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父爱与母爱的结合是人的属灵健康与成熟的基础。(8-10)
⑧ 对父爱和母爱提出不同的要求
⑨成熟的人是你的父母
⑩全文摘要
3.理解讨论:
1.引导学生简要概括文中探讨的母爱与父爱的特点,分析母爱与父爱的本质区别,了解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母爱
特征: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我们的家园、大自然、地球和海洋。
母亲给予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爱与关怀,给予孩子生活中的安全感。
积极的一面: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也是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
消极方面:它不需要任何努力,也无法赢得它;它无法被控制或支配。
本质区别:无条件
条件
父爱
特点: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之类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起就开始为他们指明走向世界的道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去挑战生活。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了你的职责,因为你像我。
积极的一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并能为自己所掌控和支配。
负面:你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它,如果你未能达到父亲的期望,你可能会失去他的爱。
2.“母爱是一种祝福和平安。你不需要去赚取它,也不需要为它努力工作。”这句话中的“祝福”和“平安”是什么意思?
“祝福”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关怀和爱,蕴含着无私、纯洁、不求回报的爱之意。“平安”一词用得尤为娴熟,韵味浓郁,既点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质,又有宽广、慷慨之感。结合下面的“自然”、“地球”、“海洋”等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更能表达出母爱的深厚。
3、文章中提到了两种爱情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爱”和“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一种是“我被爱因为我爱”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情原则有什么区别?
第一句,“被爱”是因,“爱”是果。因为被爱,所以我爱。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先得到后付出,是幼稚的爱。第二句,“爱”是因,“被爱”是果。因为爱,所以我被爱。先付出后得到,是成熟的爱的理解。幼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复杂,也更美好。
4.扩展与延伸:
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 一个成熟的人,不是依赖父亲或母亲提供的世界,而是心里有这两个世界。
1.为什么成熟的人需要兼具父亲的良心和母亲的良心?
2.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感受到了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这两个世界又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境界?
3. 我们如何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5.评价欣赏:
在深入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和评价。
1. 你是否同意作者关于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及其积极和消极方面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 你认为作者所说的母爱与父爱的区别在于母爱是无条件的,这个观点成立吗?(只要有道理就行)
6.本课小结:
不是对父爱和母爱的简单歌颂,而是对父爱和母爱与孩子成长关系的分析,以构建健康成熟的心灵。即“人从与母亲的亲密发展到与父亲的亲密,最终达到融合”。正如有人说:“这世上所有的爱,目的都是聚合,而只有一种爱,目的都是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同学们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现在是高中生,如果你们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到关心他人与与他人团结一致,感受到爱的力量激发爱,爱比被爱更重要,付出能让自己更满足、更快乐!”的阶段,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和训练我们对父母的爱?在享受无私博大的父爱和母爱的同时,请把爱献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真挚的爱,让生活因爱而更加丰富多彩!
7. 任务: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对母爱和父爱有了新的认识。你会给你的父母什么建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字体设计】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弗洛姆
母爱+父爱
孩子们的爱
爱的能力
愛情物體
爱别人,创造爱
成熟的人
【高一语文《亲子爱》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1.《亲子爱》公开课教案设计
2.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公开课教案
3. 一年级语文课程《先秦诸子百家》精品教案
4、与孩子的沟通技巧:高考前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5. 父母应以充满爱意的语言鼓励孩子
6. 汉语公开课教案《辩论》
7.小学语文《绘画风格》公开课教案
8. 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十种最佳爱
高中语文《亲子爱》公开课教案
本文节选自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书中解释道,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的情感,而是一种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一个人的纪律、专注和耐心而学会的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爱的能力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了解父爱与母爱的特点和本质区别,理解作者对于健康成熟心灵的理念;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了解作者对父爱、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感受等,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从情感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从而进入对“爱”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三)流程和方法目标: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英语作文,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结构,抓住重点句型,深刻理解文章隐含意义,把握文章信息和作者观点;
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观点与材料的结合,探究作者对父爱、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体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 难点: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以及一些关键句子。
【教学法】
1. 教学方法:引导式、提问式、诱导式
2.学习方法:阅读感知法、素描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间】
1 类
【教学理念】
由于其理论性强,大部分学生想要一下子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是相当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标志性句子,了解文本结构层次,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通过讨论、言语交流等方式体会重点句、难点句的含义;最后,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在把握“父母对子女的爱”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弗洛姆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进行评价。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爱父母,成为一个有爱能力、懂得爱的人。
【教学流程】
1.介绍新课程:
今天我们学的是《亲子之爱》,还记得孟郊的《游子歌》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吧。(“慈母手为游子缝衣裳,缝得严严实实,唯恐他迟归。谁言春阳草木能报恩?”)体会了慈母的温暖,想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父亲的文章,也许初中时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最让人难忘。父亲的背影,已刻在作者和我们读者的心里。父母之爱是我们永恒的歌,父母给予孩子最朴素无私的爱,孩子也应该用感恩来回报父母,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爱的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亲子之爱》,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人间最伟大的爱。
2.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弗洛姆(1900—1980)是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最重要的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一生著述颇丰。《父母与子女之爱》节选自其1956年出版的《爱的艺术》一书,为第二章《爱的理论》的第二节。弗洛姆认识到父爱与母爱的区别,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父爱的本质,这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学术渊源——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并从心理分析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审视“人”的存在。
(二)学生阅读课文,突出重点句子,并提出问题
1. 为什么题目叫“父母与子女之爱”,而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请解释原因。
因为它包含了两方面的爱:一个是父母对儿女的爱,一个是儿女对父母的爱。
2. 那么哪些部分主要描写子女的爱,哪些部分主要描写父母的爱?这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句在哪里?
1-3段描写了孩子的爱和爱的能力的发展。4-8段描写了父母的爱和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和父爱的根本区别。9-10段将父母融为一体,实现心灵的健康成熟。过渡句:与爱的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三)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再次浏览整个文章,经过讨论,划分文章结构,总结各段落的内容。
本文分为三部分
1. 培养一个人爱的能力。(1-3)
①婴儿期是自恋阶段;
②孩子在成长发展阶段开始能够接受事物的本质,得到母亲无条件的爱,作者也谈到了母爱的本质;
③青春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爱情、创造爱情。
2. 爱的对象的发展和原因。(4-7)
④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和几年里,与母亲的关系最为亲密;
⑤ 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渴望母爱
⑥母爱与父爱的根本区别;
⑦ 阐释父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