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签名:陈薇,2020.9.27,武汉。
首日封是陈薇团队向参加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一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赠送的礼物。
这是她亲自挑选的一套31张不同的首日封,代表着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援鄂医疗队。
当梁媛将首日封递给陈薇签名时,陈薇说陈薇为志愿者选礼物网校头条,这31个信封中,最后一个是军医队的信封。
她拿出信并签了名。
信封上印着四个大字:“遵命行事。”
陈伟团队为我们准备了一份独特的礼物
9月26日,是参加第一期临床试验的108名志愿者结束六个月观察期的日子。
该试验需要在六个月内对志愿者进行多次跟踪访问,以观察和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薇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是全球首个启动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
5月22日,该团队在世界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种疫苗的108人全部产生了抗体。
梁远就是这108人之一,他的主要工作是武昌工学院会计学院辅导员。
9月27日,梁媛再次接种疫苗。
此次他参与的是重组新冠肺炎疫苗(腺病毒载体)I期加强免疫临床试验,试验观察期为一年。
陈薇此前对新华社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疫苗有效时间的数据并不多,“它的保护作用能持续多久,我们还在推进相关研究”。
接种完疫苗后,梁媛就回家睡了个午觉。
对他来说,生活正在逐渐回归正轨。
家里的纪念章、纪念邮票、纪念首日封,以及手机里几张和陈薇将军的合影,都让他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所作所为。
梁元与陈薇合影
梁媛的同事经常开玩笑地向他索要合影、签名,并说那些自愿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都是英雄。
陈薇将军在很多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她也曾说,在武汉研发疫苗的日子里,最让她感动的就是“英雄的武汉人民”。
他们就是英雄吗?志愿者们都觉得“英雄”这个词太宽泛,不适合他们。
在他们眼里,女将军陈薇就是英雄。
“我们一期志愿者的微信群,几乎就是陈薇将军的粉丝群,大家看到陈薇将军的动态,都忍不住往群里转发。”
毕竟这半年来他们和陈薇团队一直在密集打交道,对于志愿者们索要合影、签名的请求,陈薇总是笑脸相迎。
5月,离开武汉前,陈薇团队特意为临床试验志愿者准备了纪念邮集,她在每一本邮集上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据说是连夜签的,签了大半个晚上。
志愿者们接种疫苗的照片被制作成邮票,成为志愿者们的专属纪念品。“我们都没有要求礼物,而是他们主动设计、制作了集邮册,每个人的集邮册都是独一无二的。”梁媛说。
我希望这座城市永远繁荣昌盛。
疫苗是半年前接种的。
今年3月17日凌晨,梁源填写了新冠疫苗志愿者登记表,3月18日下午,他收到了体检通知。
作为一名普通的武汉市民,他想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医护人员明知危险,仍奋勇前来。如今他们完成了使命,退休了,是时候我们站出来,与病毒做最后的抗争了。”
和梁媛同一组的志愿者们大多有着同样的想法。
陈薇后来透露,自己做疫苗临床试验时,一开始也很担心陈薇为志愿者选礼物,因为武汉还在封城,不知道去哪里找志愿者。结果108个志愿者名额公布后,两天内就有5346人报名。
接种疫苗前,梁媛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帮助不能出门的居民购买菜市场和生活用品,帮忙给水电气卡充值,为他们买药跑腿,帮忙发放政府准备的爱心物资。
梁媛在社区做志愿者
直到现在,他还在做志愿者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结束后,梁源和朋友们一起去了武汉动物园当志愿者。
我五月份去的梁园,那时候动物园还没有开门,但是里面的动物还是需要人照顾的。
他讲了一只貉的故事。
这只浣熊是从野外捡来的,被带到动物园的。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它还很小,还没有断奶。志愿者们给它建了一个笼子和一个窝,把它放在动物园管理处。看着它一点一点长大,变得古怪而顽皮。
后来,等貉长大了,梁媛和其他志愿者就把它搬到了小动物馆,还给它建了一个特别豪华的房子,“隔壁貉一家人都羡慕嫉妒恨。”
城市在恢复,貉也在健康成长,如今,貉已经成为动物园里的科普明星,给它取名“呵呵”。
现在,一切都与疫情之前基本一样。
然而,当一个可能涉及暴露风险的任务出现时,梁源总觉得自己应该挺身而出。
学校开学后,规定学生发烧要立即送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梁媛告诉学校:“我更适合送他们去,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他对于自己体内的疫苗非常有信心,在过去的半年里,他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自4月8日武汉“解封”以来,整座城市慢慢开放。
有一天,晚上八点半还是堵车,但梁源却觉得这是一种幸福,他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回想年初这座城市的差别,真希望这座英雄的城市永远繁荣昌盛。
前段时间,开心麻花团队来到武汉,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举办义演专场。演出结束后,沈腾在台上说:“以前我表演的时候,观众是我们的粉丝,我们是他们的偶像;今天,反过来,我们是粉丝,你们是我们的偶像。”
梁原记录了这段对话。“我能感觉到疫情过后,大家对武汉人都有了一份敬意。特别是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说。(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