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与古建筑的缘分
本科前四年,我都是在迷茫中度过的,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考研的时候,我也是随波逐流,同学们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考试。对于我这种爱玩的人来说筑波大学,五年的时间都是在玩,玩不够,所以选择了国内考研这条路。
大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我和家人去岳阳楼散步,舅舅指着楼道里的座位问:“这叫什么?”我说我考研没考上。他批评我说:“你明明是学生,却不是学生。”我受不了这样的批评,决定读考研时不懂的中国建筑史。进大学后,我学了建筑史,五大全书,营造法,建筑原理,中国设计……半年时间,我读了不少古建筑的书。恰巧在读研一年级下半年,我遇到了口罩,半年时间,我宅在家里,上网修了各种外国、日本的建筑史课程。那时,我对日本的木结构、中国的木结构产生了兴趣,甚至在选题时提出要对中国和日本的木结构进行对比,但是我的提议被导师无情地拒绝了。
白天陪爷爷放疗,晚上熬夜写论文
2022年真的是我最黑暗的时刻
和大多数国内硕士一样,我也经历过给导师打工、被学校剥削、和同学争课题,毫无意义的学术内卷化、令人厌恶的圈子文化,让我对科研失去了大部分兴趣。我热情不高,但还是拼尽全力完成了硕士论文,调查、研究、测绘、口述历史、攀登历史。完成这二百多页的巨作后,我感觉自己的科研生涯结束了。我热爱建筑史,但这种研究环境真的让我很难集中注意力。
2021年恒大破产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危机感,但建筑业表面还是一片红火,看到学长们都找到了好工作,也就没多想。论文送审后,我赶紧安排春招,联系了一些古建筑公司、设计公司。但因为3月份开始的上海口罩事件,招聘被拖延到5月底。我马上就要毕业了,还得等下学期。没有工作,家人又催我走,就面试了一家做工业建筑的央企,没怎么想就进去工作了。或许也是一种逃避吧。我心想,既然有地方住,就把古建筑当成爱好吧。
-02-
今年,设计院
在工业设计院压力确实比一般的土木设计院小很多,比如我所在的化工系,建筑学更多的是接流程、接下游专业的过渡专业,几乎不需要设计,可以达到技工的水平,但看得见的职业天花板让我很纠结。在国企,配套专业重技术,没前途,也没钱,靠管理和总承包是更明智的选择,但这条路早已偏离了我的初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学长聊天,他给我介绍了日本留学的总体情况,也和我分享了他在日本留学的感受和经历,当时听上去觉得日本可以提供比较纯粹的科研环境,而且日本在建筑史研究、遗产保护等领域也相对比较先进,这勾起了我对日本留学的兴趣。
经过几个月的搜索和收集,我鼓起勇气告诉了家人。家人很支持,但希望我留在中国读书。我也花了很多时间跟在中国读博士的同学沟通。我联系了他们,他们的反应普遍不乐观,要么说工作压力太大没法做研究,要么说考核压力太大没法毕业。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把去日本读博士的计划提上日程。
一开始我自己找,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对于我这种没有日语基础的人来说,去日本留学只能读语言学校了。但是博士阶段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联系了程老师。我个人觉得我和程老师都是比较直率的人。程老师直接问我英文怎么样。我说英文肯定比日文好。程老师就告诉我可以直接报英文专业,还跟我分享了很多英文课程。经过深思熟虑,我报了堺塾。
- 03 -
逃离舒适区
2023年6月,进入补习班后,王老师给我发来了教授的信息和资料,我花了两个星期为我的方向挑选了合适的导师,我发现传统建筑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建筑史老师,传统村落等,而我的硕士论文更多的是研究遗产保护,所以我关注了筑波大学的世界遗产研究,筑波大学的这门学科更多的是一门交叉学科,教授们也都是从事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涉及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有形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如果我将来想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这很重要。
报考的学校确定了,我也做好了学习的规划,大部分学校的申请时间都是11月到次年1月,也就是说我只有4个月的时间准备托福和书本,再加上设计主任的长时间工作,确实影响到了入学考试的进度,所以辞职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当你迷茫的时候,独自旅行是最好的良药
说实话,说起来容易,但鼓起勇气辞掉第一份工作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总体来说,我在这家设计院的经历还不错(除了加班时间长),领导和主任都比较有主见,被学校选中参与了很多设计以外的事情,专著撰写、招商策划、活动组织等,和同事关系也非常融洽,办公室氛围也比较愉快。辞掉这份工作,意味着我将告别过去8年积累的经验,据说简历上只有一行字的距离,也意味着如果出国留学失败,我连两年的工作经验都没有,不会有很好的出路。
于是我把最后一个年假,选择出去旅游,出去看看风景。在七月四十度的酷暑中,我来到了清西陵,看到雄伟的主山、连绵起伏的鞍山、庄严雄伟的陵墓建筑、金丝楠木的道光殿、主殿的石牌坊、崇陵的地宫,无不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向往。晚饭后,老板打电话来调我,开玩笑说:“你怎么连报告都不写就这么走了?我们还要调你去别的岗位。”
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决地和过去告别。
2023年9月,我在长沙看到的最后一个日落,很美
-04-
突破时刻
辞职后,我并没有直接回老家,而是开始准备托福考试。考完研之后,我已经4年没碰过英语了,所以对英语还是很陌生的。我的专业导师孙老师告诉我,不要把托福当成语言学习工具。我见过一些人打算出国留学,却在第一关语言就失败了,或许是因为他们把英语当成一门课程,认真学习了,而对于此刻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
经过一个半月的集中学习,我拿到了一个基础分数,这个分数我不是很满意。不过孙老师告诉我,这个分数可以尝试申请一些学校,如果不满意可以后期再提高分数。我告别了生活了一年的长沙,回到了家乡,准备研究计划。
