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北京工业大学的辉煌历史
不断保持精神血液,汲取进步力量
宫小V推出“口述历史”专题专栏
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
记录和反映北理工学生
一段坚守传统、拼搏奉献、再创辉煌的历史
今天,让我们更加亲近
周大森 北京工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听听他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故事
周大森简历
周大森,1942年10月出生。1965年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7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周大森教授拥有40多年的教学经验,为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荣获学校优秀教学名师奖和“十一五”教学基地建设特别贡献奖。 1992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其间兼任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1997年至2003年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后回国在环境能源学院任教; 2006年任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学校实验学院与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合并,在通州办学,他担任实验学院院长; 2008年退休。退休后北工大为什么叫小清华,周大森担任北京工业大学相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老教授联谊会会长。 近日,他参加了北京工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努力拼搏、产学融合
解决真正的问题
我是1965年来到北京工业大学的。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大学。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十分关心。 彭真同志、刘韧同志都曾来校视察。 北京工业大学发展过程中,他们向学校建议,除了高考招生之外,是否应该考虑招收一些工厂的年轻人来学校学习,我就赶上了那一批招生。 我被一家机械施工公司选中,在工厂工作了四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到校后,我被分配到机械系内燃机专业。 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动力。
入学后,我感觉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风很好,领导和老师都很平易近人。 当时学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吃苦耐劳的作风,培养产学结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虽然当时的办学条件很困难,但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建学校的所有工作,包括植树、挖防空洞、进工厂,都是学生自己做的,和工人一起干。 当时,老师们还自己制作了实验装置,并在课堂上使用。 这是学校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继承尊师重教、教学互鉴的传统
良好的校风
学校创办时,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从清华大学、北航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大大学抽调了一批教师。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深刻体会到学校尊师重教的校风。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传统美德:你尊敬老先生,老先生就会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知识有思想的地方他就会跟着你。 你们沟通。 这是北京工业大学应该继承的校园文化。
1970年底,我毕业留校,住在内燃机教学室。 我当过学生,也当过老师,所以我有一些感悟:除了尊师重教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教学取长补短。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习。 我正在研究汽车发动机。 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技术三个专业课程。 但时代在变化。 汽车需要管理,汽车的电控、空调设备需要了解。 现在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学过这些知识了。 我们需要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来学习它。 教学有效。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也必须勤于学习。 当时北京有一个技术交流站。 我一般周六周日晚上都会去东城区技术交流站讲授汽车电控、汽车空调等课程。 来听课的老师有昌平的,也有丰台的。 他们年纪都很大了,骑自行车来上课。 学生们都那么渴望学习,所以我不能让自己落后。
学科扩展
为北京工业大学建设奠定基础
我23岁来到北京工业大学。 我今年80岁了。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工业大学。 起初,我在系里做学生工作。 1992年,党委换届,我担任学校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 1994年,组织邀请我去北京计算机学院学习。
当时北京工业大学只有计算机系,使用小型机,而北京计算机学院已经有个人电脑并使用程序。 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学校后,学科调整,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这加强了学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学科实力,为学校通过“211工程”评审发挥了较大作用。 同时,学校还与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分校)合并,后并入国家建筑材料管理局管理干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院。 进入“211工程”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入学校,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我对高校合并也有一些感悟:高校合并是比较困难的。 我把它总结为“先因式分解”,然后“合并相似项”。 这样可以与北京工业大学融合,拓展学科,为学校做出贡献。 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到现在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这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变化。
“四大模块,两条主线”
推进“211工程”建设
学校“211工程”建设通过预审后,学校进行改革。 改革的口号是“四个模块、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具体量化这两条主线。 人员配置的主线是采用聘任制,设定岗位职责; 金融改革的主线是采取积极的金融经济政策。 学院成立后,将部分预算分配给各二级学院,并评估预算,以实现财务成功。 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制定规章制度,召开财务工作会议。
“四个模块”是学科调整、教育教学、机构改革、后勤改革。 一是主体调整。 原18个院系调整为9个学院。 随着新学科的发展,学院数量将扩大到13个。 院系的合并将使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也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和科研的追求。 项目、发展团队并扩大学生来源。
二是教育教学。 当时,在教育教学方面掀起了一场大讨论。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 1980年,北京工业大学由“二级招生”改为“一级招生”,成为北京市重点学校。 从教育规划、培养目标、师资培训等方面推进教学改革。 师资培训注重对外交流。 当时,学校选派具有专业背景的实习教师到韩国忠州产业大学担任汉语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吃饺子、买舞蹈。 舞狮、舞龙道具传播中华文化。 对于青年教师,入学后必须参加教师培训并出国培训。 除了专业训练外,还必须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方面的全面训练。
三是机构改革。 新设立了审计室、新闻办、国资办等机构,精简了部分机构。 通过建立岗位、任用和奖励机制,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明确了工作职责。 同时,我们提倡机构联系群众。 北京工业大学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 对此我也深有体会:李晨校长看到学生深夜去水房打水,发现学生宿舍里没有保温瓶。 第二天,后勤给每个宿舍提供了一个保温瓶; 蔡少富校长在食堂与大家聊起了工作情况。 他非常友善,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交流。 这种师生关系、干群关系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传统,我们的机构改革也继承了这个传统。 改革后,各机构均取得了成效。 例如,保卫处启动科技安全工程,在教室安装监控平台,在学校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 学校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机关改革后,机关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调动。
四是物流改革,即成立物流部和物流服务集团,实现“小机构、大实体”。
在实践中
传承北京工业大学文化
我对北京工业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从小就在这里学习,在老师和领导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我退休的时候,我仍然希望北京工业大学越办越好。 我参加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老教授联谊会”组织的各种活动。 当身体条件允许的时候,我就做一些传承知识、修身养性的事情。 在喜悦之中有事可做。” 有时我们会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 比如,研究生要去农村教书,临走前要试讲,老同志就会组织教学生如何当好老师。 有的学院组织培训,我们会和导师合作。 大家畅谈如何做好工作。
在北京工业大学的这些年,我体会到除了尊师重教、互相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礼记》中记载:“善歌者,使人随其声;善教者,使人随其志”。 作为教师,教师的抱负和教育知识应该传承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我退休后仍然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无论你做什么北工大为什么叫小清华,都不要忘记你是一名老师。 如果有机会,还是要为学生做一些工作,无论是思想政治、党建还是业务,把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传授下去。 通过在实践中传承北理工的文化,我认为北理工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追寻学校历史足迹,积聚前进力量
BJT人会坚持
勤奋、责任、诚信、创新
秉承“不断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
传承“扎根首都、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
努力谱写新时代北理工高质量发展篇章
龚小V推荐
视频:段晓、龙家军
排版:丁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