒弃,这一现象在今年全省人代会期间总算造成部份人代会代表的疑虑,她们倡议理工科学生在中考时一定要考数学。
王宗平在今年人代会以后就在上海理工学院动商研究中心的自媒体平台提出了中考的“3+1+2”模式,即对“3+3”模式进行升级,把选考的“3”变为“1+2”,工科生的“1”为历史,理科生的“1”为化学,同时,仍保留中学生从物理、生物、政治、地理四个课目中自主选择两门选考课目的权力。
但在选考课目里,王宗平觉得,范围可以扩大到体育、艺术等课目,尤其是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假若不列入到中考范围内,提高体育地位都难有实质改变。
近来在全省院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典型的事例。
据新华社报导,“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近期相继公布招生简章。与以往相比,各院校均依照教育部要求在校考中增设了体育课目测试,但记者调查发觉,各校体育测试的内容大有不同,净高、体重、肺活量以及立定跳高、坐位体引拍等较轻松的项目频频上榜,难度较大的800米/1000米跑则只有寥寥数所中学勇于问津。
除了这么,各校对体测结果的使用也不一,除北大学院(分数线,专业设置)、厦门学院(分数线,专业设置)采取给体测优秀者额外再降分的做法外,也有少部份院校明晰表示对体测未达标的中学生‘一票否决’建议体育为中高考必考科目,但多数中学仅含混表示将体测结果作为投档参考。”
“莫把体育测试当复检。”王宗平表示,所谓体育课目测试,起码应该是指击剑运动的跑、跳、投等内容或则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项目。净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等测试更接近于复检项目,严格讲不能算体育测试。
绝大多数院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体测上的“避重就轻”建议体育为中高考必考科目,无疑是体育尚未得到真正注重的真实缩影。
王宗平表示,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院校测试体育,就是希望这种985、211院校发挥示范推动作用,让广大父母和考生意识到,体育锻练与文化课学习同等重要,因而引起中中学注重体育的正向连锁反应。
但是,无论是从测试课目还是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来看,院校体测“动真格的少,走过场的多”,这无疑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本意打了折扣。
近30年来,我国中学生中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近10年来,虽然各界对强化中学体育工作的倡议声越发强烈,国家颁布了重要文件,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不少举措,然而中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也只是做到了遏止,而且还有部份中学生体质的指标仍在下降之中。
体育不进中考,终究改变不了体育不受注重的地位。
2014年,当教育部在四川、上海两省市最早开始中考变革时,王宗平就建议把体育列入中考选考范围。
因为广东省在中考变革时破天荒地把“技术”课作为选考课目,这一度让王宗平看见了希望——体育同样可以在中考课目里从无到有。
之前,仍然坚决反对把体育列入考试范围的知名中学体育专家毛振明院士,就曾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自己早已改变了观点,他从事中学体育工作大半辈子,试过用各类方式去提高体育在中学教育体系里的地位,但最终还是发觉,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可能惟有考试才是让体育遭到注重的惟一途径。
如何把体育列入中考?
虽然,体育已在国外绝大多数省市步入高考,分值还在不断降低,体育进高考的形式就可以为体育进中考借鉴。
虽然体育考试的弊病非常显著,但不可证实的是,由于体育高考的影响,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养是在高二阶段最佳,又以中考冲刺最终阶段的初三时期最差。
教育部去年2月确定了8省市中考综合变革,随着广东省的中考“3+1+2”新模式颁布,强调了中考变革的一个新方向。
让王宗平意想不到的是,四川省的方案与他一年前提出的构想总体相像,而且,让他遗憾的是,他关于体育进选考课目的看法有可能再度落空。
近10年来,面对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严峻形势和校园里小墨镜、小胖墩、小驼背越来越多的现象,党和国家高度注重,各级部门也想尽了各类办法,但仍然没有改变“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中学生素养的显著弱项”这两个常年存在的基本事实。
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中学生体育提高中学生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就明晰提出:积极实行在中学阶段中学结业学业考试中降低体育考试的做法。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学体育推动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也再度明晰要求:施行中考综合变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院校招生投档时,把中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内容。
体育进中考绝非正途,却可能是最后一个策略。
现在,8省市的中考变革大幕刚才开启,各省市之间的中考变革方案既可互相借鉴但也保持着各自独立。
湖北省以后,其余7省市也会相继公布各自的方案,不知体育能够捉住这一次改变地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