我在研究计划书中提出了两个课题,一个是日本建筑史或者纯粹的建筑史,另一个是继续读硕士时研究的遗产保护课题。和老师讨论后,我觉得继续读硕士时的研究课题比较容易,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拓展知识,所以就继续写了线性文化遗产的计划。
邮件、CV、研究计划的撰写比较顺利网校哪个好,按照线性遗产保护研究的流程搭建了计划的基本框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背景分析(历史爬行)-田野调查-——遗产要素与整体线性遗产的关系——内涵解读、价值评估——案例分析——整体保护规划。加入了一些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写作内容和国内硕士不完全一样,日本教授比较注重逻辑性(故事情节),研究背景要凸显矛盾感,研究问题要从不同角度有逻辑地罗列,文献综述要大篇幅、分段总结,研究方法尽量新颖(但不要太复杂,面试时回答起来太难)。
准备好所有材料之后,申请过程中最让人兴奋的部分来了:词匹配。一开始我第一批申请了十几位教授,几乎包括了筑波大学所有跟建筑、建筑法规相关的教授。我还担心如果申请同一个学校的太多教授,教授们知道了会不高兴(国内也会有这种情况,至少我的硕士导师就跟我说过他很讨厌一人多报),但是孙教授告诉我不用担心,因为教授们可以…… 发完简历后,我只收到了两封回复,一封是筑波大学的,他们拒绝了我的申请,因为他们不接受其他大学的博士生。另一封是九州大学的,我被邀请加入这个项目。我去面试了,但是时间很紧,面试就在一周之内,我还没有为面试做任何准备。
经过紧张的冲刺面试准备,我和九州大学的教授进行了一次线上面试。面试前半部分还算顺利,我介绍了个人情况和研究计划,强调未来想从事遗产保护相关实践,本以为对学科的热爱会打动导师。但果不其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授说遗产保护是个很小众的行业,她认为博士阶段还是以研究为主,如果想从事实际工作,需要硕士学位。只能说她的方向和我不太对口,让我回去再考虑一下。
几封邮件沟通后,我觉得教授不好意思拒绝我(也许是日本人不直接拒绝人的习惯?),于是她建议我找一个同方向的导师,或者来她那里读硕士。九州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临近,我只好放弃,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时我心里很焦急,因为我几乎把想报的学校都申请了,但是没有一个导师回复我。后来孙教授告诉我,可以继续给之前没回复的教授发邮件,因为他们可能没看到邮件。于是我对邮件稍作调整,又发了一封邮件,问候语和之前一样。这次,筑波大学的四位老师都回复了我,两位导师表示有兴趣,一位在休假,一位说自己快要退休了。
这时筑波大学,我感觉机会来了。
-05-
幸运之神降临
我和两位对我的研究项目感兴趣的教授通过邮件进行了交流。一位教授在线性遗产保护方面有很多成果,他问了我一些关于线性遗产识别和构成定义以及案例的问题。我详细地回复了他。另一位建筑学教授则比较直接,让我将我的硕士论文的 PDF 发给他,并约他稍后见面。
就这样过了两个星期,我就要递交申请了,却迟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心想不能错过了,便大胆地给想采访的那位教授又发了一封邮件。他很快回复,说他看过我的成果,认为我的研究方案比较成熟,所以会考虑我的申请。在邮件中他还问了我以下几个问题:硕士和博士课题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对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影响、线性遗产(研究对象)作为文化景观的特点等。
没想到教授竟然在没有任何商量的情况下就让我申请了,我真的很兴奋,开始准备申请。筑波大学的博士学位申请要求比较低,连英语都不需要,对成绩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只要提交一些硕士学位的成绩就行。于是,我就等到了1月31日的线上面试。
面试一共四位老师参加,两位建筑学教授,一位考古学教授,还有一位主持面试的年轻老师。面试的前二十分钟,我基本介绍了一下个人经历、硕士论文、研究计划等。面试的后半段,充满了老师们的提问,我的教授问的问题最多,但和邮件里问的问题不完全一样,他很关注遗产保护现状和政府、民众的参与。众所周知,国内的遗产保护比较落后,在基础调查保护上只做了一些工作,在振兴利用上还存在不足,我如实回答了问题。另一位老师问我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研究对象为什么是中国。除了惯常的夸赞学科体系的建立完整之外,我还提起了面试前看的一场遗产会议。我讲到筑波大学现在致力于发展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这和我正在研究的基于自然的线性文化遗产有密切的关系。
我个人觉得面试还是比较成功的,得益于我很强的汇报能力,也得益于我的自信。面试的过程就是为了凸显我的胆大,说话快,不怯场,在氛围中(在设计院给客户,政府领导汇报hhhh)主动发言。当然专业知识的充分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包括你的研究计划的每一个细节,当然还有你读博士的动机(这次我吸取了教训,说毕业后想继续做研究工作)。
我在西夏王陵接到通知的时候,天正下着雪,我好开心啊!
有句话说,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没有读不上的博士,只有读不上的硕士和毕业不了的博士。看到通过考试的通知时,心里很激动,但也很担心即将面临的科研压力,还有毕业后的去向,这些事情还是早考虑、早准备比较好。
但我目前能确定的是,这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我会继续走下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难。
首先要感谢堺塾,感谢程老师、王老师、孙老师等,他们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专业和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督促我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强大的专业能力+非凡的勇气+高效的执行力,是成功路上必备的素质。
祝愿各位同学早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祝愿堺塾继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